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似順論》分職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呂氏春秋·似順論》分職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呂氏春秋·似順論》分職原文是什麼?根據註釋我們應該怎麼翻譯這篇文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原文】

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處虛素服而無智,故能使衆智也;智反無能,故能使衆能也;能執無爲,故能使衆爲也。無智、無能、無爲,此君之所執也。人主之所惑者則不然,以其智強智,以其能強能,以其爲強爲,此處人臣之職也。處人臣之職而欲無雍塞②,雖舜不能爲。

《呂氏春秋·似順論》分職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註釋】

①分職:把職責區分開,是論述君王要在君王的位置上做事,不要越權而行,要懂得做君王的方法。②壅(yōnɡ)塞:上下意見不相通,君主去做下臣要做的事,君王自己的職責就沒有履行,人民就得不到王令,大臣的意見也不能夠上達,君臣之間不相通就造成壅塞。

【譯文】

先代的帝王使用的並不是他自己所擁有的,但卻像他自己擁有的一樣去對待,這是通曉當君王的方法。君王,心中虛無而且不用樣樣皆知,是因爲他能夠懂得使用衆人的智慧;才能太多反而是沒有才能的表現,所以君王要能夠懂得使用衆人的才能;什麼都親自執行反而是什麼都做不了,所以君王懂得讓衆人爲自己去做事。

不用智慧、不用才能、不去做事,這是君王所應該掌握的方法。那些糊塗的君主就不是這樣做的,他們要看到憑藉自己的智慧去戰勝別人的智慧,憑藉自己的才能逞強於他人的才能,憑藉自己去做事比別人做事強,這是當下臣的人所做的職責。君主到作爲下臣的職位上去工作而想不閉目塞聽,即使是舜也不可以做到。

【原文】

武王之佐五人①。武王之於五人者之事無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則能令智者謀矣,能令勇者怒矣,能令辯者語矣。夫馬者,伯樂相之,造父御之②,賢主乘之,一日千里,無御相之勞而有其功,則知所乘矣。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樂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先王之立功名,有似於此,使衆能與衆賢,功名大立於世,不予佐之者,而予其主,其主使之也。譬之若爲宮室,必任巧匠,奚故?曰:“匠不巧則宮室不善。”夫國,重物也,其不善也,豈特宮室哉?

巧匠爲宮室,爲圓必以規,爲方必以矩,爲平直必以準繩。功已就③,不知規、矩、繩、墨,而賞巧匠。宮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宮室也。”此不可不察也。人主之不通主道者則不然,自爲人則不能,任賢者則惡之,與不肖者議之,此功名之所以傷④,國家之所以危。

《呂氏春秋·似順論》分職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第2張

【註釋】

①武王之佐五人:這五個人是輔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名士。②伯樂:相馬的能手。造父:善於駕車。③就:成,完成。④傷:損害。

【譯文】

輔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名士有五位。對於這五個人所做過的事,周武王一件都不會,但是世上的人都會說:“取得天下的人是周武王。”這就是周武王獲取了自己沒有的東西,把這些東西看作是自己所擁有的一樣,這是通曉當君王的方法。通曉當君王的方法,就能夠使有智慧的人爲自己出謀劃策,能夠使勇敢的人爲自己奮勇作戰,能夠使能言善辯的人爲自己說話。

好馬,由伯樂來相它,造父來驅使它,賢能的主君來乘坐它,一天就可以跑千里的路程,不用有駕馭和相馬的辛勞就可以有一日千里的功效,就是懂得該怎樣坐車的道理。假使請客,盡情飲酒的時候,便叫人唱歌、跳舞、敲鼓、彈瑟、吹竽,到了第二天,客人們都不拜謝爲自己作樂的人,而去拜謝主人,因爲是主人叫他們這樣做的。

先代的帝王建立功名,就有像這樣的,他使各位有才能的人和賢士各盡其能,因此功名就非常顯赫地建立起來了,天下不落在輔助君王的人手裏,而落到了他們的君主手裏,是因爲他們的君主懂得使用他們的才能的原因。就像建造一座宮室,一定要靈巧的工匠來建造,爲什麼呢?回答說:“工匠不靈巧那麼宮室就不完善。”國家是很貴重的東西,如果治理不好,其中的嚴重後果又怎麼可拿宮室來相比?

靈巧的工匠建造宮室,造圓形的就一定要用圓規,造方形的就一定要用方矩,要使它平直就一定要用準繩。宮室建造成功之後,主人不會知道有圓規、方矩、準繩、墨斗的功勞,而獎賞靈巧的工匠。宮室建成之後,人們都不會知道靈巧的工匠,而都會說:“好啊。這是某位君王某位帝王的宮室。”這種道理不可以不察明。

君王不懂得當君王的方法,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們那些人自己要去做別人的事情但是不能勝任,任用賢能的人去做就又厭惡他們,對他們吹毛求疵,反而和庸俗的人來商議問題,這就是功名受到損害、國家受到危害的原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