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薄葬,背後原因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薄葬,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魏晉南北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厚養薄葬的說法其實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古代,特別是帝王之家,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實行厚養薄葬,都是厚養厚葬,每位皇帝在死後也想風風光光的入土。但是在魏晉時期,薄葬的風氣突然盛行,曹操就曾交代過自己死後葬禮一切從簡,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曹操如此富有野心的人,竟然主動提出要薄葬。他的後代們也都遵循了這樣一個規定,而曹丕更是推動薄葬風氣的第一位皇帝。其實厚養薄葬纔是盡孝的最好方法,長輩活着的時候,能讓他們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比什麼都來的實在。

薄葬,在魏晉南北朝早期頗受推崇。戰亂與動盪,別說遵循漢代喪葬之禮的隆重,很多時候人們甚至來不及爲逝者準備喪服。但到了魏晉南北朝中晚期,厚葬的回潮之風又颳了回來。

早期的薄葬之風盛行,還與人們追求死後永恆安寧有關。爲避免豐厚陪葬品引來後人打擾,從曹操到晉初的帝王、官員士大夫們,都在積極提倡薄葬,引起社會響應。這裏面要記住一個人,即開創魏晉南北朝薄葬先河之人——曹丕。

選“瘠薄之地”,墳墓“不封不樹”,也不隨葬珍寶,是曹丕提倡的薄葬方式。曹丕不僅繼承曹操薄葬思想,還在臨死前頒佈《遺令》《終令》。《遺令》《終令》奠定了皇室、上層社會薄葬與簡葬之基石。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薄葬,背後原因是什麼?

與曹丕一樣倡導薄葬,影響較大並身體力行的皇室中人,還有司馬懿和司馬師。此外,諸葛亮、王祥、杜預、皇甫謐、張融等大人物,也是積極倡導薄葬的代表人物。

不過,“靈魂不死”的思想,終究將薄葬思想推離。社會短暫的安定,讓當時相信“靈魂不死”的人們蠢蠢欲動。終於,在魏晉南北朝中晚期,他們在短暫的承平修整與財富積累後又掀起了厚葬浪潮。

人們相信,不死的靈魂會進入“地下”另一個世界。那麼多豐厚的陪葬品,會讓官階、地位、財富隨之進入“地下世界”,能使逝者在“地下世界”繼續享受榮耀與安樂。據《宋書》記載,魏晉南北朝中晚期各種形式的厚葬已成燎原態勢。

設靈座、供牌位,是人們祭祀亡靈必不可少的內容。祭祀時,人們在牌位前擺好飯,哀哀哭泣誠摯參拜。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薄葬,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七天是祭奠儀式中的重要數字。這一時期的人相信,人有七魄,逝者每七天散一魄。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人的魂魄將散盡。由此,人們在逝者七天以後,會舉行更爲隆重的祭奠儀式。邀僧道,唸經做道場,虔誠超度靈魂。

然而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多種埋葬方式。有土葬、火葬,有樹葬、水葬、崖葬,有巖洞葬、懸棺葬,彰顯了這一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喪葬特色。喪葬用棺通常選擇木棺,石棺也有人使用,不過較爲罕見。

佛教的興盛,道教的發揚,影響着魏晉南北朝人的信仰。這種信仰也隨之影響與之密切結合的喪葬文化。

在社會動亂與文化交互的碰撞影響下,居喪違禮現象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居喪違禮被當時的人們視爲一種出世行爲。“居喪婚嫁、居喪仕宦、服制失當、奔喪與喪服變除”,此類居喪違禮現象時有出現。

重內容強於重儀式,漸漸地,形成受人們認可並影響後人的新喪制度。可見,所謂“違禮”,並非真正違禮。居喪違禮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獨具一格的喪葬文化。在喪葬文化上,後世將之視爲魏晉南北朝給予後世的重要貢獻。

特色與個性是魏晉南北朝揮之不去的烙印,這種烙印也深深鐫刻進喪葬文化,鐫刻進逝者葬禮。葬禮,訴說着魏晉南北朝人順應時代又適應傳統的個性生活。如今看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葬禮,不只是道別,更是前所未有的文化變革記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