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功臣圖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功臣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凌煙閣是唐朝爲了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後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可惜毀於戰亂。

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李淵父子亦是如此。李淵親口稱之爲“從弟”的李軌,最後因爲自稱“大涼皇帝”而被斬首示衆。李世民登上皇位的過程,更是充滿了血腥和屠殺。

大業末年,隋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對於隋朝的覆滅,著名歷史學家於賡哲教授的見解頗爲獨到。他認爲,隋之滅亡並非煬帝一人之過,隋也從未有過一個明顯的衰落過程,它之所以盛極而亡,既有煬帝的暴虐統治致使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更與煬帝的很多戰略意圖觸犯了關隴集團的利益有關,所以“關隴集團都不再效忠於他,甚至加入農民起義的洪流中,推翻了他的統治”。在新著《唐開國》中,於賡哲不但以故事性解讀的方式復原了隋王朝的滅亡與唐開國的歷史細節,還以翔實的史料顛覆了對唐開國曆史的傳統認知。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功臣圖

  凌煙閣

“大唐開國史絕非一兩位英雄可以決定的……(它)是整個社會由動亂走向安定、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程,這是個廣大民衆創造歷史的過程,是多種勢力互相角逐、較力的過程。”於賡哲開篇即闡明一個長期被傳統史學家忽略的問題:“隋唐的朝代更替,不過是一個集團內部的權力交替。”於賡哲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一則隋和唐“有血緣關係”,不但同出一個政治集團,統治基礎也相似。唐開國之後,先是大量起用了隋朝舊臣,後又長期沿用隋朝的典章制度。二則隋絕非“隋唐盛世”的點綴或者附屬品,隋國力之強盛,足使李唐王朝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相形見絀。而且,煬帝其人還有着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於賡哲認爲,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並非傳統史學家認爲的那種簡單的“好大喜功、性好遊玩”,而是爲了“在經濟上保障政治重心東移”。

其實,隋朝的滅亡有一定偶然性。一方面,隋煬帝削減關隴門閥影響力的爵位和勳官改革,以及大量地引進江南和關東人士引發了勳貴門閥家族的強烈反抗,著名的楊玄感叛亂就是例證;另一方面,隋煬帝順境時志得意滿的性格與逆境時的頹廢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其加速了隋之滅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功臣圖 第2張

  李世民

一座凌煙閣,見證了李唐開國史。與歷史上其他所有的改朝換代一樣,雖然李唐取代楊隋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力交替,但過程絕不是和風細雨的柔和。李唐的建立不但伴隨着殘酷的政治鬥爭,大江南北那血雨腥風的戰爭甚至持續了很多年。史料顯示,隋朝鼎盛時期全國有人口九百萬戶,而唐開國只剩下不到二百萬戶。

通過嚴謹的考據和縝密的推理,於賡哲教授不但揭示了“晉陽宮逼宮”的荒謬,還“結合裴寂的墓誌銘等文獻……(得出)李淵舉兵早已箭在弦上,根本不可能靠裴寂、李世民等人‘晉陽宮逼宮’來刺激自己”的結論。從《唐開國》的表述看,李淵其人不但有着關隴集團核心成員的身份,還具備一切“成大事者”的特質。就連明人張燧也感嘆:“古今殺降之甚者,莫甚於唐高,而項羽、白起弗與焉。薛仁杲降則殺之,王仁本降則殺之,蕭銑降則又殺之,其他蓋不勝數也。或謂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嘗殺頡利也。”

狼煙烽火,成王敗寇。表面上的冠冕堂皇難掩權力爭奪上的實質性殘酷。從幷州風雲至太原起兵,從東征屈突通到西敗薛舉,從瓦解李密的瓦崗軍一直到決戰虎牢關,於賡哲以頗多筆墨濃墨重彩地對風雲人物如雄主竇建德、勁敵王世充、猛將尉遲敬德、名臣魏徵、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齊王元吉等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摹寫。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李淵如此,李世民也如此。對爭霸者、競爭者,就算是李淵親口稱之爲“從弟”的李軌,也因爲自稱“大涼皇帝”而被斬首示衆。李世民登上皇位的過程,更是充滿了血腥和屠殺,著名文史作家王覺仁曾在《血腥的盛唐》中用“最黑暗、最血腥”來詮釋這一過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功臣圖 第3張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局部)

“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正如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所評述,李世民曾多次要求親自觀看高祖李淵和他的《實錄》。經過李世民授意改定的這“兩朝實錄”,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不但醜惡,他們在唐開國戰爭中的功績也被抹煞掉了。在《唐開國》中,於賡哲以戰爭講述和人物描寫雙軌並行,典籍史料引介與考古遺蹟發掘互爲佐證,以無限接近歷史真相態度釐清了諸多被大家誤解誤讀的史實,飽含熱情地呈現了一段不一樣的大唐開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