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尹生於公元前1649年,名摯,“尹”是官職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後來擔任的職位。伊尹是生於夏朝晚期,後輔佐商湯討伐夏朝,建立商朝,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據記載,伊尹在商朝爲相長達五十餘年,死時正好100歲高齡。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畫像(網絡圖)

伊尹出生於有莘國,是一個奴隸。從小聰穎好學的他,一邊田間勞作,一邊學習堯舜的治國之道,是貴族子弟的老師。商湯聽說伊尹後,求賢若渴多次帶着厚禮前來聘請,可惜有莘王一直不答應。直到商湯娶了有莘王的女兒,伊尹才得以成爲商湯的臣子。

伊尹來到商湯身邊後,成爲了他的老師繼續着自己的教育事業。伊尹教商湯的主要就是堯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國執政理念,此外爲他策劃了之後討伐夏朝拯救黎民百姓的戰略。等到夏桀的暴政使他衆叛親離成爲獨夫後,伊尹便輔佐商湯開始伐夏,最後建立了商朝。伊尹建下大功,被封爲尹,就是右丞相。從此以後,伊尹在商朝爲相五十餘年,經歷了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這五代君王,不但輔佐他們,也可以說是他們的老師。

伊尹在擔任商朝的尹的期間,他主張以“調和五味”等烹飪方面的方法來治國,把商朝治理得很好,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可謂國力強盛。因此,伊尹被後來的老子評價爲“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賢相。伊尹100歲時逝世,被以天子之禮安葬在商湯的陵墓旁邊。

商湯見伊尹

《商湯見伊尹》是一篇短文,講述的是商湯聽到伊尹之名後想要前去拜訪,主要是商湯與他的一個手下之間爲此事產生一段對話。雖然短短不過百來個字,卻很好地體現出商湯求賢若渴的明君形象,此外也襯托出伊尹的才能。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第2張

商湯見伊尹(網絡圖)

全篇主要講,商湯想要前往拜訪伊尹,讓彭家的兒子爲自己駕車。在半路上的時候,彭家的兒子向商湯抱怨,說伊尹只是一個平凡人甚至還是一個奴隸,你想要見他下命令叫他來就可以了,這對他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光榮了。商湯回答道,如今有一種藥,吃了可以耳聰目明,我一定會很開心地去吃,而商湯對於國家而言就一服良藥,你不讓我去見他就是不想讓我身體恢復變好。於是,商湯很生氣就讓彭家兒子下車,不讓他給自己駕車了。

這篇短文所講的故事發生前,伊尹只是有莘國的一介奴隸,以烹飪和研究堯舜等上古君王而出名,而商湯已經繼承商國,是一個大諸侯國的國王。可當時夏朝的統治者夏桀荒淫無道,對各諸侯國採取殘忍的統治,激起了民衆的反抗,夏朝國運即將走到盡頭。因此,頗有野心的商湯才如此求賢若渴地希望得到伊尹的輔佐。

之後,商湯多次前往聘請伊尹,但被有莘王反對而事不成,最後通過迎娶他的女兒纔得到他的同意,成功得到了伊尹。正是伊尹的輔政下,商湯最後得以討伐夏朝建立商朝。因此,商湯見伊尹的故事,可以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相媲美。

 伊尹霍光

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商朝的開國功臣,而霍光則是西漢的政治家。兩人從時間上相差有1500年左右,但在後世常常被相提並論,稱之爲伊霍,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兩人都歷經多任君王;二是都廢立過君王。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第3張

霍光輔政(網絡圖)

伊尹和霍光在各自的朝代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伊尹先後歷經了五位商朝的皇帝,第一個是開國的商湯。伊尹是丞相,也是君王的老師,在太甲放逐期間還攝政過三年。而霍光則先後歷經了四位西漢的皇帝,第一個是武帝劉徹。霍光在武帝臨終前就被封爲了大將軍大司馬,之後更是獨攬大權,權傾朝野。而在他們的輔政下,皇帝都還算賢明,國家也基本繁榮,因此都被後世評價爲賢相或者忠臣。

