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說到孝,從古至今代有楷模,比如收進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孔融讓梨》,就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孝長愛親的少年道德模範形象。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結局卻出人意料。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續漢書》。讓梨之後的孔融,又幹了幾件露臉事,又爲他增分不少:

13歲時,孔融的父親逝世,他“哀悴過毀,扶而後起”,他哀痛得差點掛了,走路都要人扶,因此再度入選年度孝順楷模。

16歲時,他哥哥的一個朋友因罪被通緝,投奔孔家,孔褒不在,孔融自作主張地收留了那個名叫張儉的通緝犯。事情敗露後,兄弟二人和孔媽媽“一門爭死”,結果,朝廷只治了他哥哥孔褒的罪。哥哥的死,又一次成就了孔融。《後漢書·孔融傳》總結說,“融由是顯名”。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2張

可是,成名成年後的孔融卻變得豪放不羈,經常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有了榮譽的光環,權力地位也隨後趕到——孔融成了諸侯們的搶手貨,大家紛紛向他招手,他都拒絕了。

直到司徒楊賜請他出山,他才欣然上任。楊賜派孔融代表自己去拜訪新晉大將軍何進,何將軍門前的保安有些不懂世事,沒有及時通報,讓他多等了一會兒,耍大牌是他孔某的專利,他怎能接受被人怠慢的恥辱呢?於是,他轉身就走人。何進也不爽啊,你丫狂個屁呀!就派劍客刺殺孔融,沒想到那個劍客卻是個良心殺手,他對何進說,孔融現在這麼紅,你殺了他就是與全社會的正義爲敵,還不如利用他,以禮相待,將軍的賢名會因此遠播。何進不愧是大將軍,能從善如流,舉薦孔融到黃巾軍最爲猖獗的北海國(治今山東昌樂西)爲相。孔融看似是被重用了,其實被架到火爐上了,所以,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心地認爲,何進的舉薦,是居心叵測的。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3張

按說,一國之相那絕對是個可以一展才華的平臺,但是,孔老師卻沒很好發揮,和黃巾軍幹了幾架後,多是自己被捱得屁滾尿流的。最後,還是求助兵弱將寡的劉備,劉皇叔帶了幾千人馬,才解了北海的黃巾之圍。

儘管如此,孔融仍不忘裝二。當更強大的敵人——袁紹的大公子袁譚攜大兵壓境,“流矢雨集,戈矛內接”之時,孔老師仍氣定神閒地看書、喝酒,與部下談笑自如,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那會,他真把自己當週瑜了,盼着“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過,孔老師並不是周都督,灰飛煙滅者不袁公子,而恰是孔融自己。眼看城破在即,他竟置老婆孩子於不顧,就漫卷詩書膽欲裂、策馬揚鞭自個兒逃了。結果,他的老婆孩子被俘,後來讓老袁的人給砍了。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4張

後來的後來,孔融投奔到他曾經不恥爲伍的曹操帳下。一個是內心強大、佔據道德輿論制高點的鐵齒鋼牙,一個是據有一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世梟雄,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就是,這是兩個猛人的相遇。俗話說,兩猛相遇,必有一殤。

相較二人實力,也許大家會認爲手無縛雞之力的孔老師的實力要稍弱些,其實不然,孔老師也是位放下筆、拿起刀照樣能殺人的主兒。孔融任北海相時,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祭自己的父親,臉色卻不悲悽,孔融認爲那人是假哭,就拔刀將那個人殺了。同樣是在他任北海相時,曾經派三個督郵下鄉去催租稅,因爲天下大亂,百姓流亡,租稅收不齊,孔融一怒之下,竟然在一天之內將三個督郵都處以極刑。

孔老師自恃爲名門之後(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且少時成名,所以,在曹操面前一再裝酷犯二。曹操呢,因爲需要孔融這樣的人來裝點門面,所以開始的時候,對孔老師的犯二是一忍再忍。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5張

孔老師覺得這樣和曹操玩纔是人生最大樂趣,但是,他又覺得一個人和老曹玩還不過癮,就向曹操極力推薦另一個更會裝酷賣怪的雷人禰衡。禰衡是孔融的忘年交,爲了把小朋友弄到身邊,孔老師就天天給老曹吹耳邊風,把個禰衡吹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曹操還真給孔老師面子,決定見一見這個傳說中的禰老師。禰老師比孔老師更不靠譜,一見面就來了出“擊鼓罵曹”的鬧劇。這個橋段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再多說了。結果是,禰衡老師把自己的腦袋玩沒了。

禰衡的死並沒有讓孔融產生任何危機感,相反,當曹操要殺楊彪時,孔融卻威脅老曹說,你如果殺楊彪,我這個官就不當了,曹操只好作罷。曹操的妥協,給了孔融老師一個錯誤判斷——曹操這丫是怕我的,所以,此後的孔老師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6張

只要老曹想幹點麼事,孔老師總會有一堆反對的理由:曹操征討烏桓,孔融就不適時機地區嘲諷他欺負弱小,宛如土匪。孔老師是個好酒愛客之人,常嘆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可是,曹操稱酗酒誤事,要頒佈禁酒令,孔老師堅決反對。他說,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類的情愛與婚嫁嗎?

凡此種種,讓老曹的忍耐達到了“無極限”,孔融之死,是早晚的事。

可是,作爲一代名士的孔融,曹操要想殺他,也得找個讓所有人都無可反駁的理由。你別說,這理由還真讓曹操給找到了,那是一個能置人於死地一千次也沒人敢爲他翻案的理由——不孝!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7張

4歲能讓梨的少年道德模範,竟然因不孝被殺,這對孔融來說真是莫大的諷刺,這該不是曹操強加給孔老師的“莫須有”吧?其實不然。

像孔融這樣高調的話嘮與噴子,要想找點把柄簡直易如反掌。他曾經鼓勵人們在饑荒時,如果自己的老爸不可愛,又只剩一個麪包的情況下,不妨把這個麪包送給素不相識的路人甲,讓老爸餓死算逑。他還說過,父親對子女有什麼恩惠可言?他的本意只不過是發泄情慾罷了。母親對於子女來說也談不上多偉大,好比一個盛放東西的瓦罐,子女生下來就如同東西從瓦罐裏倒出來,難道還要給瓦罐寫感謝信,侍奉瓦罐終老?

(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爲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爲?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融四歲,能讓梨”,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到底冤不冤? 第8張

這些話,在現在看來都夠出位,更別說以孝治天下的三國,這簡直是孔老師非常體貼地爲曹操準備了一把誅殺自己的快刀。於是,善解人意的曹操就做了個順水人情,爲孔融這個推崇忠孝的孔子的後人制定了個不忠不孝的罪名,理直氣壯地殺了他。

如果不是因爲“不孝”,曹操要殺孔融還真找不到比這更致命的刀子。

理性地看來,孔融也許死得有點冤,是曹操的欲加之罪,但是,他的後半後也確實沒幹什麼正經事,除了國罵就是國罵,這樣的人,現在也是大有人在的,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天天胡罵一氣,於人於己於事於理,都是不落好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