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周書·長孫儉傳】原文翻譯,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

【周書·長孫儉傳】原文翻譯,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本名慶明。其先,魏之枝族,姓託拔氏。孝文遷洛,改爲長孫。五世祖嵩,魏太尉、北平王。儉少方正,有操行,狀貌魁梧,神彩嚴肅,雖在私室,終日儼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雖貴遊造門,亦不與相見。孝昌中,起家員外散騎侍郎,從爾朱天光破隴右。太祖臨夏州,以儉爲錄事,深器敬之。

時荊襄初附,太祖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任,授荊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僕射。所部鄭縣令泉璨爲民所訟,推治獲實。儉即大集僚屬而謂之曰:“此由刺史教誨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廳事前,肉袒自罰,舍璨不問。於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文帝璽書勞之。太祖又與儉書曰:“近行路傳公以部內縣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羣下。吾昔聞王臣謇謇,匪躬之故,蓋謂憂公忘私,知無不爲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罰己以訓羣僚者也。聞之嘉嘆。”荊蠻舊俗,少不敬長。儉殷勤勸導,風俗大革。務廣耕桑,兼習武事,故得邊境無虞,民安其業。吏民表請爲儉構清德樓,樹碑刻頌,朝議許焉。

及梁元帝嗣位於江陵,外敦鄰睦,內懷異計。儉密啓太祖,陳攻取之謀。於是徵儉入朝,問其經略。儉對曰:“今江陵既在江北,去我不遠。湘東即位,已涉三年。觀其形勢,不欲東下。骨肉相殘,民厭其毒。荊州軍資器械,儲積已久,若大軍西討,必無匱乏之慮。”太祖深然之。平,以儉元謀,賞奴婢三百口。太祖與儉書曰:“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非公莫可。”遂令儉鎮江陵。進爵昌寧公,遷大將軍,移鎮荊州,總管五十二州。

儉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類也。三年,以疾還京。爲夏州總管,薨,遺啓世宗,請葬於太祖陵側,並以官所賜之宅還官。詔皆從之。追封鄶公。

(節選自《周書·長孫儉傳》)

【周書·長孫儉傳】原文翻譯,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

【譯文】

長孫儉,河南洛陽人。原名慶明。祖先是魏氏的支脈,姓託拔氏。魏孝文帝遷至洛陽後,改姓長孫。五世祖長孫嵩,曾任魏國太尉、北平王。長孫儉從小爲人正直,有操守節行,體態魁梧,神色嚴肅,即便在臥室,也終日不苟言笑。不亂結交朋友,不與他志同道合的,即使是權貴來訪,也不相見。孝昌年間, 從家中徵召出來授官員外散騎侍郎,跟隨爾朱天光平定隴西。太祖到夏州時,任命長孫儉爲錄事,對他很敬重。

當時荊、襄兩地歸附不久,太祖上表稱讚長孫儉功績,建議委任東南,於是授荊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僕射。所轄鄭縣令泉璨被百姓告發,經審訊,罪證確鑿。長孫儉就把部屬都召集在一起,對他們說:“這件事由於我教育不周到詳明,信用未能被人認可,這是我的過錯,不是泉璨的罪。”於是在大廳前,脫衣承受杖打,而不再治泉璨的罪。從此以後,所屬各城法紀嚴明,沒有人再敢違犯法令。魏文帝送去蓋有印記的信表示慰問。太祖又寫信給長孫儉說:“最近路人傳說您因爲所轄縣令有罪,竟自己受杖三十,用來嚴飭部下。我從前聽說‘王臣忠貞,不爲自己’,是指爲公忘私,凡知道該做之事就拼命去幹。沒有像您這樣嚴於律己、不惜自罰來教育部屬的。我聽說後嘉許讚歎。”荊州舊俗,後輩不尊敬長輩。長孫儉殷勤勸導,風俗大變。努力推廣農業,同時兼練軍事,所以邊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官吏百姓上表請求爲長孫儉修建清德樓,樹碑稱頌,朝廷允許。

梁元帝在江陵繼位後,對外和睦鄰國,心中懷有詭計。長孫儉祕密緻信太祖,陳述進攻的策略。於是調長孫儉入朝,詢問計謀。長孫儉答道:“如今江陵在長江以北,距我不遠。湘東即位,已經三年。看其形勢,不準備東下。他們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百姓厭惡他們的苛毒統治。荊州的軍用物資和各種器械,已經儲備很久,如果大軍南征,一定不用擔心缺乏。” 太祖認爲他說的很對。(不久)大軍平定江陵。因爲長孫儉最早謀劃,賞賜他奴婢三百人。太祖寫信給長孫儉說:“圖謀江陵,計謀由你提出,今日果然如您所言。聰明的人能預見即將發生的事情,這是多麼美妙啊!只是吳地百姓逃散,還要依靠你招募安撫,南土重鎮,沒有你是不行的。”於是命令長孫儉鎮守江陵。晉封昌寧公,升大將軍,移鎮荊州,總管五十二州。

長孫儉從前曾到皇宮彙報情況,當時正下着大雪,就站在雪中等候通報,從早晨一直站到天黑,臉上竟然沒有顯露出懈怠的神色。他奉公盡心,都像這樣。天和三年(568),因病回京。後來被任命爲夏州總管,隨即去世,遺言請求葬在太祖陵旁,並把賞賜給自己的宅第歸還朝廷。都被詔命允許。追封鄶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