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甲午戰爭的過程: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甲午戰爭的過程: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清軍陸軍自平壤敗退鴨綠江,日海軍奪得黃海制海權。

8月上旬,總兵衛汝貴、馬玉?、左寶貴和副都統豐升阿等四部援朝清軍萬餘人先後抵達平壤。其時佔據漢城之日軍爲混成第9旅,共8000餘人。

8月中旬,日本大本營根據海軍主力決戰時間難以預料,並以年內已無法實行直隸平原決戰,乃修改其"作戰大方針"第一期作戰計劃,除已派第5師餘部赴朝外,又增遣第3師參戰,兩師合編爲第1集團軍。將陸軍在朝鮮的牽制作戰改爲攻勢作戰,由第1集團軍執行平壤之戰,相機進攻奉天(今瀋陽)的任務。同時,決定組建第2集團軍,待機攻佔遼東半島,爲爾後直隸平原決戰建立前進基地。


甲午戰爭的過程: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9月初,日軍第5師和第3師一部由漢城等地出發,分四路向平壤推進,對平壤清軍取包圍之勢。新近由成歡敗退的提督葉志超奉命總統平壤各部清軍,因其戰守無策,各部心志不齊。9月15日,日軍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爲激烈。午後,玄武門失守。入夜後,葉志超等棄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鴨綠江以北中國境內。

在陸軍爭奪朝鮮半島的同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亦前出至黃海西部,甚至闖到威海衛和旅順軍港挑戰,企圖尋機與北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北洋艦隊在豐島海戰後拘於"保船制敵"之令,主要巡弋於威海、旅順之間,將黃海制海權讓給日本海軍。9月上旬,清廷鑑於平壤將有大戰,擬由海路迅速運兵赴援,北洋艦隊奉命護航。9月17日,北洋艦隊在完成護航任務後正準備由大東溝口外返航,突與搜索前進的日聯合艦隊遭遇,隨即爆發了著名的黃海海戰。戰鬥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艦隊沉毀5艦,傷4艦,日本聯合艦隊傷5艦。

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適時調整作戰計劃,海陸同時出擊。平壤之戰不但擊敗在朝清軍,且一舉將戰線推進至鴨綠江邊,直接威脅中國本土。清軍由於平壤迅速敗退,不僅使"海守陸攻"的總計劃歸於失敗,且來不及在鴨綠江一線組織堅固防線,以致在第二階段作戰中仍然陷於被動。在海戰方面,北洋艦隊實力被嚴重削弱,日本聯合艦隊達到了控制黃海制海權的目的,使爾後的戰局能朝着其二期作戰計劃的第一案方向發展。

第二階段,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並在花園口登陸。

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後,日本爲實施"作戰大方針"中直隸平原決戰的計劃,決定以陸軍第2集團軍向中國遼東半島進行登陸作戰,突破渤海灣門戶。陸軍第1集團軍則向鴨綠江清軍防線發起攻擊,造成對清朝祖宗陵寢之地奉天的巨大壓力,掩護第2集團軍的登陸作戰。清廷則採納李鴻章之議,實行"嚴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籬,力保瀋陽以顧東省之根本"(《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七十八)的平分兵力方針。在實際兵力部署方面,由於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以及過分眷顧祖宗陵寢,集重兵於鴨綠江一線和奉天、遼陽之間。同時,爲保衛北京,又令各省抽調兵力,駐守山海關至秦皇島之間,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縣)等地。致使地處渤海門戶正面的遼東半島兵力不足,又多系臨時填防部隊,加之黃海制海權已被日軍所得,失去海軍掩護,防禦極其空虛。

鴨綠江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駐守鴨綠江北岸的清軍共82營約3萬人,四川提督宋慶爲諸軍總統。防線分中、東、西三段,以九連城一帶爲主防禦陣地。兵力成一線部署,各部之間缺乏協同,縱深內又無強大預備隊。日軍第1集團軍先於九連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繼於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並攻佔虎山。其他各部清軍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未遇抵抗即佔領九連城和安東(今丹東)。清軍鴨綠江防線崩潰。


甲午戰爭的過程: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第2張


在日軍第1集團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大山岩上將指揮日軍第2集團軍2.5萬人在日艦的掩護下,開始在旅順後路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的登陸活動歷時十餘天,清軍竟坐視不問。11月6日,日軍攻佔金州(今屬大連)。7日,分三路向大連灣進攻,發現清軍早已潰散,唾手而得大連灣。17日,日軍開始向旅順口進逼。駐守旅順口地區清軍7名統領互不統屬,1.4萬餘名官兵軍心渙散。18日,日軍前鋒進犯土城子,只有總兵徐邦道指揮拱衛軍奮勇抗擊。22日,日軍陷旅順口,並血洗全城。

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清軍節節敗退,不可收拾。

清廷內部的主和主張漸佔上風。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從此,渤海灣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於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

第三階段,清軍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全面潰敗。

日軍攻佔旅順後,大本營鑑於渤海灣冬季封凍,登陸困難,決定暫時擱置直隸平原決戰方案,代之以進攻威海衛,消滅北洋艦隊,爲爾後直隸平原登陸決戰進一步提供安全保證的新計劃。爲此,以陸軍第2集團軍爲基礎組建"山東作戰軍",大山岩上將任司令長官,共2.5萬餘人。又令聯合艦隊協同山東作戰軍作戰,並以陸軍第1集團軍在遼東戰場進行佯攻,繼續吸引清軍主力。

清廷對日軍主攻方向再次判斷失誤,以爲日軍第1、第2集團軍將併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錦州走廊,進逼山海關,然後與從渤海灣登陸之部隊會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駐守奉天、遼陽及天津至山海關一線,關內外總兵力達10萬以上,而於日軍的主攻方向山東半島則僅部署官兵3萬餘人,其中駐守榮成(今舊榮成)的僅1400餘人。至於北洋艦隊,則根據李鴻章"水陸相依"的防禦方針,龜縮於威海衛港內。


甲午戰爭的過程: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第3張


1895年1月20日,日"山東作戰軍"在榮成龍鬚島登陸,佔榮成。隨即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臺進行抄襲。30日,南幫炮臺陷落。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覆滅(見威海衛之戰)。

遼東之戰持續時間較長。自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之後,連佔鳳凰城(今遼寧鳳城)、岫巖、海城等地。清政府調任兩江總督劉坤一爲欽差大臣,賦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並任命湖南巡撫吳大?和宋慶爲幫辦,以期挽回頹勢。1895年1月17日起,清軍先後數次大規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