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北宋宦官之禍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說到宦官之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東漢、唐朝、以及明朝,畢竟這三個朝代的宦官長期以來是人們討論的對象,故而被人熟知。如果說北宋時期有宦官專權的歷史,估計很多人都不相信,因爲北宋一直被認爲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樣的政治制度有效得抑制了宦官參與朝政,所以北宋沒有形成以宦官爲首的政治勢力,也就沒有宦官禍亂天下的行爲。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歷史的真相總是出乎意料之外,北宋的宦官其實大規模參與到政事當中,並且經歷一個由宋朝初年勢力弱小到北宋末年左右朝局的過程,宦官們也曾嘗試廢立天子,參與宮廷鬥爭,加入朝廷的政治鬥爭,他們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宋朝,甚至爆發過宦官引發的禍亂,只是沒有造成東漢、唐朝、明朝三個王朝那麼大的動亂而已,我們可以看看北宋時代的宦官政治。

北宋宦官參與政治的大致情況

其實北宋繼承了很多唐朝時期的宦官制度,這使得宦官不僅僅只是皇宮內部的奴僕,而是皇帝的親信力量,是一支貫徹皇帝意志的政治羣體。他們的職責範圍也不僅僅是服務於皇帝和后妃的生活,而是廣泛參與到國家朝政的方方面面。

北宋管理宦官的國家機構有兩個:入內內侍省和內侍省。這兩個宦官機構的下屬部門中就有往來國信所,專門掌管宋朝和遼朝之間的通使和交往之事,此外有一個部門叫做軍頭引見司,專門負責各個軍隊引見、分配等事情。很顯然這兩個部門是一個行政機構而並非是皇帝的私人生活服務部門。此外還有一些宦官擔任的普通行政職務,比如中央教育機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簡稱三館,三館的使職長官是宦官;再比如羣牧司的副使也必須由宦官充任。所以宦官並不是宮廷奴隸。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北宋時期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分別如下:

領軍作戰。宋太祖首創宦官帶兵打仗的先河,在開寶五年(972年)鎮壓獠人起義時,宋太祖派遣宦官李神祐督戰軍隊鎮壓起義軍。此後宋太宗年間又有宦官竇神寶統兵作戰,在西北討伐党項人。又有宦官王繼恩鎮壓四川的王小波起義,宋仁宗時期的宦官石全斌帶兵討伐儂智高叛亂,宋神宗時期又有宦官李憲統兵和西夏作戰,宋徽宗時期宦官童貫統領軍政主持對西夏和遼朝等外國的戰爭,一度主管樞密院。充當監軍。宋代雖然以文制武,但是仍然覺得不夠放心,於是再度讓宦官監軍。北宋有一個差遣官職,叫做諸路經略安撫總管司走馬承受並體量公事,簡稱走馬承受,這一官職一般由武臣或者宦官充當,在宋真宗時期完成兩員制,即由武臣和宦官同時兼任走馬承受,主要任務是監視地方大員和地方軍隊的一舉一動,並且把這些情況彙報給開封的北宋皇帝,北宋皇帝往往會根據走馬承受的彙報決定邊將的政治生命。充當特務組織頭目,偵查臣民。宋代有一個行政機構名爲皇城司,主要掌管宮禁宿衛和刺探監察,這個部門起源於五代,原名爲武德司,在宋太祖時期大肆運用,用來偵查禁軍將領和禁軍士兵的動向,在宋太宗時期改名爲皇城司,皇城司的頭目主要就是宦官。此外宦官也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宮廷內外的局勢,比如宋仁宗時期的高居簡作爲宋仁宗的耳目到處刺探情報。審理案件。宋代就已經有詔獄,所謂詔獄也就是皇帝不經過司法機關直接審理官員,皇帝當然不可能親自充當法官,於是宦官就成爲皇帝的代表審理案件。宋仁宗時期歐陽修因言獲罪,宋仁宗就派遣戶部判官蘇安世和宦官王昭明審理歐陽修,由於王昭明堅持公道,歐陽修才得以逃過一劫。紹聖三年(1096年),宋哲宗皇后孟皇后的案件就由宦官樑從政和蘇珪審理。

