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慈禧的孃家人在幹嘛?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慈禧的孃家人在幹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若論太后專權干政,慈禧太后排不上第一,至少也是第二。

但是如此威武霸氣的慈禧太后,卻沒有做出外戚干政的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慈禧爲何會一反常態,刻意不用孃家人蔘與政治呢?

這還要從她的家世背景說起。

一、平平無奇的葉赫之家

慈禧,姓葉赫那拉氏,鑲藍旗人。父親名惠徵,沒有什麼大的背景,從八品的筆貼式幹起,逐步做到了四品道員。惠徵在安徽蕪湖主事一方時(1848-1852),正逢太平軍起義爆發,江南清軍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功。太平軍逼近蕪湖時,惠徵棄城而逃,結果事後追究失地之責,惠徵雖系“國丈”之尊,仍被革去職務。1853年,留居江蘇鎮江的惠徵病故。

慈禧共兄弟姐妹5人,她是長女,下有照祥、桂祥、福祥三個弟弟,和妹妹婉貞。慈禧身爲長女頗有責任感和上進心,她時常愛讀書寫字,16歲時就已“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但或許是鋒芒畢露的緣故,又或是重男輕女思想作怪,惠徵自來不太喜歡這個女兒,而把大部分的父愛傾注到幾個兒子身上,對於小女兒婉貞也寵愛有加。這難免使得慈禧對父親和兄弟有一些成見。

父親病故後,慈禧一家人頓時失去了依靠,在京城劈柴胡同過着慘淡的日子。1852年,咸豐皇帝選秀時將慈禧選爲貴人,依例賜孃家一座宅子,慈禧家纔算有了點起色。

惠徵早年一直做的是低級文官,不是什麼詩書傳家之輩,對幾個兒女的教養沒有看出什麼過人之處,這是日後桂祥諸兄弟沒有什麼成就的根本原因。

慈禧入宮後惠徵被依例賜予承恩公的爵位,惠徵死後爵位由長子照祥承襲,照祥不久後也病逝,便由桂祥頂替。因慈禧入宮,其家被擡入上三旗的鑲黃旗,桂祥還做過一任鑲黃旗副都統。

清代八旗都統最初是非常顯赫威武的職務,統管本旗的軍事行政事務,在戰爭年代都是高官名將的出身之地。但到了咸豐時期八旗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都統也就萎縮爲本旗的行政事務官,實際職權並不大。更何況桂祥是個副都統,職權就更少了。他既不用管實際事務,也不用到衙門上班,只管領取俸祿。

與漢唐時代強大的外戚相比,滿清的高官貴臣,既缺乏強大的宗族勢力支撐,也沒有兼併土地的經濟基礎,無法以宗族的名義源源不斷輸出頂級人才,也無法保持數十年上百年連續性的興旺發達。某個家庭的繁盛,只能依靠個人努力。

桂祥能夠從一文不名的旗人躋身上三旗的副都統,至少從政治上具備了一定條件。如果利用好機會,假以時日,未必不能走上一個更高的平臺。但這位庸碌的承恩公,似乎只對享樂感興趣。這無疑令精於世務的慈禧大失所望。

二、庸碌的國舅爺

1861年咸豐病逝於熱河,26歲的慈禧聯合慈安恭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幹翻輔政八大臣集團。此時的慈禧,毫無疑問需要強有力的外朝支援,但除了恭王,她一無所依。像西漢王政君的五侯弟侄、唐朝武則天強有力的諸侄,慈禧是想都不敢想的。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慈禧的孃家人在幹嘛?

那麼公爺桂祥一直在幹什麼呢?

忙着樂呵呢。桂祥攀龍附鳳,沒想着怎麼利用慈禧的巨大優勢往上爬,反而迅速撿起了皇親貴戚公子哥的腐敗氣,擺譜辦堂會飛鷹走狗玩鳥弄蟲。桂祥是當朝太后的弟弟,派頭比一般皇室子弟還大,請誰來是給誰面子,故而趨炎附勢者日多,哄擡的桂祥的譜也就越大。

怎奈作爲新興的貴人,又沒有可撈油水的官職,家裏田產也薄,桂祥那點可憐的俸祿根本不夠花。

無奈之下,桂祥經常把慈禧賞賜的古玩、字畫拿去典當,繼續打腫臉充胖子。久而久之,事情自然傳到了慈禧耳朵裏,慈禧雖然生氣,卻也不好發作。她嘴上不說什麼,賞賜的東西卻越來越少。

事實上揮霍本身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慈禧沒必要對之介意。長年處於政治鬥爭中心的慈禧太后,看人論事,無論親疏,第一標準都看是否會辦事。她長年與之打交道的,要麼是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要麼是平定東南的曾國藩,哪個不是萬里挑一的俊傑高才。

久處高崖,慈禧自然十分看不上才識庸劣又無甚志向的人。想當初慈禧進宮時並不是一路順風,全是靠自己一步步熬出來鬥出來的,她以26歲之齡,鬥敗樹大根深又握有先帝遺命的八大臣,她既自命爲萬事靠己不用愁的強人,就更加鄙視自甘下流不思進取的人。

