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神話故事 > 羅闍:印度教神話中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的神明,又稱閻摩

羅闍:印度教神話中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的神明,又稱閻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閻魔羅闍(梵文:यमराज,Yamaraja),又稱閻摩(梵文:यम,Yama)、琰魔、閻魔、閻羅王、閻羅大王、夜摩、夜摩天王、剡魔、焰摩。印度教神話中與契特拉古波塔一起,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的神明,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哈迪斯、埃及神話的奧西里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個經歷死亡的人類,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稍後,他成爲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大乘佛教將他列爲十二天之一。隨着佛教傳入中國,他被認爲是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即是閻羅王。

羅闍:印度教神話中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的神明,又稱閻摩

根據吠陀的記載,閻摩是第一個死亡,到達天界樂土的凡人,因此,他成爲亡靈的統治者,指引亡者靈魂到達天界。但是在之後的記載中,閰摩慢慢被認爲是死亡之神。他也被認爲是南方的守護神,掌管正義與法律。

他的妹妹是閻蜜,與哥哥一起被認爲是世界上最早的男女。《梨俱吠陀》中記載,閻蜜要求與哥哥結成夫婦,並繁衍後代,但閻魔認爲是兄妹亂倫而拒絕。

關於閻摩的傳說

他住在地下,都城叫作閻摩城。他的宮殿前的道路上有兩條狗看守着,這兩條狗各有四隻眼睛,大張着鼻孔,貪婪無厭。它們作爲他的使者出沒人間,爲主人傳令。

在大史詩裏,他的形象變得非常可怕:綠臉,紅衣,騎水牛,一手握沉重的釘槌,一手持捕捉死者靈魂的套索。

人死後,靈魂來至閻摩面前,閻摩的大臣根據記錄報告死者在世時的功罪,然後閻摩判決死者的靈魂升入天上的祖靈世界,或下到21層地獄,或者投胎轉生到人間。

他還有許多其他稱呼,如“死神”、“鬼王”、“祖靈之主”、“法王”、“持刑杖者”“攜套索者”等。閻摩的形象後隨佛經流傳到中國民間,人稱“閻羅王”或“閻王”。

閻摩的歷史由來

閻摩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伊朗神話中,就已經出現這個神明。

羅闍:印度教神話中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的神明,又稱閻摩 第2張

當時古印度人已經開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區的發展,從那裏開始了吠陀文化的種姓制度,開創了印度歷史上的吠陀時期。白印度人當時使用比梵文更早的語言寫成吠陀經典,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

古印度人婆羅門在印度西北發展出現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吠陀經是婆羅門教的經典,因此閻魔的信仰在婆羅門教中被繼承了下來,並有所變化。婆羅門教相信輪迴,認爲閻魔是傳說中第一個死去的人。後來,閻魔神從天界轉入地界,被認爲是專門監督死者生前的行爲,並給與賞罰的神祇;遠古的白印度人眼中,閻魔是個親切的死神,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神祇。閻魔會親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礙,到達地府之後,閻魔還會與衆亡靈享用筵席。

但隨着古印度人婆羅門完全支配印度次大陸,生活在整個社會中最高層次的婆羅門爲了鞏固種姓制度與統治地位,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就把閻魔從一個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繪成死者與所有死神的君王,亦即地獄的主宰者,擁有衆多的下屬。閻魔也成爲一個會用各種酷刑折磨不肖死者的恐怖神祇。這個做法令人們對閻魔這個神祇產生恐懼,並且隨着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文化的東來,傳到中國人的心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