所以宋代宦官一直活躍在政治舞臺上,而且廣泛的參與到北宋的朝堂政治中,這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就已經有體現,在宋太宗之後的北宋皇帝開始有目的性的把宦官放置在北宋的政治、軍事、司法等領域,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和皇帝對於百官的控制力,所以北宋的宦官力量依舊十分強大,並且作爲皇權最爲忠實的工具維護皇帝的乾綱獨斷。

北宋宦官對於北宋政治的破壞

宦官作爲閹割的刑餘之人,在宮廷之中只是皇帝的家奴,身份和地位都很卑賤,但是宦官往往能夠得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宦官身處宮廷之中服務皇帝和后妃,由此日夜陪伴在皇帝和后妃、皇子身邊,很容易使得皇室成員對宦官十分信任,把宦官作爲自己的親信勢力培養。另一方面宦官有着特殊的生理條件,他們不會有子孫,也就不會有家室,即使收養養子也只是一種畸形的家庭關係,這注定宦官只有緊緊依附於皇權才能夠生存,這也是皇帝爲什麼這麼信任宦官的原因所在。

在北宋時期,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廣泛參與到朝政,所以宦官勢力必然會對於朝廷和宮廷產生重要影響,而這種影響一般以負面較多。宦官之禍的兩個危害:參與宮廷鬥爭、破壞朝政,這兩個危害在北宋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2張

1.參與宮廷鬥爭

宮廷鬥爭一般分爲兩類:廢立皇帝和嬪妃之間的鬥爭。

先說說廢立皇帝,雖然歷史上大多數朝代以嫡長子繼承製爲基礎,但是多有變動,所以儲君之爭一直是政治鬥爭的焦點,宦官作爲宮廷之中數量和勢力最爲龐大的政治羣體,自然對於宮廷政治的影響極大,這使得他們成爲宮廷政變的焦點,一來宦官會被各種政治勢力拉攏,二來他們也會被廢立皇帝所帶來的巨大政治利益誘惑,從而參與其中。在北宋的歷史上就有三次廢立皇帝事件:

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前,宋皇后派宦官王繼恩前去召趙德芳進宮繼位,結果王繼恩直接前往晉王府,帶着趙匡義進宮繼位。宋太宗駕崩前,王繼恩再次故技重施,他與宰相李昌齡、知制誥胡旦密謀,意圖謀立得了精神病的宋太宗長子趙元佐爲帝,結果被呂端阻止而告失敗。宋真宗病重期間,宦官周懷政與弟弟周懷信等人合謀廢宋真宗、立太子趙禎爲帝,結果被楊懷吉告發,最後周懷政伏誅。

然後是嬪妃之間爭寵的鬥爭,嬪妃的後宮鬥爭往小了說是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往大了說是王朝後宮對於皇后之位和子嗣的爭奪戰,這自然也會影響王朝的穩固。宋代宦官參與的重大後宮鬥爭有兩起:

宋仁宗時期郭皇后和楊、尚二美人(封號)爭寵,閻文應參與其中,在宋仁宗要廢郭皇后時,閻文應在一旁挑唆,他還勾結宰相呂夷簡力主廢郭皇后,但郭皇后被廢后不久,宋仁宗想要重新迎立郭皇后,閻文應心中不安,於是暗中害死郭皇后。宋哲宗時期,郝隨爲劉婕妤出謀劃策,捏造孟皇后利用符水詛咒皇帝,由此引發宮廷大案,郝隨在審理孟皇后的身邊宮人時濫用酷刑最後得出僞造的供詞,以此導致孟皇后被廢,劉婕妤成爲新皇后。北宋的宦官在宮廷鬥爭時常出現,除了以上兩個影響力比較大的鬥爭,還有其他的宮廷鬥爭,比如宦官王仁睿告發趙廷美謀反,宦官任守忠在曹太后和宋英宗之間相互攻擊,這都使得當時的政治氣氛很緊張。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3張

