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甲午戰爭如果打陸戰會怎麼樣?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陸戰不是沒打,同樣是打輸了。

但清政府真要是傾舉國之兵、破釜沉舟打陸戰,日軍還真夠嗆,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也許歷史就會改寫。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一、天時:中日兩國的綜合國力差距不大。

雖然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但明治維新開始於1968年,1872年開始軍隊改革,1882年開始訂立西式刑法,1885年開始開始實施內閣制,1889年才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898年制訂西式民法,1899年才訂立了美式的商業法。

更爲關鍵的一點,正是在1868年,德川幕府造反,天皇出兵平叛,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差不多十年,1877年才宣告結束。此時距離甲午戰爭僅僅十七年。

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變革是一場系統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這就證明,日本明治維新的確讓日本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向現代化國家邁進,但並不是一日千里,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中國在甲午戰爭的時候,綜合國力是落後於日本,但兩國的差距還沒有拉開,當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第2張

可以說,到了四十年之後的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跟日本的差距纔是真正拉開了,怎麼說也比甲午戰爭時的中日差距要大。

可是四十年之後,我們還敢全民抗戰,四十年之前,中日差距相對小的時候,打地面戰爭我們不是勝算更大嗎?

二、人和:此時的國內形勢很有利。

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國民政府只是名義上控制了中國,但各地軍閥都是各自爲政,不聽從中央政府指揮。軍閥林立,黨派林立。

而甲午戰爭的時候,滿清是一元化領導,沒有人敢抗拒命令,在大敵當前的時候玩花招。

雖然說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各地"軍閥"提出了東南互保,但那是對慈禧跟八國開戰蠻幹的一種消極反應。甲午戰爭是日本挑釁,錯在日方,八國聯軍侵華是慈禧鼓動義和團挑釁洋人,錯在慈禧。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第3張

所以說,慈禧領導下的中國,是統一的,全國軍民是一盤棋,理論上來說可以做到同仇敵愾,如果打地面持久戰,不存在內憂外患的糟糕局面。跟抗戰比,國內形勢更有利。

三、地利:日軍的機械化程度不高。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日軍機械化程度不高。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他們只有疲於奔命和捱打的份,根本無法在戰略縱深的戰場上游刃有餘。

而且,日本當時沒有空軍,跟40年之後的抗戰時期相比,他們又多了一個劣勢,而中方又少了一個不利因素。

還有一點,當時中國沒有公路,遠道而來的日軍後勤保障就是一個致命的問題。而中國軍隊無論到了什麼地方,就可以憑着主場之利確保後勤供應。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第4張

四、大清陸軍是主場,而且有的部隊也很能打。

很多人一提起清朝軍隊都是一臉不屑,其實清朝軍隊也有很能打的,不全都是草包。

1894年9月1日,中日兩國陸軍在朝鮮大同江一帶狹路相逢,展開激戰,山西太原鎮總兵馬玉崑指揮中國軍隊,日軍則由其武田第21聯隊負責進攻任務,憑藉有利地形狠狠教訓了不可一世的武田率領的第21聯隊,將敵軍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9月14日,平壤中國守軍在左寶貴帶領下誓死迎敵,將士萬衆一心血戰到底。左寶貴以身殉國,將士血染平壤城,進城的日軍將士見了無不對中國軍人肅然起敬,很多人自覺掩埋清朝官兵屍體。

平壤失守,日軍乘勝追擊,在遼東戰場的鴨綠江戰役中,負責守衛虎山的清朝軍隊在統領馬金敘、總兵聶士成率領下跟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依舊英勇頑強 "毫無退卻之色"。

日軍先後組織4次對虎山大規模的進攻,清軍一直拼死抵抗,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在隨後進行的草河嶺激戰中,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率部跟日軍展開激戰。依克唐阿親臨前線指揮戰鬥,身邊大將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戰況非常慘烈,日軍付出慘重代價在攻佔了草河嶺。

在遼南戰場上,正定鎮總兵徐邦旗下的拱衛軍更是打出了軍威,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第5張

1894年11月,日軍第二軍第1師團第1旅團長乃木希典少將率部進攻徐邦道駐守的金州,日軍兵力是中國守軍的7倍,武器裝備也勝過我軍,他們滿以爲勝券在握,可是同樣經過兩天血戰才攻破了城池,日軍士兵屍橫遍野,多名日本軍官陣亡。

由此可見,清朝軍人固然貪生怕死的孬種很多,但也有不少熱血男兒,願意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

既然這麼多有利因素,爲什麼慈禧不敢跟日軍打陸地戰,打持久戰呢?

主要是滿清統治漢人,是少數統治多數,政權合法化有問題。

他們怕打起仗之後,漢人武裝乘機崛起,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他們國力並沒有那麼強大,胃口也沒有40年後那麼大。他們打仗的初衷就是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強大了,要在滿清身上小試牛刀。讓滿清政府讓出朝鮮,再花點銀子,打開中國市場;可能的話,再割去臺灣。說白了,自己給自己搞個成人禮,想通過此戰檢閱自己維新成果,正式開啓強國之路。

對滿清政府來說,這個要求太低了,他們完全可以滿足。慈禧擔心的是自己的統治,只要政權不丟,其它一切好說。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爲什麼不打陸戰?陸戰清朝有優勢嗎? 第6張

跟日本爆發全面戰爭,大清會元氣大傷,政權還會有丟掉的危險;而求和,最多割地賠款,對滿清政府來說小菜一碟。兩害相權取其輕,權衡之下,還是求和爲上。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