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摺制度是如何運行的?嗎?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康熙四十五年,王雲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紀大了,難免會放鬆,找幾個老友來家中打牌,打到最後一副撲克牌;第二日,王雲錦向雍正行禮,雍正從袖中取出王雲錦遺失的牌,並表示要帶回去繼續玩,這可把王雲錦驚出一身冷汗。

這種誇大的說法是否屬實,我們無法查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雍正對大臣的一切都很瞭解;

雍正不愛四處走動,也不愛多言,每日都在宮中翻閱奏章與考據,足不出戶便可知曉羣臣,其中最大的“功臣”便是密書。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密書:是大臣與皇帝的書信,亦稱皇帝與皇帝私下聯絡,其最大特色在於“保密”,故名“密摺”。

密書有兩大顯著特徵:

第一條:大臣們無論大事小事都能說;

第二條,上奏章的官員不需要什麼官職,只要皇帝點頭,七品的官員也能上奏章。

自古以來,大臣們向皇帝彙報工作的方法有很多種:奏、章、表、議、疏、書等,而正式的奏章則始於順治帝;

康熙時期,密奏便已產生,但從雍正時期起,發展成一套完整的體制。

清代皇帝與大臣們的“言路系統”,以“題本”、“奏本”爲主,而在以後,由於需要而上密書。

題記:凡與彈劾、銀錢、兵馬、刑名有關的問題,都要用考卷,蓋上印章,方能生效。

但這篇文章有兩個缺陷,那就是君臣之間的溝通:

第一個缺陷,程序非常複雜:要用宋體字,要有提綱和附文,要先由內閣過目,然後由皇帝批准,然後用滿文和漢文書寫。如果有什麼急事,很可能會耽擱。

第二個缺陷,就是保密工作太差,題目是由佈政官寫的,再傳到內閣,再傳到皇帝那裏,這樣做的人越多,保密就越少。比如明代的嚴崇,他的繼子趙文華執掌通政司,凡是與嚴氏有關的事情,嚴嵩都會在皇帝之前知道,將所有的罪證都銷燬,可謂是不擇手段,機密度極低,很容易被權貴把持。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第2張

奏摺:主要是到任、升遷、個人私事等,均用奏摺,無須蓋章。

文書要比考卷好,因爲程序比較簡單,但要經過監察院的審覈,保密程度並不高。

但密摺就不一樣了,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自由書寫,不需要摘要和附頁,速度極快。最重要的是,這封信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那裏,不用通過布政司和內閣,而是由皇帝自己打開批閱,保密程度極高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渠道,在這種官僚機構衆多的地方,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和雍正處理密函的方法大不相同,康熙在密函上非常謹慎,他曾經說過: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第3張

“硃筆御旨,都是我親手寫的,沒有一個是代筆的。此次出行,我右手有疾,不能寫字,只能用左手作畫,不能用手。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只有我和原奏摺的人知道。”

康熙是個很老實的人,凡是被他親手批閱的密書,都會交還給自己,所以大臣們不用擔心自己的奏章會走漏風聲,也不會被人拿來作爲證據。

但雍正卻不一樣,康熙去世後十四日,雍正便下了一道硃批:

“所有皇帝的詔書,都要恭恭敬敬的送上。若是抄錄、保存、焚燒,日後發現,絕不輕饒,嚴懲不貸。”

雍正讓康熙批改的奏章都要拿回去,硃批也要交給雍正,不能私藏,一旦被發現,一律嚴懲。

康熙在位61年,只有百餘人向康熙遞交了密函。

雍正在位十三年,就有上千人向雍正遞交了密函。

雍正剛剛即位的時候,有資格起草密函的,就是各省督撫、封疆大吏,但如果有人受到懲罰,就會取消這個權力。

漸漸地,雍正把他的勢力擴展到了提督、總兵官、布政使和學政。

而其他的官員,比如知府,比如知府,比如乾隆皇帝的賞識,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特權。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第4張

雍正的特例制度,允許這些低級官員寫奏章,可以指責高級官員的錯誤,但也不能因此而驕縱,濫用職權。

雍正曾經對羣臣說過:

“讓許汝密奏,不要以此爲要挾,讓你身敗名裂。”“你的上司,千萬不要失禮,這件事情,本就是大事,我沒有理由在一省之內,用兩三個總督。”

雍正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明代東西兩廠的一些太監勢力極大,朝廷裏很多官員都把他們當成了義父,把朝政搞得一團糟。其實,雍正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

正因爲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員都有專門的奏章,所以雍正的親信就像一張大網,從上到下,都有自己的親信。這幾個人,除了充當雍正的眼線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所以雍正也不用擔心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當然,雍正推行“密摺制度”,也不僅僅是爲了控制羣臣,更多的是爲了討論朝中的大事:在宣佈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雍正都會以密摺的形式與羣臣商議,而不是倉促之間公佈。

“密摺制度”的確使皇帝權力得到強化,顯得有些落伍;但皇帝和大臣們都會私下裏商量朝中的重要事情,所以“拍腦子”的事情就少了很多,而且還能減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

雍正在做出許多重要的決策之前,的確是先用密函商議了一番:

比如改土歸流,疏浚河道,這都是雍正和羣臣們經過一番討論後,最終定下的。

我們都知道,要做出一個決定,必須要快刀斬亂麻,而傳統的摺子要通過布政司和內閣,效率並不高,最重要的是,在沒有任何進展之前,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這份密函,則是直接送到了雍正的手中,雍正是出了名的勤快,但凡有什麼摺子,他都會連夜去查,效率極高。

對於雍正,可以這麼說:一個聰明的決策者,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能聽取各方的意見,然後做出正確的結論。

此外,天文地理、國家大事、人情世故等,均可透過密摺而成。

雍正要知道許多細節:

地方政務的優劣

地方官員廉潔與否

封疆大吏有沒有偏袒

軍隊的紀律性

旱災、水災和農業生產狀況如何

民間的風俗習慣

......

