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古代的茶文化,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茶在我國曆史上一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起初作爲食品,藥品,祭品。後來賦予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其承載着無數文人騷客的風流儒雅。到了元明清時期,茶又有着曲折的發展歷程:從被"拋棄"的貢品到絲綢之路的主角。

茶文化在元朝的沒落

"茶之爲飲,起於神農氏"。據王褒所寫的《僮約》,我國古代茶文化萌芽於漢代。漢代人除了喜歡飲茶之外,更看着茶背後的那一份高雅與清正。正是出於對飲茶的熱愛,隨之而來的是他們將茶和文化融合,產生了中國特有的茶文化。

兩晉南北朝時,在當時儒家思想的推動下,茶文化與其他思想交融交匯,茶文化自此有了基本形態。到了唐朝,被尊爲茶聖的陸羽,其《茶經》又集茶學、茶藝、茶道三者於一身,融合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

同時還加入了各種藝術人文思想,抽象出一套形而上學的方法,奠定了茶學的理論基礎,並且將茶文化推至鼎盛。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到了宋朝,泡茶工藝興起,茶更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形式上的繁瑣與奢靡,如同宋這個朝代一樣,茶文化走向了奢靡繁華,固然高雅了許多,但是其內在自我發展的活力已消失殆盡。

及至元朝它所承載的清正高潔,典雅深遠思想彷彿也走到了盡頭。北方民族與這類繁瑣的禮節很難融合,故而去繁就簡,茶背後的文化,思想,情操此時俱化爲對粗茶的大口"豪飲"。自漢朝發展起來的茶文化就此陷入了低谷。

但是辯證法指出,事物有正反合三個發展歷程,飲茶作爲一項盛極一時的審美文化發展到宋朝後又走向了其反面:至簡。但是,茶文化的發展絕不會就此而止步,下一次"合"正在祕密地醞釀着。

明清時期茶文化的復興

明朝建國就面臨着種種矛盾。朱元璋開國,還算開明,主張與民生息,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之後燕王造反,定都北京,又面臨北方蒙古不斷內侵,加上倭寇騷擾,農民起義,明朝一直處於不太安穩的狀態之中。

尤其是明朝對文人實行高壓政策,將貴民輕君的孟子趕出聖廟,以程朱理學中反動壓迫的一面爲統治思想,文人很難向上表達自己的政見。

從朱元璋開始就採取嚴刑濫殺,製造胡惟庸、藍玉大案,牽連官員逾數萬。此後,帝權不斷加強,文人地位大大下降。尤其科舉考試採用八股,嚴重限制了思想與才華的發展。

在此情況下,不少文人胸懷大志而無處施展,漸漸形成了明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即"率性而行"或"率心而行"。這個時代出現了許多"反傳統"的文人,如唐寅唐伯虎,李贄等。率性、心安這一生活態度或人生價值追求,曾廣泛流行於明代江南地區的衆多文人之中。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第2張

同時,文人們要進行學術、文學、藝術的創作,還需要有經濟的基礎,特別是中晚明江南的文人們,要過一種閒適、清雅又衣食無憂乃至有點奢侈的生活,得首先要有家底。而正是由於有這樣的經濟基礎,才形成了明代中後期一大批沉湎於清雅的文人。

他們以琴棋書畫表達志向。而飲茶與這種雅事便很好的融合了。明朝茶人大多是讀聖賢書的志士,志在澄清天下而不在品茶,只是常以茶雅志,實際上別有一番抱負。

朱權的《茶譜》在明代的茶書是最爲突出和重要的一部,朱權所構建的品茶藝術和境界追求,至今令人神往:"志絕塵境,棲神物外。不污於世流,不污於時俗"。

朱權對品飲從簡行事,其以茶雅茶,別有一番懷抱,並且大膽改革傳統的品飲方法和茶具,爲形成一套簡單新穎的烹飲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清飲風氣之先,擺脫了延續千餘年之久的繁瑣程序,又不像前朝那樣粗獷狂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享受飲茶的樂趣。在寧靜和淡泊中,尋求出綿綿的悠長。表達志向和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茶道、玄心一體,返樸歸真,清虛自然。

