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宗法制是什麼?商代和周代的宗法制有什麼差別?

宗法制是什麼?商代和周代的宗法制有什麼差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宗法制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老是有人說:商代沒有宗法制,周代纔有宗法制。其實這種一口咬定的極肯定式判斷真的不好。

關於宗法制這個問題應該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是”或“否”,“有”或“沒有”。任何事情的發展總有一個過程,有一個順序,是漸進的。那絕不可能商代一點宗法制的影子沒有,到了周代“咔”一下就開啓了宗法制,並開始全面應用這種制度。何況商代是生產力先進、文化先進的大邑商,周當時只是蕞爾小邦。周代商之後是學習了商代的文化和制度,在商代的基礎上發展。

商代有商代的宗法制,周代有周代的宗法制,二者各有不同,但不能說商代就一定沒有宗法制,周代纔開始有宗法制。商代的周祭會特祭先王,這個“先王”是屬於後來王的直系親屬,同時在祭先王的時候也祭“先妣”,這個“先妣”就是“先王”的配偶。應該說商代在向着一夫一妻邁進了。如果沒有商代的婚姻進程,到周代怎麼可能有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建立在一夫一妻的基礎上。

宗法制是什麼?商代和周代的宗法制有什麼差別?

商代的傳承製度,從兄終弟及到父死子繼。隨着一夫一妻制漸漸形成,嫡長子的優越地位慢慢顯現出來。甲骨卜辭裏有“大宗”、“小宗”和“大示”、“小示”。“宗”是宗廟,“示”是受祭的神主。“大宗”和“小宗”都是祖廟,“大宗”祭“大示”、“小宗”祭“小示”。直系的先公先王神主都是“大示”,在“大宗”受到合祭。旁系的先公先王是“小示”,在“小宗”受到合祭。商的祭祀不看是不是嫡長子,沒有兒子繼統的都是“小示”。

宗法制是什麼?商代和周代的宗法制有什麼差別? 第2張

周的宗法制嚴格區分嫡庶長幼,以嫡長子繼承爲核心。先看是不是嫡,從嫡出裏再立嫡長。如果長子是庶子,就不立長,一定立嫡。長沒用,賢也沒用,一定要立嫡。周代的宗法體系很龐大很複雜,但是有嚴格的順序。“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者爲小宗。”大宗的嫡長子繼位,其他兒子出爲別支,另立一宗,而每個兒子又成了他那一宗的始祖。這些宗也按嫡長子繼承製,自己又是這一支的大宗,然後又分化出許多的小宗。所以周代的宗法制就像一棵樹一樣,不斷分杈。

宗法制是什麼?商代和周代的宗法制有什麼差別? 第3張

就好像周天子是天下最大的大宗,嫡長子繼王位,餘子出爲諸侯成爲小宗,但同時又是諸侯國的大宗。諸侯之位也由嫡長繼承,餘子出爲卿大夫,成爲諸侯的小宗,同時又是卿大夫這一支的大宗。卿大夫仍然由嫡長子繼承爲大宗,餘子又分化出小宗。周代的宗法制就是這麼層層推進的。

周代的大宗、宗子,地位非常尊貴,高於其他的嫡子和庶子這些小宗。繼承始祖的纔是大宗,只有大宗的宗子有祭祀權,其餘小宗全都沒有祭始祖的權力。如果小宗想祭始祖,也只能請大宗宗子來主祭,自己陪祭。

周代的宗廟還要分“昭穆”。“自始祖以後,父曰昭,子曰穆”。比如說《左傳》裏說“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王”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大伯”就是太伯,和虞仲一起逃到吳越去了。說太伯和虞仲是太王之昭,意思就是說他們太王的兒子。“晉,武之穆也。”“武”是指周武王。“晉”是指首位晉侯燮父。說晉是武之穆,就是說晉侯燮是周武王的孫子。商代所有的先王都立廟,存而不毀。周代天子也只存七廟:太祖和三昭三穆。親盡則廟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