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關於垂簾聽政,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清朝的慈禧太后,但其實,她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干政的太后,在歷史上,很多時期都有過這種現象,著名的比如呂雉,都是垂簾聽政的代表人物。但是有一個朝代比較例外,那就是明朝,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唯一一個有機會的太后卻偏偏拒絕了。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垂簾聽政,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政治奇觀。自戰國、漢朝、唐朝、宋朝至清朝,出現了宣太后、趙太后、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等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唯獨明朝近300年,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現象。

明朝沒有垂簾聽政,得益於朱元璋出臺的防止外戚干政的一系列制度。不過,明朝本來有一名皇太后,本可以光明正大地垂簾聽政,卻被她果斷拒絕。

這名拒絕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姓張,她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張皇后本是京城指揮使張麒的女兒。她嫁給朱高熾爲妃後,張麒因女兒貴,被追封爲彭城伯。

朱高熾雖然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但差點沒當上皇帝。原來,朱高熾性格溫和,舉止沉穩,但因爲身體肥胖,不善騎射,不受朱棣喜愛。朱棣是一名馬背上的皇帝,熱愛在戰場上廝殺,因此更滿意英勇善戰的次子漢王朱高煦,打算改立朱高煦爲皇太子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第2張

張氏精明能幹、處事周到,她很清楚朱高熾的處境,便在爲朱高熾出謀劃策的同時,“事成祖及仁孝徐皇后,甚謹重,得仁孝心”,獲得了朱棣與徐皇后的好感。朱棣對張氏讚不絕口:“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張氏生育的長子朱瞻基,聰慧好學,深得朱棣寵愛。最終,朱棣於1404年立朱高熾爲皇太子。張氏同時被立爲皇太子妃。

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朱高熾即位,是爲明仁宗。張氏被冊封爲皇后。朱高熾命真是不好,他的皇太子之位一直懸着。被確立爲皇太子後,還熬了整整20年,才如願以償地登上帝位。可是,朱高熾只做了一年皇帝,就因爲身體原因,於1425年患病去世。

朱高熾去世後,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爲明宣宗。朱瞻基尊封母親張皇后爲皇太后。屈指算一下,張太后是明朝立國以來的第一位皇太后。

朱瞻基跟父親一樣,在做了10年皇帝后,就突然患病去世。難能可貴的是,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然只有短短的11年,但他們共同創造了“功績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第3張

朱瞻基去世後,年僅9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任,是爲明英宗。張太后又被尊爲太皇太后。皇帝年幼,顯然無法處理朝政大事。怎麼辦呢?有大臣提出,請張太后垂簾聽政。照說,張太后有明宣宗遺詔和大臣支持,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垂簾聽政。但她拒絕了,回答:“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

張太后雖然拒絕了垂簾聽政,卻並沒有撂挑子,什麼事情都不管,而是盡心盡責地輔助朱祁鎮。當時,由於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振,宮中太監勢力開始冒頭。爲此,張太后感到憂心忡忡,決定將王振及早清除。

一天,張太后把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人召來,委任張他們爲輔佐大臣,又對明英宗說:“此五臣,三朝簡任,俾輔後人。皇帝萬幾,宜與五臣共計。”

明朝爲什麼沒有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張太后爲何拒絕垂簾聽政? 第4張

隨後,張太后又召來王振,聲色俱厲地呵斥他:“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一旁的女官拿出刀劍,放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被嚇得半死。這時候,明英宗跪下來爲王振求情,諸位大臣也跟着跪下來,張太后這才說:“皇帝年少,豈知此輩禍人家國。我聽皇帝暨諸大臣貸振,此後不可令幹國事也。”

在那以後,張太后密切關注王振的動向。一次,她得知王振對奏章獨斷專行,沒有將之交給內閣審議,立即派人召來王振,對他進行責備。因此,在張太后有生之年,王振始終沒有翻浪的機會。

直到張太后去世後,王振才逮到機會,將明英宗送給了蒙古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