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慈禧垂簾聽政執掌大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

慈禧垂簾聽政執掌大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慈禧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皇權天下,有一對矛盾永遠都是主流:即皇權與後權。皇后的勢力太大,會有外戚增生,外戚成了氣候,皇權岌岌可危。如果帝后能夠互相牽制也還好說,但若皇帝病死了,小皇帝登基,垂簾聽政的太后,往往會變成國家的實際掌權人。

其實家國之事,只要決定科學,有利於發展,便不是壞事。但麻煩就麻煩在,封建時代是家天下。開國之君姓啥,以後啥就是天下的主人,一大批忠臣苦心維護,一大批武將誓死追隨。久而久之,維護這個姓氏、這個統治,變得像維護自己的家一般重要。

爲此,武則天稱帝了,李氏宗親奮而反擊,死傷無數,差點一蹶不振。然而到了唐中宗時期,李隆基這裏,活力依舊存在。

但是轉到清朝這裏,慈禧稱制,愛新覺羅氏卻偃旗息鼓,這是爲何?

慈禧垂簾聽政執掌大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

1861年的八月份,咸豐帝去世在熱河,他死前替繼位的兒子選出八位顧命大臣,這八人除五位協辦大學士,剩下三人都和皇室沾親帶故:愛新覺羅載垣,乃是雍正時期怡親王胤祥的第五世孫,世襲鐵帽子王。如果說哪批人最希望大清長盛不衰,那一定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了;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他的祖先是努爾哈赤兄弟舒爾哈齊;富察景壽,雖然不姓愛新覺羅,可是富察氏的祖先從乾隆開始就和皇室有姻親,著名大將富察傅恆,即其先祖。富察景壽自己,也娶了公主。

按照咸豐的設定,以上三人都是對忠心護衛皇室的,外加五名頭腦清晰的學士,一定可以幫同治治理好國家。然而事情的結局是,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將故名八大臣趕出了中樞。

所以若問慈禧掌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這第一層原因便是提前剷除了一批最有力量的。

慈禧垂簾聽政執掌大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 第2張

前面提到了一個人:恭親王奕訢,他是祺祥政變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慈禧一步一步掌權的最大幫手。在此以前,他是能力出衆的王爺,而在咸豐繼位之前,他更是道光曾議論過儲君的六皇子

有一點很奇怪:從親疏關係、朝中重要性兩個角度講,恭親王都理應位列顧命大臣行列,可是最終咸豐並沒有這麼選擇,理由是什麼?因爲他太重了。:1,他是同治的皇叔,清代歷史上早就有皇叔專權的例子,比如多爾袞。2,他曾是儲君人選,能力出衆,如果放在那個位置,其他的顧命大臣無法與他抗衡。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輔政者之間需要存在微妙的關係,即“平衡”二字。漢武帝死後,沒有平衡,霍光獨大很長時間;宇文邕死後,亦沒有平衡,楊堅直接把皇位搶過來了。因此,彼此制衡,共同效力,纔可長久發展。這一點恭親王大概也懂。

那麼,愛新覺羅氏之所以不反抗,第二層原因就是慈禧動用了一個足以壓制其他皇室的力量,也就是奕訢。

慈禧垂簾聽政執掌大權時,愛新覺羅氏爲何沒有反抗? 第3張

治理國家,用人很重要,但若不能形成“勢”,則不長久。慈禧鬥走了顧命八大臣,聯合到皇叔恭親王,搶到後宮的話語權,這些也只是針對“人”的動作,下一步,她需要尋找到“勢”。

如何尋找?慈禧姓葉赫那拉,而愛新覺羅纔是天子,滿洲貴族爲他馬首是瞻。針對這點,慈禧啓動、提拔了一大批漢臣。這些人,不乏後來馳名的,比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晚期的清朝危機四伏,它的短暫穩定是通過這麼幾件事維持的:和談,割地賠款。鎮壓民間起義。開展洋務運動提高軍事、工業。然而你會發現,被派去主持這幾件大事的人,要麼是已經俯首稱臣的滿洲貴族,要麼是漢臣。

時光兜兜轉轉,當愛新覺羅氏終於回過味兒來,他們的話語權也變得越來越小,這既是第三層原因。

在內政上,慈禧表現出瘋狂的佔有慾,不允許聽到反對者的聲音,甚至對後來的維新派趕盡殺絕。然而對待外交,她的野心卻突然沒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她索性帶着家眷往西逃跑,逃跑的路上還不忘和談。有時候會想,假若當初的顧命八大臣沒有輸,繼續扶持着同治慢慢成長,假若恭親王沒有與慈禧聯合,假若光緒突破束縛蛻變爲成功帝王,晚清光景會不會有所不同?亦或是依舊死氣沉沉,沒有兩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