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鹽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朝的時候,食鹽價格不僅影響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影響朝廷的國庫收入。跟很多朝代做法相同,清朝將食鹽劃歸官府專賣。 鹽稅每年可以爲國庫帶來大筆收入。

《清史稿.食鹽鹽法》記載:“乾隆十八年,計七百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一兩有奇。光緒末,合課婺計共兩千四百萬有奇。宣統三年,度支部豫算,鹽課收入約四千九百萬有奇。”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清朝鹽稅收入佔國庫收入的比例。

鹽價高低是否影響普通人日常需求,並非朝廷主要考慮範圍,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鹽價會不會影響國庫收入。清朝的時候,鹽需要走完製作、流通、銷售,最後到百姓手中。官府並沒有全程介入,他們主要跟鹽商合作。

鹽商賣鹽時,需要繳納引稅,從官府手裏拿到鹽引。這是清朝賣鹽的憑證,鹽商拿到鹽引後,到指定地點買鹽銷售。整個過程,清朝只需坐收引錢即可。這種被稱爲“官督商銷”。

當然,清朝也有其他販鹽的辦法,比如官府運輸,鹽商銷售,或者鹽商運輸,百姓銷售。這些辦法都沒有長久推行,只有“官督商銷”是主流,且使用時間最長。

在這個體系中,鹽商看似賺錢,實際完全沒有保障。他們完全依賴於官府,如果官府朝他們拿錢,鹽商也只能乖乖拿出。清朝又不斷加重鹽稅,雍正以後,每次遇到軍需、慶典、營建等,都讓鹽商掏錢。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乾隆南巡時,內務府讓江淮鹽商出錢,博得皇室節儉的美名。但是,鹽商給朝廷之間屬於共生關係。朝廷既然需要鹽商,就不可能把他們逼死。

起初准許他們加價,後來又允許他們加耗,官吏勒索成風,鹽價瘋漲。換句話說,官府、鹽商的負擔,最後都加在普通百姓身上

官鹽價格高,百姓需要鹽,兩種力量推動下,私鹽氾濫成爲必然。清朝各地都有私鹽販賣。一些私鹽販靠着財力,甚至糾結武裝,跟朝廷對抗。

實際上,清朝處置私鹽販賣極爲嚴厲。按清朝規定,私鹽販賣跟私鑄銀錢同罪,都被列爲欽犯。買私鹽的人也要受到嚴懲。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第2張

可是,私鹽有它的市場需求,一直屢禁不止。雍正讓李衛到雲南、浙江任職,都是處理鹽務。因爲李衛敢跟私鹽販和地方豪強掰手腕,爲朝廷爭取利益。

可是,打擊私鹽,並不能解決官鹽價格過高的問題。這裏有一個平衡問題。對朝廷來說,官鹽價格過高,同樣不利,這會造成官鹽滯銷,影響鹽商資金週轉,不利於朝廷徵稅。

清朝檔案記載,乾隆中期開始,官鹽滯銷問題開始出現。嘉慶、道光年間,都有地方那個官員上奏官鹽官鹽滯銷問題。

朝廷需要進行鹽務改革,保障自己利益。雍正時期,全國產鹽地基本都在變革。以福建爲例,當時清朝推行的鹽務改革中,包括廢除鹽商壟斷,打壓官吏腐敗,提高國家鹽稅收入。這項改革讓鹽價降低許多。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第3張

當時除偏僻地區道路不便運輸外,福建沿海地區鹽價均有下降。根據《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記載

“從前買食鹽時,沿海近場各縣每鹽一斤賣錢四五文至六七文不等,鹽少時亦賣有十五六文者。今革除商人後,沿海近場各縣俱系小民肩挑散賣,場鹽廣出,時每鹽一斤止賣二文半或三文半不止不等,較之從前實爲大賤。”

但是,鹽價跟太多人利益捆綁太深,導致清朝鹽務改革大多短期有效,長期失效。鹽價經過層層加碼,仍由百姓承擔,居高不下。清朝史料記載,當時很多百姓因爲鹽價過高,選擇"堅忍淡食”,“數個月不知鹽味者”。

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曾在江淮地區推行鹽務改革。除了搞促銷,打擊官吏腐敗,裁減鹽運手續外,陶澍推行的變革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只要繳納一定的課稅,就可以銷鹽,不論資本多少,都可以申請。

這個做法,節省過去很多鹽務中不必要的環節,成本降低,鹽價降低。陶澍推行鹽務改革後的鹽稱爲“票鹽”。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第4張

很多私鹽販開始轉向販賣官鹽。畢竟賣私鹽是犯法的事情。很多老百姓看到官鹽價格降低後,也選擇購買官鹽。

官鹽質量比私鹽好,價格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票鹽爲很多農民提供生計,既可以吃得起鹽,也能靠鹽謀生。當時江蘇海州遭遇災荒,就是靠着票鹽,才熬過災年。

鹽商和清政府屬於共生關係 清朝鹽價是多少錢一斤 第5張

所以,在陶澍去世後,很多百姓對他依然十分惦念。可陶澍的改革依然沒有成功。因爲很少有官員願意爲了老百姓的鹽價,掏出自己的腰包,推廣類似的改革。所以,整個清朝歷史,鹽價基本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