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離亭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離亭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離亭燕》

【宋】張昪(biàn)

《離亭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  雲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作者簡介】:

張昪(992—1077)字杲卿,韓城(今屬陝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至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兼樞密使,以太子太師致仕。熙寧十年卒,年八十六,諡康節。《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詞作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兼懷古的詞,是有宋一代懷古詞中是創作時期較早的一首。

詞的上片描繪金陵一帶的山水,雨過天晴的秋色裏顯得分外明淨而爽朗;下片通過懷古,寄託了詞人對六朝興亡之感。語樸而情厚,有別於婉約派的詞盛衰的深沉感慨。全詞層層抒寫,前注後顧,勾勒甚密,語樸而情深,有別於婉約派的詞風。

《離亭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開頭一句“一帶江山如畫”,先對金陵一帶的全景作一番鳥瞰,概括地寫出了它的山水之美。

秋天草木搖落景色蕭索,但這裏作者卻說“風物向秋瀟灑”,一切景物顯得蕭疏明麗而有脫塵絕俗的風致,這就突出了金陵一帶秋日風光的特色。

接着“水浸碧天何處斷”具體地描繪了這種特色。這個“水”字承首句的“江”而來,詞人的視線隨着浩瀚的長江向遠處看去,天幕低垂,水勢浮空,天水相連,渾然一色,看不到盡頭。將如此宏闊的景緻,用一個“浸”字形象而準確地描繪出來。近處則是“霽色冷光相射”,“霽色”緊承上句“碧天”而來,“冷光”承“水”字而來,萬里晴空所展現的澄澈之色,江波瀲灩所閃現的淒冷的光,霽色靜止,冷光翻動,動景與靜景互相映照,構成一幅綺麗的畫面。一個“射”字點化了這一畫面。

接着詞人又把視線從江水裏移到了江洲上,卻只見“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洲、嶼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發花的季節,密集的蓼荻叢中,隱約地現出了竹籬茅舍。這樣,從自然界寫到了人家,暗暗爲下片的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下片先盪開兩筆,寫詞人再擡頭向遠處望去,“雲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極目處,客船的帆高掛着,煙波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標誌着人活動,於是情從景生,金陵的陳跡涌上心頭:“多少六朝興廢事”,在這裏,短短的三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六個朝代的興盛和衰亡,它們是怎樣興盛起來的,又是怎樣的衰亡的,這許許多多的往事,卻是“盡入漁樵閒話”。“漁樵”承上片“竹籬茅舍”而來,到這裏猛然一收,透露出詞人心裏的隱憂。

這種隱憂歇拍兩句裏,詩人又作了進一步的抒寫:“悵望倚層樓”,“悵望”表明了詞人瞭望景色時的心情,倚高樓的欄杆上,懷着悵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歷史上的往事。最後一句“寒日無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來,淒冷的太陽默默地向西沉下,蒼茫的夜幕即將降臨,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調子是低沉的,他的隱憂沒有說明白,只從低沉的調子裏現出點端倪,耐人尋味。

況周頤評比詞說:“張康節(張昪諡號)《離亭燕》雲:‘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秦少游《滿庭芳》雲:‘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兩歇拍意境相若,而張詞尤極蒼涼蕭遠之致。”(《歷代詞人考略》)這段評語,恰切地指出了張詞的藝術特色。宋代詞壇上,張昪與范仲淹一樣,創作中透露出詞風逐漸由婉約向豪放轉變的時代信息,對於詞境的開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