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若想當官,不僅得拼爹,還得拼爺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現代,靠着個人努力還能繼續向上努力。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可是真的斷了寒族的上升之路。那個時代完全就是拼爹,拼家世。

當時的世族充斥官場,把控朝堂,使得寒門庶族難以出頭。

在那時若沒有一個好出身,除非被人賞識,否則根本沒有出頭之路。若郭嘉沒有荀彧的舉薦,也就不會流傳青史。

但世家子弟就不用如此費心,有事沒事的串串門,拜見下長輩的朋友,與同輩的“才俊”交流下,大家互相把名聲傳出去。然後就等着縣郡州的舉薦、徵召,甚至皇帝的徵召,順順利利的當官去吧。

這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出身“名門”,否則誰給你舉薦?假設一個太守舉薦了一個“青年才俊”。這個“青年才俊” 並不一定有才,但肯定有家世。這是一份人情的交換,否則誰會幫你?

司馬徽爲什麼會推薦諸葛亮、龐統,固然這倆本身有才能,但更多的是因爲他與這倆人交往密切。諸葛亮最初的名聲怎麼傳出來的?難道是諸葛亮逮人就說自己的才能比得上管仲?要是不認識的人可定會認爲諸葛亮不是一個狂徒、就是一個傻子。

想要做官,得有名聲。要有名聲,得有人幫忙傳誦。想要多認識人,家裏就得有人當官。這要是按照數學算式來列就是:想當官=家裏有人當官。

當然,這並非絕對,畢竟還是不少寒門士子逆襲的。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當曹魏頒佈了陳羣的九品中正制後,世族算是真正的掌握了官場的升遷渠道。當官真的是成爲了“官宦家族”的傳承職業了。

自此便開始了以姓氏分門第的時代。

古代的另類文憑——譜牒

九品中正制規定,選舉官員必定會首先稽查族譜,看其有沒有資格當官。於是便成了“官有世胄,譜有世官”。

不過怎麼算的士族,怎麼算的庶族,靠一張嘴說嗎?當然不是,這就有了古代文“學歷文憑”——譜牒的出現。

譜牒早就有了,《史記·太史公自序》:“維三代 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本於茲,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譜牒有家傳,這個後來就演變成了家譜;也有人專門從事這一工作,西晉的摯虞便是當時的行家。

<晉書·摯虞傳>:虞以漢末喪亂,譜傳多亡失,雖其子孫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十卷,上疏進之,以爲足以備物致用,廣多聞之益。。

不過他這個私人的不容易讓人信服,更多的是得罪了當時上品豪門。於是當時的司徒就彈劾他(估計是把司徒定的品低了)“以定品違法,爲司徒所劾”。雖然司馬炎沒有怪罪摯虞,但也遭到了世族的抵制,這本書也就失傳了,或者就沒有傳開。

在兩晉南北朝,若想當官,首先的便是查譜牒,《新唐書·柳衝傳》“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考其真僞”。

譜牒不僅僅是當官的憑依,若兩家要結親,那麼首先也是查譜牒,看兩家是否門當戶對。

《通志》“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第2張

不比現代難很多世家這麼嚴防死守,若沒有外力來打破,寒門怎麼能崛起?

世家大族有哪些顯赫的形勢

據《新唐書·柳衝傳》中複述柳芳所言: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大致有以下:

山東郡姓:以王、崔、盧、李、鄭爲姓

(太原王、清河崔、博陵崔、范陽盧、趙郡李、隴西李、滎陽鄭,這就是傳說的唐朝的七宗五姓,不過在南北朝就已經名列大姓了。)。

關中郡姓:以韋、裴、柳、薛、楊、杜爲大姓,

南渡北人爲僑姓:以王、謝、袁、蕭爲大姓

注:之所以以袁、蕭爲大姓,因爲這倆姓在唐朝仍處於高位。其實兩晉時期的四大姓是我們熟知的桓、庾、王、謝這四個曾執掌晉室朝堂的四大家族。

原南人爲吳姓:以朱、張、顧、陸爲大姓。

北魏爲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竇爲大姓。

魏孝文帝改革,曾制定八氏十姓,以及部落大人三十六族,九十二姓。

北魏以詔書的形式,明確提出,在《魏書·官氏志》:代人諸胄無族姓,其穆、、於、陸、賀、劉、樓、嵇、尉,令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

