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

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佈範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淩河上游。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峯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遼西北昭烏達盟(今赤峯市)及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魯爾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羣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14年,赤峯市與朝陽市共同簽署了《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備忘錄》宣佈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淩河爲中心,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羣體爲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爲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爲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爲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菸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製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

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爲特色,種類有罐、盆、甕、無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鉢、罐、甕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

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爲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

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 第2張

玉雕工藝水平較高,製作爲磨製加工而成,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據考古統計,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峯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髮飄舉,極富動感。

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爲方形半地穴式,分爲大型與小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