桂祥的種種表現無一不戳中慈禧的痛處。

但這並不意味着慈禧天生排斥孃家人。慶親王的發跡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孫,到了他這一代連王爵也沒混上,只當了個貝子,生活很落魄。但他平時工於書畫,倒是寫的一手好文好字。生來落魄的奕劻雖然倒運,對到手的機會卻從來抓的很準。

奕劻與桂祥是鄰居。桂祥與姐姐慈禧沒有太多的見面溝通機會,日常聯繫主要是書信來往。桂祥自己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不會組織語言也不會寫字,只好求助於鄰居奕劻。

桂祥的書信都是由他捉刀,慈禧看信後頗爲欣賞。對他漸漸有了好感,又通過幾次辦事有了具體接觸,令慈禧感到十分可靠,同治皇帝大婚時,奕劻居然以遠枝宗室的身份,被加了郡王銜(不實封王爵,但享受經濟待遇)。

奕劻的本事其實並不咋樣,與奕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哪怕是奕譞(光緒皇帝生父),他也非其儕輩。他的時來運轉,事實上完全就是沾了桂祥的光。

而桂祥這棵招鳳攬凰的歪脖梧桐樹,卻空自擔着皇親國戚的名頭,過着每況愈下的日子。在慈禧看來,真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三、涼薄的慈禧

事實上,沒有哪個人會拒絕親人,任人唯親是古今中外最爲通行的規則。

慈禧同樣不例外。同治帝駕崩後,她力主選醇親王奕譞長子載湉(光緒)爲嗣帝,只因載湉之母婉貞是她的親妹妹。爲光緒皇帝選後時,在靜芬(即後來的隆裕太后)和長敘二女(即珍妃、瑾妃)之間,慈禧堅持指定靜芬爲後,只因她是桂祥的女兒、自己的親侄女。慈禧臨終時,她又指定溥儀繼承大統——溥儀是婉貞的嫡親孫子。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慈禧的孃家人在幹嘛? 第2張

但大概就是因爲孃家子侄不爭氣,慈禧一直對他們不假辭色。

婉貞有一次進宮去見慈禧,姐妹兩個說起來桂祥經常去當鋪典當物價,婉貞懇求大姐賞給桂祥一個職務,既可以用辦差拴拴桂祥的心,也好歹讓他有個固定的進項。慈禧卻吐槽說:“我何嘗不想提拔他,可他是張天師讓鬼迷住了,是塊抹不上牆的泥巴。真要賞他個頂戴,讓他在任上幹出荒唐事來,可如何收場?”婉貞便再也不敢提此事,只能自己時不時給二哥接濟些錢物。

靜芬被選入皇宮後,很少有機會能回家與桂祥團聚,她也不敢召父母進宮,怕慈禧知道了責罵。桂祥家中沒有靜芬的照片,託人進宮帶話,靜芬卻不敢直接照,而先託德齡(侍奉慈禧的心腹女官)趁空探一下慈禧的口風。一家人尷尬成這樣,歷朝歷代絕無僅有。

慈禧的刻薄,一方面因爲她在政治上極爲清醒,知道孃家人的斤兩,所以不讓他們在政治上插手,這自然是保命全祿的良方。另一方面也確實跟她少年時的家庭生活陰影有關。

德齡在其著作《清宮禁二年記》中,曾經記錄過慈禧太后對少年生活的怨望。“有一次謂餘曰,自餘髫齡,生命極苦,爾所知也。以餘非雙親所愛,尤覺毫無樂趣。吾娣所欲,親必與之。至於餘者,靡不遭呵叱。”其實對長子長女嚴格,大概是中國家庭的普遍現象,只因人處於年少時,心智尚不成熟,難免誤解父母的心意。

慈禧掌權時爲何沒有外戚干政?慈禧的孃家人在幹嘛? 第3張

然而這畢竟給慈禧留下了相當大的心結,導致她成年後對孃家不太親密。她嫁給咸豐皇帝后,只在咸豐七年,因爲剛生了兒子,到孃家省了一次親,自此之外再也沒回過一次。

慈禧大哥家的兒子德善、二弟桂祥以及庶弟佛佑,雖然都是一時無兩的最親貴的國戚,但他們三家無一例外過着一般人的生活,在見慣了大富大豪的京城,僅能維持小康的桂祥等人,簡直就是窮人。有的老太監明白其中道理,不免暗中議論,說慈禧不富孃家。德齡也說:“伊(指慈禧)對於那些皇族,和伊自己的母家這些至今的親戚,都是切齒痛恨着的。伊竟從曾不使伊的那些親戚當過一個位置比較重要、撈錢比較容易的官;所以凡跟伊有直接關係的親戚,除卻極少數的一部分之外,大多全窮的和下等人差不多了……”

外人說歸說。在慈禧心中,究竟是剛硬多一些,還是無奈多一些,都很難說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