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後,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後,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娥垂簾聽政,需要宦官在她與臣子之間架起橋樑,傳遞消息。這樣就導致了宦官權利增大,那麼劉娥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呢?她如何處置亂政的宦官?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後,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雷允恭爲宦官,是可以出入禁中的入內內班院押班,在劉太后垂簾聽政的時候更顯重要。他作爲大臣與太后之間的“傳聲筒”,有結交大臣、交通內外的權力,這讓他的身價大漲。雷允恭是否可以大權在握?這取決於劉太后“軍國大事權兼處理”的方式。

由於劉娥是宋代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過去宋廷並沒有相關案例來參考,所以在儀式、制度方面顯得捉襟見肘。但政務不能不處理,所以在面對真宗去世休朝、大臣們幾次上書請奏聽政後,劉娥仍舊得展開她的垂簾聽政。

聽政的方式要如何呢?王曾提出效仿東漢的模式,五天在承明殿上朝一次,皇帝坐在左側,太后坐右側,並垂簾於前,聽取政務。

反觀丁謂,他希望自己獨攬大權,所以提出皇帝僅每個月初一和十五日面見一次羣臣,重要事務則讓太后和皇帝直接召集宰輔執政大臣們決定,其他瑣碎小事交由雷允恭傳奏給劉太后,直接讓太后處理。

丁謂的處理方式,其實表示了皇太后的地位和權力在皇帝之上。因爲皇帝參與不多,小事基本都是太后決定,大事皇帝又需要和太后及宰輔大臣們商討,一個月面見大臣的次數也僅有兩次而已。

所以,王曾當時便認爲,若按照丁謂的建議,宦官擁有的權力就太大了,兩宮和執政宰輔間存在宦官這個“中間人”,之後會造成禍端。但丁謂不予理會。

王曾亦向劉太后上奏:“宋王朝是太祖、太宗和先帝真宗的天下,而不是太后您的天下,爲何要讓皇帝和太后兩邊處理不同的天下政務?這不僅讓皇帝與大臣們之間有所阻隔,而事情上奏的權柄交由宦官內侍,更是天下大亂的前兆。”

然而,最後劉太后仍選擇了丁謂的辦法。因爲,這使得她能夠掌握更多政事,而且她的決策重要性更高過皇帝。

事實上,丁謂和雷允恭已經私下結交。因此,丁謂擁有了比其他輔政大臣更大的權力,亦可先行得知政務機密。

朝堂政務在決定太后如何垂簾聽政之後展開:“三月庚寅,初御崇德殿聽朝。皇太后設幄次於承明殿,垂簾以見輔臣。”

丁謂等奏曰:“屬者太后受遺總政,羣情協寧,實天命所定。”似乎丁謂等人和劉太后已經決定聽政模式,且可以安穩地執行沒有什麼異議。

丁謂此時深受劉太后信任,並且二人有共同打擊的目標:寇準和李迪。於是寇準再次被貶謫,從道州貶去雷州,而李迪,則被以朋黨的罪名貶謫。

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後,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第2張

此時,王曾因寇準被連坐的處置過重,提出質疑;丁謂利用王曾過往與寇準之間的來往,作爲反擊和要脅,讓王曾害怕受到波及,只能罷手。這也埋下了王曾在“雷允恭事件”發生後,執意要嚴厲處分丁謂的原因之一。

雷允恭將自己討來的差事搞砸,給了劉娥處理他的藉口。雷允恭在丁謂獲取山陵使職位後,也希望能參與其中。他是首先踩到劉娥底線的人。

山陵使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尤其是在建造陵寢時,挖掘面積廣闊,誰也無法僅從地表判定好與壞,若遇上水脈,則更加麻煩。

雷允恭抵達陵寢後沒多久,便遇上了難題。判司天監告訴他山陵上百步左右的位置有個穴位有益於子孫,類似汝州趙廷美的墳穴,而趙廷美子孫豐旺。

對於僅有一子存活繼位的宋真宗來說,沒有多子多孫,不可不說是個遺憾,所以雷允恭當下便詢問爲何不用,司天監認爲此穴位可能有水脈,而雷允恭決斷地說“當即用之”。他爲何如此堅決?想來應是山陵事乃重中之重,需要多重檢驗複查,時間容易拖延,這樣就來不及趕上七月的期限。

因此,雷允恭身爲劉太后信任有加的屬下,當下打包票讓司天監的人照着他的意思行動,完全沒有詢問山陵使丁謂和劉太后的意見。

之後,雷允恭雖有進宮和劉太后報告此事,但已經先決地挖了。劉太后對他“沒有和其他人商量、討論,就下決定”的行爲並不以爲然,要求他詢問山陵使丁謂的意見。結果,雷允恭告訴丁謂之後,“謂亦知不可,而重逆允恭意,無所可否,唯唯而已。”

雷允恭在丁謂這邊得不到決定,卻欺騙劉娥說丁謂沒有意見,這導致最後山陵興築發生問題的時候,他無可避免地要承擔全責。

“既而上穴果有石,石盡水出,工役基艱,衆議籍籍。”事發後,大水湮滅陵寢造成施工困難。丁謂一開始還想包庇雷允恭,沒有實誠上報,但是在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其他官員自陵寢歸返,將此事上告劉太后。

劉娥向丁謂詢問此事,自此丁謂也不可能再掩人耳目,因爲雷允恭捅的簍子實在是太大了。同時,王曾、呂夷簡等在垂簾聽政初期被丁謂排擠出核心的官員,也跳了出來。在一系列的處理勘驗下,修築皇陵的事還需再議定,而因爲擅自移動皇堂位置導致淹水的雷允恭,被判杖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