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常見的雕塑品,現代依然會有很多建築,例如寺廟、橋樑、園林等,會在大門口左右兩側擺放一對石獅子。說起獅子,想必很多朋友都會有個疑問,獅子究竟何時傳入中國的呢?據說獅子最早是從西域引入,當時大月氏國曾把獅子進貢給漢朝皇帝,後來獅子還被賦予了很多其他的含義,成爲了一種神話中的動物。石獅子除了具有觀賞價值,在古代還有辟邪的作用。下面就來了解下石獅子的發展史吧。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一、獅子何時傳入中國

當你行走在神州大地,遊覽名勝古蹟,你會發現一對對神態各異的石獅子或立或蹲,或雄踞門口,或把守要津,姿態威風凜凜,氣勢宏偉壯麗。

這石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雄武氣魄,凝聚了古代藝術家的智慧與心血,不愧爲古代藝術的瑰寶。

中國並不是獅子的故鄉,神州大地並沒有野生的獅子存在,那麼,這獅子是何時傳入中國,引起人們的喜愛?

據說獅子是西漢時期傳入我國,漢武帝劉徹打通西域,讓這一奇異的猛獸走入中華民族的視線。

到了東漢順帝時,西域疏勒國王曾經派使者到洛陽朝貢,給東漢政府的禮物中就有獅子,也讓獅子逐漸被人所熟知。

獅子是獸中王者,對於中國,這動物頗有神密色彩,一傳入中國,便引起人們的極大的興趣。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第2張

到了唐貞觀年間,西域又朝貢獅子,讓一代雄主李世民龍顏大喜,特命祕書監虞世南作《獅子賦》,當時的名畫家閻立本還創作了《獅子圖》。

獅子自漢朝以來不斷傳入中國,但數量比較有限,幾乎都飼養在皇家宮苑之內,老百姓是無法看到其真容,這更令老百姓對獅子發生興趣,產生神異感,認爲獅子能“食虎豹”的“殊方異物”,於是,民間藝人便根據傳聞,開始創造“獅子”,塑造出的獅子形象與現實中的獅子必然存在許多差異。

藝人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借用傳統的神瑞化裝飾手法表現了獅子威武、剛勁與兇猛的形象,並在獅子的肩上添加了一雙飛翔的翅膀,有的在獅子頭上加上單角或雙角,身上飾以雲勾紋或火焰紋,以顯示其神靈威猛的一面。

由於給予獅子太多的想像與誇張,讓獅子變得更加神奇怪異起來,稱呼也形形色色,有稱麟麟的,有稱避邪的,有叫神獸的,有叫天祿的,賦予了神奇色彩,也演繹出世間不存在的“瑞獸”。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第3張

二、大唐雄風的石獅

大約到了唐代,隨着大唐的強盛與開放,才揭開獅子的神祕面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傳統的獅子(石獅)。

溯源石獅,從東漢開始流行,在山東嘉祥縣武氏墓石祠前的石獅就是東漢的遺物。

據說1973年在陝西咸陽沈家村附近出土的一對石獅,專家考證,認爲是東漢時期的遺物,現存西安博物館。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各代帝王與顯貴們的陵墓前流行雕置石獸之風,於是,這期間出現了許多石獅子。

樑代南康間王蕭績墓前的石獅,可以說是那一時期石雕獅子的精品,雕琢精美,石獅高有三米上下,張口吐舌,兩肩刻有飛翅,四腿粗壯雄健,神態威武兇猛,昂首挺胸,傲視一切,突出了獅子威猛獸王的神態。

到了唐代,在繼承保留東漢石獅的行走形式外,大量涌現蹲坐式石獅,更接近於寫實,肩上的翅膀、頭上的飾角、身上的花紋統統去掉了。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第4張

表現形式一般是前肢斜伸,胸部挺起,獅頭高昂,雙目圓睜,雄武威嚴。

位於陝西乾縣梁山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墓地,陵前陳列着一對左右對稱的巨大石獅坐像,獅身高約三米,整體造型呈金字塔形,兩前足前伸,身軀後蹲,莊重威嚴,是唐代石獅造型的精品。

武則天當了女皇后,對其母楊氏的墓地進行修繕,其南北東西四門均雕塑石獅。

南門的一對石獅,高約二點五米,是用一整塊青石雕成(與底座渾然一體),雕的活靈活現,那獅子彷彿聽到什麼動靜,停下來昂首四顧般神態自然。

而西門的石雕坐像,據說是歷代坐獅石雕之最,卓越的雕塑技法,誇張中有靈性,把最接近人們視線的前肢和足爪,刻劃得粗壯又精細,筯肉突出,強勁健壯,張口吐舌,似聞吼聲。

唐代遺留下來的石獅,造型渾然質樸,健壯豐美,勁韌堅實的筯肉,氣吐山河的威儀,堪稱我國雕塑史上的傑作,也洞見盛唐崇尚肥美的特點,充盈着健與美。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第5張

三、日漸溫順的石獅

唐代的石獅造型,被後世所傳承,到了宋代,石獅承襲了唐代的特點,形式上也分爲行(站)獅與坐(蹲)獅兩大類,那威武昂揚的氣勢逐漸削弱了,這或許與宋王朝的崇文抑武的政策有關,行獅的胸部收縮,頭部壓低;坐獅拘謹平和,四肢收攏,缺少了那種傲然雄豪的氣運。

但河南開封龍亭大殿午朝門前有兩尊北宋年間皇宮的鎮門石獅,氣軒非凡,造型獨特:這雙獅子高有一丈開外,成年人可以從其腹下躬背穿過。

石獅的脖子上繫着綵帶,掛着金鈴,飄綴紅纓,大氣英武。東邊的雄獅捲毛飄髯,威風凜凜,英姿勃勃,目光烔烔有神,足踏繡球,悠然自得,旁若無人;西邊的雌獅,體毛油潤,神態俊逸,雙目微閉,懷抱幼獅,顯得慈祥溫和,更令人尋味的是雄獅胸前鐫刻着“睡獅猛醒”四個蒼勁有力的楷書。

這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金人進入開封,看到這石獅,把石獅的腿打傷了(至今那獅腿上還有傷痕)。當時有一位愛國義士,在夜間偷偷修復了傷腿,並在石獅身上刻上“睡獅猛醒”四個大字,激勵人們的愛國熱情。

石獅子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中國石獅子文化的發展史! 第6張

轉眼間,到了明清,石獅的風格大變,幾乎看不到那威武雄渾的氣勢與神情,變得日漸溫良馴服了。坐獅成了主角,幾乎所有的宮殿、廟宇、衙門的大門口,都雕一對坐獅,成了一種風氣。

其原因也是因爲獅子是獸中之王,是權力的象徵,並且大戶人家也開始流行在門口雕一對獅子。

清代的石獅,大部分一掃過去獅子的雄風,變成了一種裝飾門樓的擺設,變得溫順起來。

北京頤和園排雲殿前銅鎏金的獅子,頭上捲毛,胸懸鈴鐺,足踏繡球,像個溫順可親又有點輕佻的哈叭狗,到添了幾分可愛。

我們從石獅的演變,也能洞曉一個時代的氣息。

如今,中華民族雄獅崛起,傲立在東方。

作者:陳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