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越國從中原引入什麼文化,使國內進入了農耕文明時代?

南越國從中原引入什麼文化,使國內進入了農耕文明時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越國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使嶺南地區迅速從百越征戰、刀耕火種的氏族社會平穩進入農耕文明時代,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進嶺南以至中原地區,開啓嶺南文明千年輝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越國從中原引入什麼文化,使國內進入了農耕文明時代?

語言文字

嶺南越族居民,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這種語言與中原地區漢族的語言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漢、越民族因語言歧異難以溝通交流,須”重譯乃通”。

秦統一嶺南後,在嶺南設郡縣以治之,使用秦朝統一的文字——秦篆。南越國時期,秦篆文字在嶺南地區得到了推廣和普及,併成爲南越國的官方文字。

音樂舞蹈

音樂

南越國時,有一種叫“越謳”的音樂較爲流行,並傳至中原地區。

南越樂器種類多,地方特色濃厚可分爲以下幾類:

金類:鍾、鉦、勾鑃、鐸、鈴、錞於、銅鼓等。

石類:主要是石磬。

土類:響器,有扁圓和魚形兩種,以泥捏作兩片再合成空心魚形或扁圓形燒成,質硬,內裝沙礫,搖動可出響聲,爲舞蹈作拍節之樂器,其作用應與漢代同期的“節”或現代輕音樂樂器中的“沙錘”近似。

革類:主要是鼓。

絲類:琴、瑟、越築、臥箜篌等。

木類:柷、夯杵。

匏類:主要是笙和竽。

竹類:主要爲竹笛。

舞蹈

從出土文物看,南越舞蹈既有“越式舞”,又有中原的“雜舞”:

越式舞:目前南越國所見的越式舞與周代宮廷流行的大舞和小舞不僅姿態相近,且也多與祭祀有關。主要可分爲翔鷺舞、羽舞、武舞、蘆笙舞、建鼓舞、盤鼓舞、羣舞、杵臼舞等。

南越國從中原引入什麼文化,使國內進入了農耕文明時代? 第2張

漢式舞:南越的漢式舞目前僅見“長袖舞”一種。

紋飾

陶器裝飾圖案

南越國時的漢越兩大類別的陶器其紋飾大多較爲繁雜而富於變化,通常一器都施多種花紋,某幾種花紋常配於某幾種陶器上,從而形成器型與紋飾之間一定的配合施用關係。

在各種紋飾中佔主體的是印紋和劃紋,其構圖基本上都是一種幾何形的圖案。常見的紋飾有繩紋、方格紋、米字形方格紋、幾何圖形戳印紋、弦紋、綯紋、水波紋、鋸齒紋、篦紋、渦點紋、鱗紋等,種類很多。

南越國陶器的彩繪多施於鼎、盒、壺、鈁、薰爐等漢式陶器上,數量不多。大體以朱繪爲主,黃白二色多爲底色,黑色作勾勒用。這種彩繪的紋飾大多是捲雲紋,間或也有水波紋。

銅器裝飾圖案

南越國的銅器花紋總的來說呈現出一種漢、越、楚諸文化因素並存的風貌,且紋飾的精美和繁縟居各類器物之首。

這時的銅器花紋圖案可分爲鑄印和彩繪兩種,紋飾中既有谷紋、瓣葉紋、摺帶紋、八角星紋、渦紋等代表百越傳統文化的幾何形圖案,又有饕餮紋、山字紋、龍紋、勾連雷紋、蟠虺紋、捲雲紋等中原漢文化的因素。

並且這時南越的銅器還多見以雕鑄手法制成的各種動物和人物形態,姿態十分逼真動人。此外,在南越國的銅鏡、戟等器物上還見有用錯金銀,鑲嵌紅銅、綠松石等手法構成的乳釘、花瓣紋及幾何圖形等圖案。

玉器裝飾圖案

南越玉器的紋飾和圖案多與銅、陶器近似,採用幾何紋飾及漢式諸紋,有谷紋、渦紋、蒲紋、龍紋、鳳紋、獸面紋、鸚鵡紋、雲紋、勾連雷紋、柿蒂形紋、弦紋、絞索紋、鱗紋等。

但此時南越玉器的總體造型則大多是以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圓雕、雙面透雕等雕刻工藝製作的各種人物與動物的立體造型,並多與金屬、漆工鈿工結合以錯金嵌玉諸手法組成裝飾紋樣。

金銀器紋飾

多用錘鍱、焊接工藝構成整體造型。

漆器裝飾圖案

南越漆器大多表裏髹漆,一般外表髹黑漆,內裏髹紅漆,然後再在黑地上施彩繪,採用的顏色多以紅、白爲主,也有綠、墨綠、褐、黃、金色等。

裝飾花紋主要有三種,一爲幾何雲紋、方連紋、B型紋等幾何紋;二爲雲紋、鳳紋、捲雲紋等;第三類是目前僅見於南越中心地區,即廣州一帶的特有寫生動物類圖案,如魚紋、龜紋、蟬紋、犀牛紋等。

絲織品花紋

南越國絲織品的紋飾一般是採用印染、刺繡和繪畫三種方法構成的。花紋大致有云氣紋類和幾何紋類兩類,風格皆與中原近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