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爲“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爲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虞世南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身體文弱,博聞強識。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爲師。十餘年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書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傳統。他與當時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優者。他寫的《孔子廟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唐太宗非常喜愛虞世南的字,並經常臨寫。相傳有一天,唐太宗書“戩”字,但戈字還沒有寫好,正好虞世南進見,即提筆補寫了一個“戈”字。唐太宗將兩人合寫的“戩”字給魏徵看,說:“朕學世南,尚近似否? ”魏徵看後說:“戈字頗逼真。”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虞世南一生經歷了南朝的陳、隋和初唐三個時代。陳文帝知世南博學,召爲法曹參軍。陳朝滅亡,與兄世基同入長安,做了隋朝祕書郎,後遷起居舍人。當時世基任內史侍郎,權傾當朝,榮華無比,妻子所用被服,尤勝王侯。虞世南雖與世基同住,仍以勤儉務本。隋滅後,李世民聞虞世南之名,引爲秦府參軍,又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後來又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沒有臨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氣默寫出來,不錯一字,贏得朝中文士的欽佩。

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於政事,並以古帝王爲政得失,論證利弊。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隴右山崩,唐太宗問“天變”。世南以晉朝以來歷次山崩爲例,說:“臣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義不修,雖獲麟鳳終是無補;但政事無闕,雖有災星何損於時。然願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驕怠,慎終如始。”唐太宗聽後斂容反省。他一再勸阻唐太宗築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斂。他還嚴正勸阻唐太宗不要恣於遊獵而疏於政事。這些都對當時的“貞觀之治”起着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曾對大臣們說:“你們如果都像虞世南那樣剛正忠烈,天下何憂不理。”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2張

虞世南年逾古稀後,屢次上表求退,不許,被封爲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五月壬申(二十五)日(7月11日)卒於長安,享年八十歲。唐太宗十分悲傷,痛哭流涕,說:“虞世南對我忠心一體,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爲當代名臣,人倫準的。我有小失必犯顏直諫,而今亡故,朝廷上下,無復人矣!”賜東園祕器,陪葬昭陵,贈禮都尚書,諡文懿。太宗還命畫圖象掛在宮中凌煙閣。

唐太宗曾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虞世南的書法代表作是正書碑刻《孔子廟堂碑》,還編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的類書《北堂書鈔》共一百六十卷,摘錄了唐初能見到的各種古書。這些古書如今大多失傳了,但《北堂書鈔》爲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死後,將慈溪鳴鶴鎮故宅改建定水寺,寺內有虞世南畫像。他的子孫便遷居長安去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