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衰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朝天下經過洪武,永樂兩朝的武功治國之後,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安定時期。當時的朝廷有點類似漢朝的文景之治,對外暫停開拓進取的政策,對內則是以輕徭薄賦而著名,可是退縮換不來安寧,只是讓敵人懦弱可欺。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仁宣之治過後的明英宗一心效仿祖先,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爲卻把明朝帶入了深淵,一次叫做土木堡之變,一次叫做奪門之變。

二次相隔多年,其中土木堡之變明朝損失巨大,也更廣爲人知,那爲什麼後世的人總說奪門之變是明朝衰敗的開始呢?

土木堡之變的始終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2張

太平盛世久了也會漸漸"滋生蛀蟲",仁宣之治後的明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當時的朱祁鎮剛剛繼位,他並沒有像自己父親安排的那個樣子,繼承原來的政策,繼續推行無爲而治,或者說施行平緩的治國政策。

他骨子裏的性格註定他不是那樣的人,所以他也學不來自己的父親那一套,當時的他一心向往的是永樂大帝征戰四方的故事。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3張

在這種好武思想的主導之下,北方的蒙古部落便成爲了大明頭號目標,當時的蒙古勢力主要由瓦剌和韃靼兩部落所組成,而瓦剌的實力遠勝於韃靼,實際上已成爲蒙古高原的主要統治者。

明朝太監王振是一個喜歡看皇帝臉色行事的人,他一直慫恿皇帝用兵蒙古,要恢復成祖時期的霸業,於是一場令明朝蒙羞的戰役即將拉開序幕。

正統十四年(1449),朱祁鎮帶着太監王振和一批明朝精銳部隊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結果連蒙古人的影子都沒有看見,蒙古人以逸待勞,之後更是由於王振指揮失誤,導致明軍精銳部隊將盡覆滅。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4張

此次戰役最大的損失便是皇帝朱祁鎮被敵軍俘虜了,虎落平陽被犬欺,淪爲階下囚的朱祁鎮這個時候才知道戰爭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他平時嘲笑紙上談兵的趙括,今天自己卻成爲了明朝的趙括,而且還是皇帝級別的。這次失敗被明朝官員稱爲中國失利之最。

當時整個北方地區面臨着巨大的戰爭威脅,國內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提出了遷都的建議,幸好後面于謙的北京保衛戰成功,不然整個大明天下危矣!

奪門之變對明朝內政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5張

國不可一日無君,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虜以後,明朝朝廷雖然陷入了短暫的恐慌之中,但是很快就被一幫能幹的大臣及時糾正過來了。

當時在於謙等人的擁戴之下,藩王朱祁鈺繼位,改年號爲景泰。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宋朝靖康之變的故事在明朝身上重演,確立新的皇帝對天下人都有利,既能打消蒙古人用明英宗朱祁鎮威脅邊關將士的陰謀,又能迅速的安定整個帝國的人心。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6張

朱祁鈺繼位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支持于謙的北京城保衛戰役,這場戰役靠着文武雙全的于謙一手精心策劃,擊退蒙古大軍之後,大明朝廷再一次進入了正常的軌道。

因爲新皇帝的原因,大家似乎都忘記了被蒙古人囚禁在漠北的明英宗朱祁鎮。雖然說是囚禁,但是蒙古人卻並沒有虐待他,反而好吃好喝的供着。但他們的首領在北京失利之後便覺得自己手上人質越來越沒用了。

當時瓦剌首領也先,想得是用這個中原皇帝來換取北京城的投降,這樣自己就可以迅速地恢復成吉思汗的事業,重新建立元朝。要知道,在每一個蒙古人的心中,成吉思汗是最偉大的領袖級人物,可是也先的計劃卻落空了,於是他在預謀着一條毒計,他認爲漢人喜歡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來對待他們,那這次他就採用以漢制漢的方式來對付漢人。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7張

北京戰役失敗後不久,也先就將明英宗朱祁鎮送了回去,美其名曰是不敢使大明國君長居塞外,實際上是想看着明朝一山不容二虎的內部爭鬥爆發,自己則再次尋找機會進攻北京城。

當時的明代宗朱祁鈺在大臣的勸說之下接回了自己的兄長。但是他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扣在他身上的是退居二線的太上皇身份,不僅如此,朱祁鈺擔心皇位不穩,還將兄長朱祁鎮囚禁了起來,這一囚禁就是長達八年之久。

明朝衰敗真的是因爲土木堡之變嗎 其實這個事件纔是標誌 第8張

直到朱祁鈺病重之際,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救出囚禁的朱祁鎮重新登基爲帝。復位後的朱祁鎮大肆封賞營救自己的大功臣石亨等人,並殺掉以于謙爲首的擁護朱祁鈺的大臣,一時間北京城內滿城風雨,一場大屠殺接踵而至,許多無辜大臣也慘遭牽連。

于謙努力了八年才恢復的國內秩序蕩然無存。而立功的石亨等人完全不把其他臣子放在眼裏,在朝中黨同伐異,一時間人人自危,這種時局下的明朝中央看似只是換了一位皇帝那麼簡單,實則是換了一個時代,那個上下一心,清廉治國的時代,儼然已經過去了。現在是依附權臣,官吏不敢做事的時代,國君無能朝臣腐敗,以至於明朝國力迅速下滑。

因此,許多人把奪門之變當作一個轉折點,于謙之死標誌着明朝政治由此進入到一個混亂的階段,奪門之變即明朝衰弱的轉折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