2.破壞朝廷吏治

宦官對於朝政的損害主要是助長寡廉鮮恥的風氣,破壞朝廷的吏治。士大夫作爲朝廷官僚的主要來源,一方面他們有着安邦治國的理想,可是另一方面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也有着升官發財的想法,宦官作爲皇帝的親信,自然在皇帝面前的影響力極大,由此可以提攜很多官員,故而升官發財的官員紛紛投靠宦官,由此造成吏治破壞。

在北宋時期官僚羣體中投靠宦官的士大夫不計其數,其中有些官員更是醜態百出:

宋神宗時期宦官李憲、王中正得到寵信,李憲此人被宋神宗視爲親友,日夜陪伴宋神宗左右,因此李憲權冠朝野,以至於到了“朝廷之威福權令持於其手,官吏之廢置用捨出於其口”的地步,許多官吏都去討好李憲,比如穆衍和孫路至爲李憲牽着袍帶,最爲無恥是彭孫,他敢於和公卿作鬥爭,卻跑去給李憲洗腳,洗腳的時候還說李憲的腳香,以至於李憲都感到噁心,用腳踩在彭孫頭上,斥責道:“奴諂不太甚乎!”。宦官王中正得勢的時候,官員俞充至請王中正吃飯,還讓老婆出來奏曲給王中正助興。宋徽宗時期樑師成深受宋徽宗信任,宋徽宗把草詔的權力交給樑師成,樑師成則召集書吏暗中模仿宋徽宗的字跡發佈聖旨,宰相王黼待之如父,稱樑師成爲恩府先生,宰相蔡京父子也要攀附樑師成。而且樑師成附庸風雅,家裏藏有書畫,如果誰在書畫上題字詠詩符合樑師成的心意,那麼這個人就會高升,這導致一大批趨炎附勢的士大夫前來求官,並且把樑師成吹成一代文學宗師。

由於宦官的權勢加大,宦官也普遍地參與到了當時朝廷的政治鬥爭當中,也就是所謂的宦官干政問題,但是宦官干政問題不能單純只是看做宦官想要參與朝政擴大勢力,因爲宦官參政也是北宋宰相爲了摸清楚皇帝的意圖而特意採取的措施。宦官和宰相相互勾結其實對雙方都有益處,宦官可以憑藉宰相的權勢擴大自己的勢力,宰相也可以摸清楚皇帝的想法,穩固自己的相位。所以北宋的宦官和宰相之間的關係一直延續,而宦官和外朝的聯繫也在北宋的歷史上不斷髮生。

宋真宗時期,宦官周懷政和宰相寇準相互勾結,宦官雷允恭和宰相丁謂串聯相通,這兩派爲了權力而相互爭鬥。宋仁宗時期呂夷簡勾結閻文應以求穩住相位,打擊臺諫勢力。宋神宗時期爆發的新舊兩黨的黨爭此後延續到宋徽宗時期,在這期間,宦官程昉支持新法而被打壓,同樣被視爲新黨成員的宦官李憲、王中正、宋用臣、石得一皆被打倒,而宋哲宗親政之後,舊黨勢力陳衍、張茂則都被彈劾。宋徽宗時期樑師成和王黼之間勾結,蔡京和童貫之間相互串通,都形成了比較穩固的聯盟。宦官和宰相的相互勾結,保證兩者的權力穩固,但是也帶來了極爲嚴重的後果,那就是黨同伐異,宦官和宰相可以肆意打擊那些不聽從自己命令的官員,從而掌握朝政。同時由於宰相和宦官勾結阻斷了言路,這使得很多真實的情況傳遞不到皇帝耳中,造成皇帝對於局勢的誤判,這也是一大弊端。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4張

北宋宦官是否形成“宦官之禍”?