無論大小,都可以上奏章,爲了讓臣子們有勇氣上奏,所以雍正並沒有要求所有的奏章都是真的,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

而且雍正還吩咐朝臣,不但可以上報自己在京城的消息,還可以上奏。

這樣一來,雍正就編織了一張大網,無論距離多遠,都能查到。

這份奏章的另一層作用,就是讓官員之間互相監督,互相告密,這樣,羣臣之間就會互相監督,互相提防,不敢妄動,反而對雍正更加忌憚。

至於雍正?從這些奏章上,可以看出朝臣們的心思、心思、難處。這樣一來,雍正就可以更好的控制羣臣了。

例如,李衛任雲南鹽務總督,雍正對雲南總兵馬會伯的一封摺子,就是這麼寫的:

“聽說李爲最近有些驕縱,品行也不如以前了,是不是?不管是什麼恩怨,都要如實稟報。”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第5張

李衛任浙江總督時,雍正曾在奏章中提及:“新黃岩統領董一龍”;

大理寺卿性桂要去浙江查辦庫藏的錢糧,雍正讓性桂看見後立刻彙報,性桂向雍正彙報杭州將軍和李衛的矛盾。

田文鏡也在奏章中說,李衛是個“難能可貴”的人才。

李衛是雍正最得寵的三個人,所以雍正經常要派人去查探李衛的行蹤,並且不會輕易相信。

朝中的官員不但監視他人,而且還時刻受到他人的監視,而雍正呢?一個人站在高處,可以用另一種角度去觀察所有人和事。

雖然他是雍正的心腹,但是雍正並不信任他,因爲他的心腹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因此,在現存的清宮密宗裏,雍正對羣臣的考察可謂是細緻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也許有人要問:雍正是否需要對所有大小官員都有這樣的認識?

雍正四年八月,雍正在鄂爾泰的奏章中,提到了他爲什麼會對所有的官員都有這麼多的瞭解,這也是雍正管理朝政和用人的哲學。

第一條:用人是基礎,哪怕是最低級的職位,也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做,越有身份的人,就越要注意細節。

第二個要點:觀察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先下手爲強,而是要看他的所作所爲。

第三條:光看他過去的所作所爲是不夠的,必須要注意他的未來,畢竟每個人都是一成不變的。

除了官員,雍正對當地的官員也很感興趣。

雍正六年三月,蘇州李秉忠李秉忠上報蘇州,今年春雨平緩,油菜、小麥等作物長勢良好,百姓生活幸福。

同年,雍正在廣西學政衛昌績的奏章上寫道:“爲什麼地方上的所見所聞,都不上奏?”

衛昌績當即稟告:“粵西一帶,民風彪悍,有不少土豪。

衛昌績還引用了民間傳說,說本地人怕地方上的土豪,甚至比官府還要可怕。

牽制就是牽制住了地方上的一些事情,雍正讓他們如實稟報,如果不上奏,雍正就會嚴懲。

通過這些奏章,雍正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各地的民俗、生產生活、官員的生活狀況。

雍正還用奏章教導羣臣如何爲官、爲官:

例如,田文鏡剛剛成爲河南總督,雍正就怕他太過貪心而做了錯事,於是在田文鏡的摺子裏寫道:

“你最好的選擇,就是治軍。但凡事都是過猶不及的,適度纔是最重要的,我若不擔心,只怕會急於報答,反而會錯過。”

雍正想要“悠着點”,讓田文鏡別急。

此外,雍正還在奏章中,首先對官員的任命作出決定,然後才頒佈詔書;

這麼做,只是爲了讓羣臣有個緩衝的時間,如果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可以提前修改。

雍正不但在奏章上痛斥某些大臣,而且在奏章中也會誇獎某些官員,所以我們也明白了爲什麼雍正會對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如此瞭解,在他看來,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或者下聖旨,都要看個人的喜好,這樣纔能有好的效果。

而保密是這一切的前提,例如雍正在李衛的一封摺子中說:“請杭州將軍派遣副都統傅森和李衛選的心腹,到嗣庭家中搜查;這樣的緊急調令,當然不可能是一道聖旨,而是爲了防止被查的人得到消息,提前做好準備。

雍正把密書的機密講的很明白,他告訴鄂爾泰:

“至於奏章的事情,朕想了想,偶爾暴露一下就好了,但你不能露面,必須要保密,不然對你和國家都沒有好處。我一定照辦。”

密摺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雍正爲何大力推行 第6張

對李秉忠說:“我從沒看過你在地方上呈過什麼;今後要注意查訪,但要小心,不可一次做大官,如果做不到,不如不上奏。

由此可見,無論大小官員,雍正都要把奏章的內容保密得很好,特別是對那些小的大臣,更是如此。

雍正一再強調:不可隱瞞,不可上奏。

雍正爲確保奏章的保密,採取了四種措施:

第一:製作專門用於密摺的盒子,並配有鑰匙,只有書寫摺子的人和雍正方可開啓;

第二,奏摺直接傳給朝廷,不經布政司等機構

第三,硃批呈上;

第四:雍正自己檢查,從來沒有讓別人代勞過。

可以說,雍正就是這樣做的:把集權推到了最高的位置。

密報是雍正的重要手段,雍正在這方面的造詣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