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乾隆因何故五下江南?乾隆爺五下江南花費多少

乾隆因何故五下江南?乾隆爺五下江南花費多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睿智有爲之君。但也有人說他是一位好大喜功,沉迷於遊山玩水,生活奢侈靡費的君王。他一生多次南巡,光富甲天下的江南一帶他就先後去了五次。

乾隆爺不厭其煩五下江南,似乎並不全是爲了領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產豐饒、人文鼎盛著稱於世。自魏晉以來,北方戰亂頻仍,煙塵四起,江南卻相對平靜,爲躲避戰亂,北方人士紛紛攜家南遷,尋覓一方能“躲避暴秦之桃源祕境”。時光飛逝,到了兩宋之交,由於面對北方遊牧帝國的不斷南侵,朝廷以及北方世家大族屢次衣冠南渡,他們帶來了大量鼎彝重器、珍貴典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命脈在錦繡江南一隅得以煙火傳承而倖免滅絕,因此,江南的士風也一直甲於全國。有清一代共出了113位狀元,其中江蘇就佔了50位之多,浙江20位,安徽9位,江南一地就佔去全國一多半名額,可見其地文化底蘊深厚,教育水平之高,真乃人文薈萃,英才輩出!

清軍入關後,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惟有在看似民風柔弱不武的江南遭受重創。以文人、書生爲主的江南人士抱團頑強抗爭,清軍損失慘重,惱羞成怒,纔有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烈的屠城事件。有江南士子作詩曰:“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以此可見江南人柔弱的只是外表,內裏卻有顆頑強不屈的鐵鑄丹心。清廷歷代帝王對江南文人頭痛萬分,再加上滿清一貫自詡爲承襲華夏正統,內心深處卻對人才輩出、燦若晨星的江南地心存忌憚,因此在蘇浙皖等地開設“博學鴻祠”等科目,希望籍此安撫江南文士,也有籠絡民心之意。乾隆不辭辛勞、屢次下江南就是爲延續大清立國之初定下的政策,藉機尋訪並招攬人才,收撫地方豪強大族,消弭民間反清情緒,盡力營造滿漢一體的民族團結氛圍,也算用心良苦。

乾隆因何故五下江南?乾隆爺五下江南花費多少

自南宋以來,“蘇湖熟,天下足”的民諺傳唱不絕如縷,河網密佈、沃野千里的江浙一帶自不必說,即便乾隆南巡必經的直隸、山東、安徽等地,幾乎都是舉重若輕的產糧重地。江南自古繁華,其地經濟繁榮、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糧倉”,亦是整個帝國的經濟命脈所在。在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裏,農業的發展與否直接決定了國之安危。江南地處大江大河之畔,自古水患爲害甚烈,每到雨季,洪水氾濫,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威脅。洪水無情,淹沒良田村鎮,茲事體大,攸關社稷根基。因此,乾隆南巡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省視河道,督促地方築堤作偃、摒除水患,清查、嚇阻地方官員截留防洪專款,革除鹽政積弊,保證農業安全增收、人民安居樂業。

這些治國大道理,只能做不能說,乾隆只能將它默默藏於心中,從未向外人提及。對於乾隆心裏盤算撥弄着的小九九,善於揣摩上意的和珅卻瞭然於胸,他心裏跟明鏡似的。每當有大臣上書勸阻乾隆南巡,和珅總是力排衆議,力挺皇上再下江南。乾隆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寵臣十分滿意,於是將預備南下的諸般雜事全數交由和珅辦理,每次都命他伴駕同遊。