如果從事實上看北宋依舊形成了宦官之禍的雛形。因爲在宋徽宗年間宦官勢力急劇膨脹已經掌握了朝政。據《卻掃篇》記載當宋徽宗時期有10人擔任三公三孤,宦官童貫、樑師成、楊戩就佔據了三個位置。在宋徽宗統治後期,童貫統領樞密院總領軍事,樑師成統領政事一如宰相。在宦官的包圍下,宋徽宗開始了盡情享受,比如艮嶽的修建就是由樑師成主導的,聚斂錢財的西城所是宦官楊戩主持的。這些工程和政策都使得民怨沸騰,以至於農民起義不止。

但是從北宋的整體歷史而言,宦官造成的危害依舊存在,只是相比較於唐朝和東漢時期能夠廢立天子的宦官勢力而言,北宋宦官們的權勢確實縮小很多。在宋徽宗時期的宦官勢力跟明朝時期的宦官勢力相比,已經不相上下,只是造成的黨爭沒有那麼激烈而已,那麼宋朝爲什麼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宦官之禍”呢?

宋朝實際上採取了一種抑制宦官制度,這主要是吸取唐朝後期宦官勢力膨脹威脅到皇權的教訓,所以宋朝皇帝雖然讓宦官廣泛參加政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宦官勢力擴大。北宋主要採取了三個重要措施:

限制宦官人數。宦官如果想要發展成爲一個左右天下的政治勢力,一方面是需要強大的君主專制制度作爲靠山,另一個則是需要龐大的宦官數量,只有足夠多的宦官,才能夠源源不斷爲宦官控制政治權力作支撐。唐朝的宦官數量十分龐大,唐憲宗、唐穆宗時期高品級的宦官就高達4618人,低品的宦官人數更多,而宋朝在此方面做得十分好,宋太宗規定有品級的宦官的人數爲180人,此後一直到宋哲宗時期,有品級宦官的人數未曾超過180人,直到宋徽宗年間宦官人數劇增。抑制宦官的升遷。北宋宦官想要升遷十分難,宋朝初年規定宦官只有有功才能升遷,否則不給予升遷。在宋仁宗時期改革制度,規定宦官入仕三十年並且審查合格,必須經過十年沒有升遷才能申請升遷,入仕三十年後即使有功勞升遷,減免的年份也不能超過五年,這幾乎封死了大多數宦官的升遷之路,只能讓少數幾個幸運兒得到升遷的機會,此外宋朝的宦官官階和文官、武將的官階不一樣,這無疑也使得宦官無法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規模。宋朝官員對於宦官的抵制。宋朝官員對於宦官的抵制分爲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宰輔集團對於宦官的抵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堅決不授予宦官節度使,比如宋神宗想給宦官李憲節度使時遭到宰相樑適的抵制,宋徽宗想要給予童貫節度使時也遭受了宰相蔡京的極度反對。第二個是臺諫官員對於宦官的彈劾,臺諫官員的彈劾雖然實際效用不大,但是對於宦官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比如宦官陳衍就顧忌右正言範祖禹。由於這三個措施使得宋朝的宦官的數量並不多,也就無法形成穩定的內朝,自然無法制衡以宰相爲代表的外朝,所以無法真正控制朝局。宋朝的宦官即使到了宋徽宗時期已經能夠左右朝局,但是在權勢依舊只能和宰相地位相等,這也是宋朝在制度上的優勢。

北宋時期的宦官之禍是怎樣的?北宋宦官參與朝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5張

結語

北宋並非是人們想象中的王道樂土,也不是文人口中的太平盛世。作爲一個傳統的中國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頑疾宦官之禍照樣在北宋的歷史上上演過,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爲封建帝王作爲君主專制制度的實行者,他們需要乾綱獨斷的權力,也必須維護皇權的獨一無二,自然會用上皇帝最爲信任宦官作爲工具實行統治,這是無法避免的歷史現實。

但是北宋設置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宦官勢力的極度膨脹,使得宦官在政治上始終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政治羣體,只能成爲君主權威的代表,故而在樑師成和童貫登上歷史舞臺之後,他們能夠憑藉君主的寵信成爲左右朝政的大員,但始終沒有作爲政治依靠的根基,所以他們的破壞力依舊到達不了唐朝宦官廢立君主、明朝宦官控制朝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