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 其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失敗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 其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再受父母教育的時候,都會聽到“紙上談兵”這個詞,這個主要還是勸說我們還是要務實,有真本事纔是真的。而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背後卻是幾十萬生命給予後代的教訓。

“紙上談兵”出自於戰國時期秦國對於統一全國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戰,最後結果是秦軍大勝,而趙國在“紙上談兵”的主角趙括的帶領下幾十萬大軍被坑殺,此戰之後趙國實力大降,已經沒有直接與秦國作戰的能力了。按照戰爭的習慣性思維,戰爭不單單是隻需要一個將軍,需要國家經濟、國家外交、國家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因爲僅僅是一個無能的將軍也不足以將那幾十萬的大軍送到敵人的屠殺坑前。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 其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失敗

網絡配圖

國家外交又是戰爭中尤其重要的一環,大型戰爭不是說打完就兩國回家就好的,背後牽扯的東西一樣很多的,而長平之戰的趙國能導致如此大敗很大程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策略的失敗。公元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後來一個提出非常重要戰略外交政策的人進入秦國爲秦君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秦昭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再攻打韓國的時,韓國的上黨郡被秦軍隔斷,韓國國君希望將上黨郡獻給秦國這次戰爭就算過去了。而這個上黨郡郡守馮亭比較“愛國”,於是想到了將上黨獻給趙國,用此來將戰火帶向趙國,興許自己的上黨還能保住,而趙國國君趙孝成王又一直想着可以佔便宜,於是想來想去就把上黨郡給接下來了。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 其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失敗 第2張

網絡配圖

果然就像馮亭想的一樣,秦軍進攻趙國,而趙國在大將廉頗的防守下,雖然是敗戰,但是還是能過固守的。就在戰爭初期,戰敗的情況下,趙孝成王就已經想着求和了,而這求和的方式,到底應該用什麼方法去保證自己幾十萬的大軍還能繼續戰鬥。趙王找來了大臣商量,當時主要是兩個想法:

一、大臣樓昌認爲,現在秦軍虎視眈眈,並且秦國部隊的一貫做法是,只要是想消滅哪裏,按照他們現在的實力一定要拿下來,趙國現在還真的沒有一定戰勝秦軍的實力,不如派出高級使者向秦議和,這樣應該就會沒事了。

二、大臣虞卿認爲,現在秦軍是強,但是他們長途進軍,肯定也是有問題的,而現在去議和,就像是求饒,趙國討不到任何便宜,不如現在拿出財寶去魏國、楚國等大國,然後表面當做是結盟,而現在的秦國最怕的就是結盟,如此一來再去議和相信秦國肯定不會太爲難我們,畢竟是在同等力量的情況下。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 其實是因爲趙國的外交失敗 第3張

網絡配圖

後來趙王沒用用虞卿的建議,而是派出使者去秦國議和,秦國裝出與趙和好的樣子,讓其他國家都以爲秦國不會再去打趙國了,接着用反間計讓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最後導致了趙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至此之後趙國就再也沒有直接對抗秦國的力量了。

這就是趙王的外交錯誤,議和不是一味的求全,議和要在有同等實力的情況下,而當時聯合其他諸侯國纔是壯大自己的途徑,不過明顯是趙王只知道自己的城池不要丟失,殊不知秦王要的是全國,不在乎這一時的趙國土地。雖然趙括作爲主將也是需要爲那幾十萬將士負責的,而趙括上任是在外交失敗之後。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