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魏晉南北朝女子服飾 南北朝時期女子流行穿什麼

魏晉南北朝女子服飾 南北朝時期女子流行穿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魏晉南北朝的婦女中,仍有人使用傳統深衣制,但形式與漢代早期有較明顯的差異。魏晉南北朝深衣的特點主要集中在衣服的下襬部位,將下襬裁製成三角,上寬下尖,層層相疊,叫做“髾”。南北朝時,這種髾去掉了長可拽地的飄帶,將尖角的“燕尾”大大加長,使兩者合爲一體。

在敦煌莫高窟甬道的兩側及佛教故事的下方,往往有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男女,小的僅有數寸,高的竟達幾尺。他們中間有權勢顯赫的官吏,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這些人物,都爲修造洞窟出過資金,他們把自己的形象畫在壁上,表示該窟的菩薩佛像都由他們供養,所以被稱爲窟主,也被稱爲供養人。很多供養人的身旁都附有題記,寫明年代、職銜、排行及姓氏等等。本圖所繪的服飾,在當時帶有普遍性,河南洛陽等地出土的陶塑婦女,也穿這類服裝。其特點是:對襟、束腰,衣袖寬大,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着條紋間色裙。當時婦女的下裳,除穿間色裙外,還有其他裙飾。晉人《東宮舊事》記太子之妃服裝,有絳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色。可見女裙的製作已很精緻,質料顏色也各不相同。

下圖爲雜裾垂髾女服展示圖,根據傳世帛畫及壁畫復原繪製。這時期的婦女服飾和男子服飾既相似又較龐雜,大抵承繼秦漢遺俗,有衫、襖、襦、裙之制,樣式以寬博爲主,衣衫用對襟爲多,領、袖均緣邊,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著條紋間色裙,腰用帛帶系扎,衣裙之間還有一條圍裳,以便束腰。除此外,還有絳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

魏晉南北朝女子服飾 南北朝時期女子流行穿什麼

魏晉南北朝女子服飾 南北朝時期女子流行穿什麼 第2張

北朝婦女則喜歡窄袖緊身的衫襦,帔子也是這個時期婦女服飾的特點,它一直流傳到隋唐,仍被廣泛採用。婦女還有穿裲襠,起先一般多將它穿在裏面,後來才穿在交領衫襖之外。婦女也有穿袴褶的,值得注意的是:凡穿袴褶的婦女,頭上往往戴有籠冠,身上有時還穿裲襠,與同時期的男子裝束一樣。六朝時,還有穿對襟長衫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褲,一種是帶條紋的小口褲,較窄瘦,是西北少數民族服裝式樣,曾一度流行於士庶女子或婢僕之中,到隋唐時,貴族女子由於時興胡服,也多著這種褲;另一種是比較寬闊的大口褲,北方婦女穿此褲時,都把褲腿上提於膝下,用絲帶繫縛,這種方式大多爲勞動婦女或婢僕等所喜用。魏晉時期,採桑婦女穿袍服、圍裳,百姓女子穿上儉下豐服裝;南北朝時期的百姓婦女梳丫髻、穿寬袖短衣、長裙,侍女梳環髻、穿對襟衣。

髮髻

魏晉時期流行的蔽髻是一種假髻,髻上所鑲的金翠首飾各有嚴格的規定,非命婦不得使用。高髻上插步搖首飾,髻後垂有一髾,這種髮式早在漢代出現,魏晉後再度流行,成了廣大婦女的主要髮型。步搖與步搖冠一般爲婦女裝飾,普通婦女除將頭髮挽成各種樣式外,也有借用假髻的,其假髻較爲隨便,髻上的裝飾也沒有蔽髻複雜,時稱“緩鬢頃髻”,後來梳這種髮式逐漸減少,少數婦女模仿死於民族習俗,將發挽成單環或雙環,高聳發頂,也有梳丫髻或螺髻。繼南北朝風俗,民間婦女結髮者,三分發,抽其鬟直向上,謂之“飛天紒”,婦女發頂正中分出髻鬟,做成上豎的環式,這種髻式先流行於宮中,後普及民間,早在魏晉時期產生。據記載,魏時的靈蛇髻是當時婦女最喜愛的髮髻,還有白繽髻、白花髻、芙蓉髻、涵煙髻;晉時有纈子髻、墮馬髻、流蘇髻、翠眉驚鶴髻、芙蓉髻;宋時有飛天紒,樑時有迴心髻、歸真髻、鬱髻;陳時有凌雲髻、隨雲髻、叉手髻;北宋時有偏等。髮髻上的飾物有步搖、花、簪、釵、鑷子或插花的形式,南方婦女以茉莉花插於髮髻,有時將花戴在衣襟上。反繽髻、分髾髻都是魏武帝時期宮中貴族婦女的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