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下西洋的動力:構建萬國來朝的朝貢體系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天朝上國”的思想,自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邊是外夷,並且認爲外夷就應該要臣服於天朝,向天朝進貢。這種思想在明朝顯得特別的突出。對於以小農經濟爲本的中國來說,中國地大物博,足以自給自足,無需外夷的產品,外夷則必須要依賴中國。因此,朱元璋就在《皇明祖訓》中列出十五個“不徵之國”,試圖構建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朝貢體系。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爲不祥。彼即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朱元璋《皇明祖訓》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朱元璋

不過,朱元璋時期,方國珍、張士誠等殘餘勢力在海上和倭寇勢力勾結,使得海上並不安靜。因此,朱元璋時期還沒有能力能力和遠在西洋的國家進行交流。經過了洪武年間的經濟恢復,到了永樂年間,明朝的國力已經達到了鼎盛。中國和日本恢復了官方的朝貢交流,倭患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緩和。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和海外各國進行海上聯繫就有了條件。永樂帝也繼承了朱元璋企圖構建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朝貢體系的理想。鞏珍的《西洋番國志》記載:“永樂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諸國昭示恩威,擴往聖之鴻規”。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2張

關於永樂皇帝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學家有諸多的爭議。有的認爲是爲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其主要依據是《明史鄭和傳》的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也有人認爲是爲了聯合印度等國對付帖木兒帝國;也有人認爲是爲了推動了中外貿易。不過這些觀點要麼有失準確,要麼不夠深度。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標就是爲了建立一個覆蓋天下的朝貢體系,梁啓超曾評價:“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當然有附帶尋找朱允炆的一個小目標。至於聯合印度對付帖木兒和推動中外貿易,就基本不可信了。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3張

從漢代以來,中國對外形成了兩條交流通道,一條是經過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中亞、西亞等地的“陸上絲綢之路”,另外一條是“海上絲綢之路”。但是明朝建立以來,北有蒙古威脅、西域有東察合臺汗國,明朝的勢力範圍最西只能到達哈密。明朝通過陸地線路和西域中亞、西亞的交流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明朝的發展方向只能向海上。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4張

永樂盛世

明朝能夠在海上發展,就離不開海上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在明朝前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造船國家,也是造船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早在唐代,中國就出現了水密隔艙、車船、 、平衡舵、開孔舵等船隻。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的船隻基本定型,出現了福船、沙船、廣船等著名的船隻類型。在結構上,多采用搭接法,形成“魚鱗式”結構,使得船隻緊密嚴實,整體強度高,不易漏水。在南宋時期,中國的船隻就能載重萬石以上,載人多達千人。船上設施齊全,適合長期航行。由於船隻大,結構好,因此能夠在大洋中應對“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惡劣環境。航海技術上,主要採用海道針經結合過洋牽星術。在白天,主要依賴於指南針指引方向,晚上則觀看星象和水羅盤來判定方面。這在當時也是最先進的航海技術。早在元朝時期,民間航海家汪大淵就曾經航行到了非洲等地。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5張

二,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1405年六月,鄭和的船隊從蘇州瀏家港出發,開始了第一次遠航。這次遠航經過中南半島各國,穿過馬六甲海峽,最終在1407年才返回。隨後,從1408年到1430年,鄭和又6次率領船隊遠航。鄭和的航海運動規模十分龐大。在船隊規模上,第一次就有62艘船,人員達27000多名。這些大船長四十四仗,寬十八丈(疑爲八丈之誤),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此後,鄭和每一次下西洋,其船隻都保持在幾十只,人數2萬以上。這些人中,大部分是軍隊,其他還有官員、各國使臣等。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6張

鄭和在七次下西洋,其主要的活動有:一,訪問各國,建立朝貢體系;二,進行了朝貢貿易;三,穩定秩序,平定內亂,調節糾紛。鄭和船隊沒到達一國,都要對其進行訪問,七次下西洋,鄭和總共訪問了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裏、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30多個國家,地域範圍從東南亞到到印度洋沿岸和東非。有人認爲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過好望角一帶。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國家也會派遣使者跟隨船隊到達中國進行訪問。通過這種交流,使得中國對世界的瞭解得到了加深,而中國作爲泱泱大國的形象也被世界認同。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7張

鄭和下西洋對於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各國的關係和政治局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穩定作用。下西洋之前,南洋地區的海上交通線路被海盜陳祖義控制。他有戰船近百艘,屬下萬餘人,橫行於日本、中國臺灣、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船隻超過萬隻,攻陷城鎮達五十多。在三佛齊渤林邦國國王麻那者巫裏去世後,陳祖義自立爲王,更加猖狂。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陳祖義陰謀襲擊鄭和船隊,被鄭和識破,雙方展開海戰,陳祖義的海盜集團當時被擊殺5000多人,陳祖義被俘虜,最終帶回明朝被斬首。經過此戰,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秩序得到了改善,史稱“海道由是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8張

