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鄂溫克族有何起源?鄂溫克族歷史簡介

鄂溫克族有何起源?鄂溫克族歷史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肅慎說。朝鮮族學者鄭東日,在他所著的《東北通古斯諸民族起源及社會狀況》中認爲:據考證資料,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現代通古斯諸民族,其先世從明代的女真族算起,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民族肅慎。又說:據我們考證,肅慎的確是通古斯諸民族的始祖。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鄂溫克族由於頻繁的遷徙,他們的活動範圍很廣,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佈格局,並且跨國居住。被稱爲“索倫”的鄂溫克人,在清崇德五年(1640年)起索倫部被清軍征服後,開始從黑龍江上游各支流及外興安嶺遷到大興安嶺及嫩江流域各支流居住,“諭曰,爾等可令索倫來歸之衆,同我國外藩蒙古郭爾羅斯部落,於吳庫馬爾、格倫額勒蘇、昂阿插喀(今昂昂溪)地方,駐紮耕種”,被編入八旗(軍制),能做爲首領“一等者,視甲喇章京。二等者,視牛錄章京。三等者視半個牛錄章京。各照等第,賜朝服、袍褂等物”。

此後,隨着沙俄的入侵,陸續有鄂溫克人遷到嫩江流域居住,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止,陸續編成佐,並任命了佐領。總稱爲“布特哈打牲部落”。

鄂溫克族有何起源?鄂溫克族歷史簡介

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布特哈的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兵丁,按居住的圍場,規定了旗色,被編成“布特哈八旗”。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時,一部分人被派到呼倫貝爾鎮守邊疆,成立了“索倫八旗”,居住在海拉爾河、伊敏河、輝河、莫和爾圖河、特尼河流域,並從事牧業生產。

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和二十九年(1764年)兩批索倫兵丁1000人(其中一半是達斡爾人)攜帶眷屬到達新疆伊犁駐防,並組成索倫營。但因天災人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新疆的鄂溫克人所剩無幾。

索倫鄂溫克人在清代被稱爲“索倫勁旅”,曾轉戰新疆、西藏、雲南、臺灣在內的二十幾個省區,爲保衛東北和西北邊疆、抵禦英俄帝國主義的入侵、平定叛亂、確定祖國的版圖、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現在被稱爲“索倫”的鄂溫克人共有27000多人,其中居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的主要從事畜牧業,居住在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扎蘭屯市的主要從事農業,過去也曾有一部分人以狩獵爲生。

被稱爲“雅庫特”的鄂溫克人(後文中稱爲使鹿鄂溫克人),在300多年前離開現在俄羅斯境內的列拿河流域,搬到額爾古納河來,在1820年到黑龍江漠河附近遊獵,在1858年來到額爾古納奇乾地區遊獵,現在主要居住在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以狩獵和飼養馴鹿爲業。

鄂溫克族有何起源?鄂溫克族歷史簡介 第2張

這部分人在1952年只有145人,在5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也只有170人左右。2003年,根河市政府對他們進行了生態移民,並收取了他們打獵的槍支。

被稱爲“通古斯”的鄂溫克人,在1918年至1922年間從額爾古納河西北俄羅斯境內的“敖嫩寶日金”、“烏魯楞古”、“烏者恩”等地遷來,居住在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蘇木和鄂溫克族自治旗的錫尼河東蘇木,他們主要從事畜牧業,這部分人約有2800左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