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香蕈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香蕈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香蕈(xùn)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香蕈具體內容是什麼?

[釋名][時珍說]蕈從覃。覃,延也。蕈味雋永,有覃延之意。

【集解】

[時珍說]蕈的品種不一。宋人陳仁玉在《蕈譜》中有詳細的記載,現將有關的略爲摘錄:芝、蕈,氣都很盛。自商山茹芝,及五臺山的天花,都甲於羣匯。天台山和括蒼山之間,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叢山直入雲霄,是仙靈居住的宮殿,都出產奇異的蕈。僕人經過選擇,將長在深山岩石上的蕈拔取來,其實是長得肥厚的藜和莧菜。近來有人將它們作爲珍饈拜送王公,成爲山珍美食

一、合蕈,又叫臺蕈。生長在韋羌山。春天即將來臨時,冰雪融化,土壤鬆動,蕈就開始發芽,蕈在這個季節生長,它的表面呈褐色,肌理卻很玉潔,芳香無比,韻味十足。一旦將它放入鍋中煮,百步之外都能聞到它的香味。山裏人將蕈採來曬乾後出售,香味已不如初採時。別的山雖然也產香蕈,但其柄高而香味粗劣,不能與其相比。

二、稠膏蕈。生長在夢溪各山。秋季雨淋露浸,山土泥稠如膏一樣肥沃,樹木也十分肥壯,便生長出蕈花。稠膏蕈生長在很高的樹梢上,初如蕊珠,玲瓏剔透猶如從酥油上滴下的乳汁,淺黃白色,味尤其甘美。待其長到如張開的手掌般大時,味卻改變了。春季也生稠膏蕈,但膏液少。稠膏蕈的食法:將其放入沸水中煮過後漉起,放入各種調料,特別是酒。切勿攪動,否則會變得涎腥而不能吃。也可將它蒸熟後送到外地。

三、松蕈,生長在松樹背陰處,隨時可採。凡松蕈長出時,都非常可愛。

四、麥蕈,生長在溪流邊的沙壤中。味道格外美,極像蘑菇。

五、玉蕈,初寒時生長,潔白可愛,做成羹吃微微有些堅韌。俗名寒蒲蕈。

六、黃蕈,叢生在山中,黃色,俗名叫黃纘蕈。

七、紫蕈,呈赭紫色,產于山中,爲下品。

八、四季蕈,生長在林木中,甘而肌理粗峭。

九、鵝膏蕈,生長在高山中,形狀像鵝蛋,久則張開如傘。味格外甘滑,不遜於稠膏蕈。然而容易與杜蕈相混淆,不可不謹慎。杜蕈,也就是土蕈。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香蕈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益氣不飢,治風破血。松蕈:尿濁不禁,吃後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