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山藥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山藥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山藥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山藥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又叫土薯、山薯、山芋、薯蕷、玉延。

【集解】

[別錄說]薯蕷生長在高山峽谷中。二月、八月採其根來曬乾。[時珍說]如要將薯蕷做成藥,野生的最好;如做食物,當然是家種的好。薯蕷在四月蔓延生苗。莖紫葉綠,葉有三尖,像白牽牛葉卻更光潤。五六月開花成穗,淡紅色,結一簇一簇的莢,莢都由三個棱合成,堅硬無果仁。子長在一邊,形狀像雷丸,大小不一。山藥子皮土黃而肉白,拿來煮了吃,非常甘滑,同山藥根一樣。

根〔氣味〕甘,溫、平,無毒。

【主治】

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食薯蕷,令人耳聰目明,輕身不飢,延年益壽。還可去頭暈目眩、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去冷風,鎮心神,補心氣不足,開通心竅,增強記憶。還可強筋骨,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膚養髮。把薯蕷搗碎後貼硬腫毒,能使腫消散。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山藥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山藥

根〔主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

【發明】

[權說]凡是體虛羸弱的人,應該多吃薯蕷。[詵說]將薯蕷和蜜一起煮熟,或煎湯,或做成粉吃,都很好,可壯陽滋陰。把曬乾的薯蕷拿來入藥更妙。

【附方】

1. 心腹虛脹,手足厥逆,不思飲食。用薯蕷半生半炒爲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日服二次。

2. 小便數多。用薯蕷礬水煮過、白茯苓,等分爲末。每服二錢,水送下。

3. 痰氣喘急。用生薯蕷搗爛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勻,一次飲服。

4.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用薯蕷、白朮各一兩,人蔘七錢半,共研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湯送下。

5. 溼熱虛泄。用薯蕷、蒼朮等分,加飯做成丸子米湯送服。

6. 腫毒初起。用帶泥的薯蕷、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過,研細敷塗即散。

7. 手足凍瘡。用薯蕷一截,磨泥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