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失利 並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失利 並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紙上談兵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的是長平之戰時,趙軍統帥由廉頗換爲趙括。趙括上任後一改廉頗被動防守的戰略,選擇主動出擊。最終被秦軍誘敵深入,在長平大敗。因其在戰前談論兵法頭頭是道,而最終戰敗,被後人稱爲紙上談兵。

作爲統帥,趙括有一定的責任,但這場戰爭的失利,真的全怪趙括一人麼?

一、趙括其人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他第一次在當時的戰國軍事圈露臉,是跟着他爹一起去打齊國時候的事。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失利 並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當時趙軍攻打齊國麥丘城,久攻不下。見趙奢很苦悶,趙括就說,我們圍困麥丘多時,城中缺糧,不如我們給麥丘城裏扔糧食。趙奢採用趙括的方法,沒過幾日城內人民起義,麥丘不攻自破。自此之後,戰國軍事圈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從這件事明顯可以看出,趙括並不是個魯莽的人。他打仗是動腦子、玩謀略的。

二、長平之戰

這場戰爭開始之初,趙軍秦軍對峙長平。雙方都很難受,誰也打不過誰。這個消耗戰的制定者是趙國名將廉頗。廉頗起初指揮趙軍正面對戰秦軍時,吃了幾場敗仗。發現自己指揮趙軍在正面戰場不是秦軍的對手。但雙方對峙的上黨地區,離趙國本土近,離秦國遠。所以採取了持久消耗戰。結果是雙方的後勤供給都難受,當然秦國要比趙國難受的多。

這樣拖下去的結果,至少是秦國退兵。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失利 並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第2張

可是秦國的間諜機構是當時戰國出了名的(相當與今天的FBI)。在趙國境內到處散佈謠言,終於使得趙王改變了想法,換下廉頗。接任主帥的,自然就是年輕氣盛的趙括。趙括接任後,一改廉頗的戰略部署,由被動防禦,改爲主動進攻。

結果起初秦軍大將王齕(he),被這個新人趙括打得十分狼狽。損兵折將,一路後撤。當秦國知道趙國已經更換大將後,急忙派名將白起祕密接管秦國大軍。後來戰事才發生逆轉。兩軍對壘,白起算是老油條了,畢竟棋高一着。雖然後來趙軍被圍,但若是決戰,秦軍勝算也不大。白起的策略和廉頗一樣——拖。趙軍因糧道被斷,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這時趙括爲挽回局勢做了三件事:突圍(分路突圍,找人假扮自己,很高明),刺殺(傷到了白起,但不致命),詐降(幾近成功,被白起看破)。也許是天意,都沒有成功。最終趙國幾十萬降兵被坑殺。

三、悲情將軍

很多人把長平之戰的失敗歸結爲趙括的“紙上談兵”。這話的意思是說其沒什麼真才實學,就會吹吹牛b,而指揮上的驕傲和自負導致了整場戰爭的失敗。可事實是趙括確實是個有真才實學,也有過實戰經驗的將領。而且最終是敗在了百戰名將白起手下,並不是敗給了常敗將軍李景隆,所以不丟人。

長平之戰後,白起拒絕擔任隨後的邯鄲之戰的指揮官。並指出:“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所謂“國內空”是廉頗的傑作,而“士卒損傷過半”則是趙括的戰績。而隨後邯鄲之戰的結果與白起所料無差。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失利 並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第3張

如果真要給長平之戰的失敗找一個罪魁禍首,恐怕非當時的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莫屬了。換將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換將,而是改變整個作戰的策略。反守爲攻想必是彼時趙國既定的大政方針,非廉頗趙括所能左右。

面對白起,趙括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將領,所做的已經夠好。後世實在不該再去挖苦和諷刺這樣一位年輕的悲情將軍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