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時期鄭和爲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明朝時期鄭和爲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鄭和下西洋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朝有一項壯舉不得不提,那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爲何七下西洋,他都到過哪些地方,朱棣此舉的背後有何深意呢?

總的來說,鄭和下西洋主要是夾雜着明朝的政治和經濟目的。鄭和下西洋,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和美洲。

明朝時期鄭和爲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爲了替朱棣尋找建文帝,有人說鄭和是爲了聯絡明朝邦交,還有的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爲了彰顯明朝實力等等。那麼,鄭和究竟爲何要七下西洋呢?

一、鄭和下西洋可行性分析

鄭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其七下西洋彰顯了國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推動了大明的發展。同時,他連接內外,溝通國際,促進了國家的對外開放,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帶動作用。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鄭和要遠渡重洋呢,爲什麼能七下西洋呢。

其實瞭解歷史的都清楚,鄭和之所以能下西洋,是具備了很多成熟條件的。

首先,年少時的鄭和跟父親和祖父就朝聖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使得他對異國政治、經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內心來說比較渴望到其他國家去了解異域風情。

其次,鄭和下西洋前後,正值大明朝經濟實力蒸蒸日上之時。這時候綜合國力允許鄭和下西洋,國庫有這個經濟實力來造船,並培養強大的水軍護航。所以,基於這些條件,使得鄭和下西洋有了可能。

二、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今有“一帶一路”,古也有“海上絲綢”。朱棣主張鄭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出於政治統治和促進經濟發展爲目的。

首先,鄭和下西洋,宣揚大明仁德開放,以此來彰顯國威,甚至他期望萬國來朝;

其次,通過與外界的交融,互通有無,促進商品貿易流通,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七下西洋”對外來說,也在武力上宣示主權的強大,而且相比較而言,中國的航海歷史比西方國家還要早近百年。

三、鄭和下西洋的時代意義

當然,舉國支持鄭和遠渡重洋,就要付出一些代價。當時遠航的隊伍很壯觀。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

他率兩萬七千八百多人,二百零八艘船隻,先後七次率領船隊大規模遠洋航行,前後延續了二十八年之久,途中經歷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明朝時期鄭和爲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朱棣之所以勞民傷財支持鄭和,他是出於自己的統治考慮。當時的老百姓並不是最大利益獲得着,相反,他們的負擔變得很沉重,這點很好理解。

歷史上典型外交事件有很多,鄭和無疑是“大動作”的代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就鄭和本身而言,他贏得了世人的矚目,也昇華了自己對航海的認識、對外交的認識;對國家而言,更是代表了東方大國的實力,世界也爲之側目。

孫中山:乃鄭和竟能於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運二萬八千人巡遊南洋,示威海外,爲中國超前軼後之奇舉;至今南洋土人猶有懷想當年三保之雄風遺烈者,可謂壯矣。

李克強:鄭和維護正義、兼濟天下的事蹟,正是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區國家綿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財富與文化基因。

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爲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裏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