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武則天科舉制度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引言

明朝進士王尚炯曾題詩:“無字碑,誰立豎?李兮唐,周兮武。千秋冤結一杯土”。千古女帝武則天,死後立下無字碑。她這一生敢天下人之不敢,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裏,成爲最高掌權者。一路走來的風雨和榮光,她自己不予評價,只留下一尊無字碑,待後人評說。

武則天從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一步步成爲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這一路艱險困阻,着實非常人可想象。中國的封建皇權制度,自秦始皇起,自溥儀終止,其間共有559位帝王。要按照能力排行的話,武則天絕對可以名列前茅。俗話說得好,功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武則天掌權之後,勵精圖治,高瞻遠矚,立下不少功績。其中,便有一項發明,至今依舊通行全球。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武則天劇照

01

武則天掌權之後,自知得不到忠於李唐皇族的士族的支持。出於維護政權的考慮,她決定另闢蹊徑,大力扶持無甚根基的寒門子弟。科舉制度雖是由隋煬帝發明出來的,但該制度真正開始發光發熱,卻是在武則天掌權時期。

武則天大力推行科舉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打壓世家。其實,武則天一開始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舉薦制,但是後來她發現,舉薦制很容易作弊。舉薦上來的人,有真才實學者甚少,很多都是濫竽充數,拉低了國家運行的效率。隨後,武則天將目光轉向了科舉制。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第2張

▲科舉考試圖

之前的科舉制,舞弊現象非常嚴重。考官們可以看到考生們的姓名,世家子弟常常提前便買通考官,或者通過自家的背景給考官施加壓力,讓他們給自己的子弟“放行”。種種原因,導致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上來的寒門人才非常少。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武則天於是發明了一項“密卷制度”。

考生作答後上交的試卷,必須全部糊住姓名。改卷人在批改考生試卷時,看不到考生的身份。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舞弊之風。也正是“密卷制度”的制定,一舉抑制了科舉考場收受賄賂的不良風氣,使得科舉慢慢走向正軌,變成了真正的人才選拔考試。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第3張

▲科舉試卷

考官們評定出成績優異的考生之後,武則天還要舉行一次殿試,由皇帝在大殿當中,對這些考生進行提問。依據考生現場的作答情況,最後由皇帝評選出狀元。《新唐書》中便有記載:“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爲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通過這種方式,武則天確實選拔出了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官員。比如後來的姚崇和宋璟,一路輔佐唐玄宗,創造了“開元之治”的盛世景象。

02

後來到了宋代,依然沿用密卷制度。他們把這種制度叫做“彌封”,將考生的籍貫、姓名等信息封住,防止評卷的官員作弊。宋真宗曾高興地對宰相王旦說:“今歲舉人頗以糊名考校爲懼,然有藝者皆喜於盡公。”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第4張

▲宋真宗劇照

直到今天,這種密卷制度還在被沿用。不只是中國,世界各國都在使用。像現在的大型考試,都需要在密封線內寫好姓名、學號等信息,禁止在答卷中留下透露自己身份的記號。改卷時,裝訂好密封線,閱卷老師不得查閱考生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閱卷的公平。

03

武則天這一生有功有過,她大力推行科舉制度,讓很多出身底層的寒門子弟有了可以做官的機會。而且,武則天在任用人才方面,胸懷也更爲寬廣。當年駱賓王寫檄文討伐武則天,武則天看完之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稱讚駱賓王的文采,可見她的氣度。

密卷制度:武則天所發明的制度 至今仍在使用 第5張

▲武則天劇照

當然,武則天雖然在政治上有其獨到之處。但她身在帝王家,勢必心狠手辣。武則天的稱帝之路,腳下屍骸不少,她毒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重用酷吏來俊臣和周興,藉此打壓異己,鞏固地位。武則天時期的酷吏,審訊犯人時不擇手段,常常屈打成招,場面血腥之極。雖然酷吏制度後面被廢除,但是武則天這般血腥手段,已經造成了百姓和朝廷的離心離德。

結語

武則天死後,沒有像前朝皇帝那樣爲自己著書立碑,大肆歌頌功績。而是隻留下了一座無字碑,上面既不歌頌她的功德,也不懺悔她的罪惡。一切都一切,都讓後人評說。

參考資料: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