乾隆第五次南巡,雖然興致不減,但最心痛的還是動用國庫中的窖藏銀兩。他前面四次南巡,每次都要花費四十餘萬兩白銀,很是令他肉痛。第五次準備出發江南時,一些正直的官員站出來力勸他打消此念,理由是國庫空虛,西南用兵的軍費尚且沒有着落,皇上應該帶頭厲行節約,將節省下來的錢充作前線將士們的餉銀。大臣說得在理,乾隆也不好吭聲,又是和珅出來解圍,表示堅決支持皇上南巡,還說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衆人也不好全力反對,只能隨他去了。心細如髮的和珅,總是在皇上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難怪乾隆離不開他,後來又極力爲他護短。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正月十二日,乾隆帝一行沿京杭大運河開始了第5次南巡。此次巡遊得以成行,全賴和珅給力,他承諾內務府只需籌措御駕的日常開支,其他的各項費用全由自己一人設法解決。貪婪成性的和珅自然不會自掏腰包,用別人的錢成自己的事,他有的是辦法。乾隆御駕還沒動身,和珅已經傳令各省的督撫、河防、鹽政、鹽務總商,命他們加緊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宮,督造龍舟。很快各地就預備妥當,行宮園林煥然一新,數千艘新簇簇的龍舟泊滿河道,旱路水路通州達府,萬事俱備,只待乾隆。和珅自己沒掏一文,就將事情辦得十分妥當。乾隆爺聖心大悅,全不顧叨擾地方,鬧出偌大動靜,更不管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一個勁的誇和珅辦事能幹,讓朕省心。

乾隆爺興致勃勃地開始第五次南巡,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第一次下江南,一晃已經過去了28年。每到一地,和珅與他形影不離,簡直成了他的貼身小棉襖。每當地方官跪迎聖駕之時,和珅傲岸地立在乾隆身後,替乾隆爺受納了別人一半的敬意,也顯得他更加位高權重、勢焰熏天,藉機向地方官展示自己在皇帝面前非同小可的能量與地位。和珅狐假虎威的造勢果然有效,地方官員們對他畢恭畢敬,私下裏更是紛紛向他行賄上貢,一爲自保,二求他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

乾隆御駕走走停停,不久就來到揚州。揚州自古就是個富庶繁華、紙醉金迷的溫柔鄉,“有錢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就是對此地真實的寫照。乾隆數次南巡,揚州都是必到之處,揚州的慧國寺、法淨寺、倚虹園、康山草堂、恰情堂等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親自爲這些揚州名勝提了匾額,有些保存至今。和珅對揚州自是不敢掉以輕心,他早就囑咐揚州大小官員精心準備,巧加布置,使小城揚州更加流光溢彩、美輪美奐。乾隆駐蹕的康山草堂等臨時行宮,本就是鹽商花巨資構築的園林別墅,如今處處修茸一新,在內更是不惜人工挖出兩個碩大人工湖,堆砌了許多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的太湖石,極大地濃縮了江南園林之美。整個建築裝修、花木養護所耗費的銀兩,居然真的沒動用內務府一分一釐之公帑。衆人納悶:和大人形同招財貔貅,一貫只進不出,他何德何能、可以說到做到呢?原來狡黠的和珅授意兩淮鹽運使對富可敵國的揚州鹽商們施壓,由鹽商們“自覺自願”捐贈的。喜歡排場的乾隆爺十分歡喜,更爲歡喜的是竟然沒花國庫裏的一兩銀子;他對精明能幹的和珅極爲滿意,面對着滿園春色,乾隆醉了,於是頒令大肆嘉獎和珅一番。

乾隆因何故五下江南?乾隆爺五下江南花費多少 第2張

和珅借力打力,手法嫺熟,且不露痕跡,不過他仗恃的是皇帝的威權,這招卻無往而不勝。他令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們獻出巨資,除了供皇上享用外,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另一方面,他借財大氣粗、有錢任性的揚州鹽商們的豪闊,慫恿他們各競豪奢去獻媚取悅乾隆。看着滿目桃紅柳綠、接天蓮葉、映日荷花、亭臺樓閣點綴其中,看着操吳儂軟語的嬌娃,如此精緻養眼之江南美景配着南國美人兒,乾隆興致盎然,和珅得意暗笑,揚州地方官心情複雜,鹽商們望着乾癟的荷包強作歡顏,可謂各有所思、相映成趣。乾隆爺第五次下江南在一片脈脈溫情中圓滿結束,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南下。

題外小插曲:1799年正月,乾隆駕崩。第二天,大臣王念孫、廣興上書嘉慶,揭露和珅貪贓枉法之罪。第三天,嘉慶摘了和珅的頂戴花翎,將他逮捕下獄。就在這天,嘉慶派員抄了和珅家,並宣佈和珅犯了僭越、違制、專權、貪污、受賄等20宗罪。從和府查抄出的全部財產摺合白銀達到驚人的8億兩之巨,相當於清政府十年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全國一年的賦稅之一半盡入和珅私囊。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