朱權奠定了整個明代文人茶文化的風格和追求。

到了清代,滿人入主中原,大興文字獄,文人轉而整理古籍,遊山玩水,品茶賞畫,遠離官場與政治。於是乎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將品茶與評書、論畫或藝術鑑賞、器物玩賞,或山水覽勝相結合。這一時期的茶人提出了一些"理論",說"茶即道",物神合一,專注於發揮茶本身的意蘊。

如張源,認爲茶本身"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所以,就茶本身而言,其內在精神與品賞理論得到了充分發展,不必藉此發揮清正廉潔,澄清天下之意。茶本身純粹的美被髮掘了出來。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茶業和茶學由鼎盛之後的短暫低谷重新走向終極的一個階段,是中國茶葉急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加工的多元化,推進了茶葉加工的進程,形成六大茶類;飲茶的簡約化,打破了唐宋時期茶文化的階級性。

從繁瑣的沖泡環節、器具漸漸簡化,出現了紫砂壺,蓋碗、青花瓷等民間沖泡方法,文化精神在上中下階層形成,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第3張

明清時期的茶馬政策

茶在明清時期復興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政府的邊境政策。

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自然不需要考慮邊患,而明清則各有各的'茶"考慮。《明史》中說的很明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明茶政嚴厲,私茶少,茶貴馬多;清朝則相反。出於政治原因和軍事原因,茶的地位大大提高。

明朝時期,北方的蒙古人虎視眈眈,北方戰事頻發,威脅着王朝的安全,對軍馬的需求極大。因此,茶馬政策作爲加強邊防,鞏固少數民族統治的措施,無疑 是 一 項 重要的制度。

清朝北方疆土穩定,邊防力量向外擴展,不但獲取了廣大少 數民族地區爲邊防前哨,還使得國內軍馬換配得以解決,這樣民族間的茶馬貿易逐漸喪失了軍事色彩,價格穩定,無須屢頒私茶禁令。無論是明朝嚴厲的茶馬政策,還是清朝茶葉的自由交易,茶在經濟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正是有茶葉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收益,茶也得以成爲貿易的主角之一。皇室統制西北茶銷,設立茶官專門管理和研究統制產銷辦法。這些措施間接地刺激了製茶技術的發展。茶業專著也隨之大量出現,明代即達五十餘種,這些都進一步推動了茶葉生產的發展。

茶的歷史價值

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其內在精神與歷史使命已不同於柴、米、油、鹽、醬、醋等農產品。微觀來看,品茶本身和琴棋書畫一樣成爲了一項審美活動,其本身就具有文化內涵。

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系列理論可以單獨的作爲一項文化藝術門類。與此同時,茶作爲意向,廣泛見於詩詞之中,用以寄託作者的情感,表達作者的志向。

它又超越於詩詞,本身就承載着優雅、高潔、淡泊、寧靜、清正等品質。可以說,茶是中華民族圖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宏觀來看,茶葉貿易對內發展經濟,對外加強交流。尤其是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二者分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茶葉不僅是經濟上與外界溝通的樞紐,在文化的交流影響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16到17世紀,茶水在歐洲風靡一時,一度成爲上流社會的風尚,最終它流向民間,成爲國民飲料,至今不衰。它深刻地影響着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社會風尚。

總之,茶從元朝的沒落到明清時期的復興、鼎盛,有着其內在的歷史必然性。在政治與經濟上,明清兩代的茶馬互通政策起到了引導作用,使茶葉的經濟地位大大提高。

茶的價值是什麼?茶文化爲何會在元朝沒落,在明清復興? 第4張

在文化上,由於封建皇權的極度膨脹,知識分子選擇避世,對於茶本身的理論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茶的高雅與簡單完美地被調和在了各家精妙的理論中。茶與各項審美活動的結合,更是提高了它的審美價值。

同時,茶可雅可俗,上可在詩人大家的書几上伴着琴聲,伴着文字;下可在茶肆戲院,伴着人羣的喧鬧,伴着世俗的煙火氣。

時至今日,茶已不僅僅是一種飲品了,它和酒一樣,流進了這個浪漫的民族的血液裏,與詩歌,與丹青,與琴聲,與風流,與氣概長存。最後引用東坡先生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一句來評價茶在時間流轉過程中給予無數人的慰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