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土木堡之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一直以來,土木堡之變的成因都被歸咎於王振的好大喜功、胡亂指揮,但是也有歷史學者認爲王振實際上是在替明英宗背鍋。

根據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辟後悄悄給王振修建旌忠祠來看,王振的好大喜功、胡亂指揮或許並不是土木堡之變的成因,如果王振真的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經歷了從皇帝到俘虜的明英宗一定會對王振恨之入骨,怎麼可能再給王振修建旌忠祠。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土木堡之變的成因到底是什麼?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明宣宗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講起。

宣德二年,柳升的七萬大軍在交趾被黎利打得全軍覆沒的消息傳至京師,大明的朝堂上一片譁然,以三楊內閣爲首的文官集團主張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以張輔爲首的武將勳貴集團則主張繼續發兵剿滅黎利。

文官集團和武將勳貴集團出現這種分歧並不奇怪,因爲朝廷要想平定黎利必須得倚重武將勳貴集團,武將勳貴的地位自然就高,而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大明將會迎來和平發展期,朝廷爲了安天下必然會倚重文官集團,文官的地位勢必會提高。

這種情況下,明宣宗認爲永樂時期平定交趾、五徵漠北等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經使帝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並且武將勳貴集團曾在永樂時期的國本之爭中大力支持漢王朱高煦,所以,爲了使大明能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恢復發展、也爲了提高文官地位以制衡武將勳貴,明宣宗最終決定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明宣宗通過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兼任六部尚書的方式提高了內閣的地位,進而提高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地位。這樣,大明建立後武將勳貴地位高於文官的局面結束,文武平衡的局面形成。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第2張

如果這種文武平衡的局面能一直保持下去,土木堡之變或許就不會發生,可惜有了兩宋文官集團全面掌控帝國軍政大權的先例在,明代文官集團並不滿足於文武平衡的局面。

正統元年,距離明宣宗駕崩僅僅幾個月,三楊內閣就以平虜將軍蔣貴抵禦朵兒只伯寇犯不利爲由派遣兵部侍郎柴車前去提督軍務,文官集團終於成功地染指軍權。

柴車到任後,立即上疏彈劾平虜將軍蔣貴等明軍將領,給人一種武將靠不住的印象,三楊內閣乘機嚮明英宗建議兵部尚書王驥前去總督軍務。

王驥一到任,就將作戰不利的都指揮使安敬斬首,從而順利地接管了屬於蔣貴的軍事指揮權。接下來王驥率領蔣貴等明軍將領擊敗了朵兒只伯,向世人證明了文官也可以領兵作戰。

得益於王驥取得的勝利,文官集團通過在九邊重鎮設立鎮守文官的方式奪取了九邊重鎮的軍權。

以此爲突破口,文官集團在武將勳貴主導的一徵麓川戰敗後,又再次派出王驥指揮明軍征討麓川。

在王驥的指揮下,明軍接連三次取得了麓川之役的勝利,麓川被徹底平定。這樣,人們心中武將勳貴靠不住、軍權還得由文官掌控的印象就被大大加深了。

麓川被平定後,湖廣、貴州等地又發生了大規模的苗亂,明英宗任命王驥爲總兵官、徵虜將軍,率領征討麓川的明軍平定苗亂。這樣,文官集團就打破了大明建立以來總兵官、將軍由武將勳貴擔任的慣例。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第3張

至此,既證明了自己可以領兵作戰、又打破了武將和總兵官由武將勳貴擔任慣例的文官集團終於爲奪取軍權做好了鋪墊,只是,橫亙在文官集團和軍權之間的還有一道唯一的障礙——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後設立的,分爲前軍、後軍、中軍、左軍、右軍五府,軍戶的戶籍和屯田、武將的選拔和更替、衛所士卒的操練等組成軍權的權力都由其掌控,並且爲了防止大明出現兩宋文官全面掌控軍政大權的局面,朱元璋還特意規定文官不得干預五軍都督府的事務、不得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如此一來,文官集團通過控制五軍都督府的方式來奪取軍權就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爲恪守程朱理學的文官集團一旦明目張膽的控制五軍都督府,就相當於是自己挖自己的執政根基,但是,文官集團還是做了一次嘗試,正統十四年,兵部尚書鄺野以稽考爲由向五軍都督府掌印都督吳瑾索要將領名冊,結果在吳瑾將此事上報給明英宗後,鄺野頓時就慫了,趕緊“惶恐疏謝”。

祖制五軍都督府,外人不得與聞,惟掌印都督司其籍。前兵部尚書鄺野向恭順侯吳某索名冊稽考,吳按例上聞,鄺惶恐疏謝。——《明英宗實錄》

這次嘗試隨着鄺野的慫而失敗後,文官集團認識到直接控制五軍都督府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將五軍都督府的權力收歸到兵部,才能順利奪取軍權,而在武將勳貴集團地位高、勢力強的情況下,要將五軍都督府的權力收歸兵部根本不可能。這種情況下,恰好在鄺野向吳瑾索要將領名冊的幾個月後,土木堡之變發生了。

土木堡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 第4張

土木堡之變中,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等人盡數陣亡,武將勳貴集團瞬間由地位高、勢力強淪落了地位低、勢力弱。所以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的景泰、天順、成化和弘治時期,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被相繼收歸兵部,五軍都督府成爲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部門。

凡天下將士兵馬大數,蔭授、遷除與征討進止機宜皆屬之。十三年分大都督府爲五軍都督府,見若以爲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陰移之,其權漸分矣。所謂五都督者,不過守空名與虛數而已。——《明世宗實錄》

至嘉靖時期,隨着巡撫成爲各地的最高軍政長官,明代的文官終於像兩宋文官那樣全面掌控軍政大權。這種情況下,萬曆時期的名將李如鬆僅僅因爲邀請巡撫許守謙跟自己同坐就遭到了言官的羣起彈劾,最終因爲一場莫名其妙的中伏而戰死。

萬曆、天啓、崇禎時期,少了五軍都督府這道唯一障礙的大明在文官集團手中徹底變成了兩宋,大明的軍力也隨之蛻化地如兩宋那般孱弱,最終在嚴重的內憂外患中,大明走向了滅亡。

內之部科,外之監軍、督撫,疊相彈壓,五軍府如贅疣,弁帥如走卒。總兵官領敕於兵部,皆跽,間爲長揖,即謂非禮。至於末季,衛所軍士,雖一諸生可役使之。積輕積弱,重以隱佔、虛冒諸弊,至舉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戰守,而明遂亡矣。——《明史》

縱觀五軍都督府淪落到有名無實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被收歸兵部恰恰就是在土木堡之變後開始發生的,隨着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被全部收歸兵部,文官集團徹底掌控了大明帝國的軍政大權。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土木堡之變的成因就是五軍都督府成爲了文官集團奪取軍權的唯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