注:北魏鮮卑八姓——丘穆陵(後改爲穆)、步六孤(陸)、賀賴(賀)、獨孤(劉)、賀樓(樓)、勿忸於(於)、紇奚(嵇)、尉遲(尉)八姓。《資治通鑑》胡三省注中,四姓指的是盧、崔、鄭、王四姓。根據是《資治通鑑》上文中記載的孝文帝納“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懿、太原王瓊四姓之女”。

北齊立國後,沿用了北魏這一舉措,秀才、主簿、郡功曹等,不是四姓不能當。

不過因爲南北朝戰亂不休,導致很多姓氏族譜丟失, 《北齊書·顏之推傳》記載:中原南下渡江者,有衣冠百家,有“江東百譜”。到侯景之亂,百譜喪失殆盡。這也是唐代續寫姓氏族譜的原因。

中原士人“郡姓”的門第差別:

膏粱——三世有三公者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第3張

兩晉南北朝時期,凡有三世之中都有人位列三公者,謂之膏粱。

南朝宋王曇首曾祖王導,晉丞相。祖父王洽,晉中領軍;父親王珣,晉司徒。

王球曾祖亦是王導;祖父王協,晉元帝撫軍參軍;父親王謐,王協繼子,晉司徒。

宋武帝劉裕曾稱王曇首、王球爲“並膏粱盛德”。

華腴——三世有令、僕者。

令、僕分別一指尚書令、尚書僕射。這二位分別是尚書檯的正副手。兩晉南北朝時期,尚書檯總覽全國政要,主管具體事物。職權如同宰相,若加油錄尚書事官銜,權同宰相。在魏晉交替時期,尚書令職權最大。比如司馬懿就曾錄尚書事,後被曹爽明升暗降,奪了朝堂政權。

二指中書令、中書僕射。最初的中書令只是相當於皇帝的顧問,後來職權越來越重,開始參與軍機,官品比尚書令稍低,但職權更重。簡單說來就是中書令負責制定政策,尚書令負責執行。

甲姓——三世有尚書、領、護而上者。

尚書指的是諸曹尚書。曹就相當於後世的部,比如兵部尚書等。只不過這時候沒有六部,而稱作曹,尚書也就是一部的長官。相當於現代的各部部長。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第4張

領指中領軍,執掌禁衛。護爲中護軍,協助中領軍長官禁衛。司馬懿能兵變成功,司馬師的中護軍一職是關鍵。南朝中領軍只管都城的禁衛,中領軍掌管駐紮在外地的禁衛,算是職權分了。

乙姓——三世九卿及方伯者。

九卿在這裏是泛指,指的是比宰相、尚書職位低,又比大多數人高几個的官職。

丙姓——三世有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

散騎常侍常用作宰相、諸公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諫諍得失,顧問應對,有了這個官職就能隨意進出宮禁議政。

太中大夫官名。亦作大中大夫。侍從皇帝左右,掌顧問應對,參謀議政,奉詔出使等,多以寵臣貴戚充任。南北朝是變成了退休幹部的專有官位,就是說老臣要退休了,給一個太中大夫的閒職回去養老吧。當然這個老臣最少也得是九卿一級別的。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想當官要怎麼做? 第5張

丁姓——三世有吏部正員、郎者。

吏部正員指的是吏部尚書,郎是尚書郎是尚書副手。吏部執掌官員任命,這個權力你說大不大?

三世也就是說除了自己,還得往上數,算上父親、祖父、曾祖,都得是大官,才能評上品級。這可比拼爹厲害多了吧。

若想出頭,這得奮鬥到自己的孫子輩才行。

難嗎?不難,因爲有的人投了個好胎,有個好祖宗,前路早已鋪好。

難嗎?難於上天,位置都是有數的,早已佔據位置的人背後勢力龐大,豈是一個人能撼動的?

兩晉南北朝時期,世家正是靠着這一套定品選官制度,牢牢把持着官場,使得寒門無上升渠道,知道科舉制度的普遍施行,培養了大量的寒族官員,才徹底打破了世家的壟斷。不過又誕生了新的階級——官僚階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