不過相比身份和地位,兩人被並稱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都廢立過皇帝的經歷。伊尹曾經因爲太甲不行德政、不遵法制而將其廢黜,在放逐到桐宮三年後,見其改過自新而把他迎接回來並重新扶立爲王。

霍光則是因爲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又無子嗣,在與羣臣以及太后商議後,擁立劉賀繼承皇位。可惜劉賀即位後荒淫無道,還不聽勸阻,霍光只好又將其廢黜。劉賀在位只有27天,史稱漢廢帝。之後,霍光又請來劉徹的曾孫劉詢,擁立他登上皇位,史稱漢宣帝。

伊尹和霍光兩人的廢立之事,都可以說是廢無道而立有道的典範,所以後世往往把權臣廢立皇帝稱爲伊霍之事。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名摯,是商湯的右相,伊尹幫助商湯消滅了夏,立下了不朽的功勞,是商湯到太甲時期商朝的元老。消滅夏建立了商朝以後,將伊尹立爲卿士,處理朝中政務。商湯死後,伊尹深感任重而道遠,於是伊尹立太丁長子太甲爲王並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太甲的身上。這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由來的開始。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第4張

伊尹畫像(網絡圖)

但是太甲繼位後不修德政,破壞了商湯的法制,是個暴虐的昏君。伊尹對商湯的未來很擔憂,多次勸說無效後便在商湯的墓地所在地建了一座桐宮,氣氛十分莊嚴肅穆。伊尹還爲太甲寫了《伊訓》、《肆命》、《殂後》,《伊訓》的內容是伊尹對他的告誡教導,《肆命》是教導他如何當政,而《殂後》則是當朝的政治制度。而太甲面對自己父王的陵墓,終於意識到伊尹放逐他的原因,從迷茫中醒悟過來,開始奮發圖強,認真閱讀體會着每本書的含義,最終使他成爲了一個心思縝密,思想沉穩,勤勞愛民的人。

而在他被放逐的時期,伊尹一直代太甲管理政務;三年以後,太甲已經改變成了另一個人,伊尹便恢復其王位。第二次登位的太甲以身作則,百姓臣服,一片安寧。伊尹放太甲的典故也便從人們的口中傳了開來。後來,伊尹爲了褒獎太甲,特意爲他寫了《太甲訓》,太甲還爲後來的中興打下了的基礎。這便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故里

不僅伊尹之死在歷史上是一個千古之迷,他的出生其實現在也並不清楚,這導致全中國各地有好幾個伊尹墓的同時,也有好幾處伊尹故里,當地人都對自己的真實性深信不疑,而且常常能講出點歷史依據,說得頭頭是道。

《商湯見伊尹》講述了什麼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第5張

伊尹故里(網絡圖)

就已有歷史文獻來看,伊尹出生在有莘國,具體說是空桑。有一個傳說,裏面空桑是指伊尹的生母肉身化成的空心的桑樹。但也有更多的人認爲,這是一個地名,具體如何現在無從所知。

現在一般認爲,伊尹故里是在河南,不過只河南省就有三個地方有伊尹故里,都在爭搶這個名頭,其中洛陽有兩處。洛陽嵩縣認爲自己是伊尹故里的證據是,那裏的伊尹祠一個尹姑冢,此外明清時期也有一些史料文獻提到當地與伊尹的關係。洛陽伊川縣則是根據伊尹母親生活在伊水的故事爲判斷,而伊河全流域都在洛陽境內。

相比上面兩個,開封杞縣的伊尹故里被認爲最符合實際情況,最具有可信度。當地有一個空桑村,有關這個村是伊尹出生地的歷史記載有不少,還記載當地原來有一座伊尹廟可惜早就被毀壞。此外,據說當地有一條河流古時候就叫做伊水。杞縣還有一個別人無法比較的證據,那就是伊尹的後裔以及他們的家譜。後代至今已經傳了有140代,每一代都在家譜上有清楚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