除了擊殺海盜之外,鄭和船隊還調節東南亞地區的國家關係。當時馬六甲多次被暹羅侵犯。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馬六甲的酋長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從此暹羅不敢侵擾。鄭和從未主動挑起和各國的爭端,一般都是被動反擊。如第一次航行,途經爪哇島“麻喏八歇國”時,兩國東西交戰,其中西王誤殺鄭和船員。事後,西王派使謝罪,鄭和沒有進行報復。第三次航行時,錫蘭(斯里蘭卡),國王進攻鄭和船隊,被鄭和擊敗,其國王被明朝廢除。第四次航行時,鄭和船隊經過蘇門答臘,這裏剛好發生了政變。其蘇幹剌奪取了王位,但是明朝並未承認其正統地位,稱爲“僞王”。他便率領大軍截殺鄭和船隊,最終被鄭和軍隊生擒。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9張

舊港

鄭和的船隊還會奉命對沿岸的國家進行了名義上的冊封。如在第一次消滅了陳祖義之後,就冊封舊港的施進卿爲舊港宣慰使;第二次遠航過程中,冊封古裏國王,並刻石立碑以紀念此事;第三次遠航冊封了馬六甲國王;第四次遠航冊封了占城國王;第五次遠航冊封了印西南的柯枝國王。這種冊封極大滿足了明朝追求“天朝上國”的虛榮感。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0張

除了進行政治活動之外,鄭和船隊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朝貢貿易。鄭和的船隊滿載瓷器、絲綢、錦綺、紗羅、麝香、鐵器、金銀等。鄭和船隊每達到一個地方,就要求當地派遣使者來“朝貢”。當地的官員、使者或者商人則主要向鄭和的船隊“進貢”一些地方地產來換取所需,如名貴的木材、香料、寶石、珍珠、珊瑚等。鄭和的船隊在馬六甲設置了官廠,這裏成爲了明朝和各國進行了朝貢貿易的中心。

三,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增加了中國人對世界的瞭解。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著有《瀛涯勝覽》 費信著有《星槎勝覽》 ,鞏珍著《西洋番國志》,這些作品介紹了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的地理、政治、風土、人文、語言、文字、氣候、物產、工藝等,爲中國瞭解世界提供了一個窗口。鄭和下西洋還留下的《鄭和航海圖》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記載東南亞到東非沿岸的530多個地名,標出了城市、島嶼、航海標誌、灘、礁、山脈和航路等。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1張

鄭和航海圖

但是,這些史料基本只有部分人士知道,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十分有限。明朝後期的嚴從簡曾寫下《殊域周咨錄》,對東南亞國家進行了介紹。然而這本書的記載卻是錯誤連篇,如說蘇門答臘就是古代的大食國(阿拉伯),在安南越南藩朗東北,靠近雪山、蔥嶺;又說錫蘭(斯里蘭卡)是古代的狼牙須國(位於泰國),說蘇祿(菲律賓西南)和瑣裏(印度東南)是鄰國;甚至還說葡萄牙是喃勃利國(在蘇門答臘島西北角)更名。可見明朝後期的中央官員都已經不瞭解海外的世界。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2張

鄭和下西洋除了帶來了海外的珍奇之外,還引進了一些工藝技術和原料,對明朝手工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如,從西洋進口的蘇麻離青被中國的工匠們用於陶瓷製作,形成了永樂和宣德時期青花顏色濃重、暈散的風格。該時期的瓷器還吸收了阿拉伯和波斯藝術風格,產生了新器型和新紋樣。不過在總體上,鄭和下西洋對國內的工商業的推動是十分有限的。鄭和下西洋就是以官方貿易取代民間貿易,也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3張

明朝推行了朝貢貿易,通過“薄來厚往”的政策來推動“萬國來朝”。在鄭和下西洋就是這種朝貢貿易的體現。由於明朝對朝貢使團進行了豐厚的回賜,使得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紛紛派遣使團來朝貢。如馬六甲王在永樂九年率領妃子、大臣等400多人到明朝朝貢,永樂帝進行了大規模的賞賜,有“賜王金繡龍衣二襲,麒麟衣襲,金銀器,帷慢衾稠悉具。妃以下皆有賜,將歸,賜王玉帶儀仗鞍馬,黃金百、白金五百,鈔四十萬貫、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匹、帛千匹、澤金文綺二、金織通繡膝欄二”。爲了得到這筆豐厚的“賞賜”,外國的許多商人也打着使者的旗號來和明朝進行貿易,其結果表面上是世界嚮明朝朝貢,實際上成爲了明朝向世界朝貢。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4張

這種朝貢的貿易的結果就是明朝得到了“天朝上國”的美名,而其他國家則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明朝給予他國大量的賞賜,造成了銅錢不斷外流,國內銅錢稀缺,物價上漲。侍講鄒緝曾經上疏:“錢出外國,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與之,可謂失其宜矣”。除了連年累月花費大量的賞賜錢財之外,鄭和持續二十八年的下西洋活動所產生的耗費也驚人的。羅登懋著《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寫道:“這個船數又多,製作又細、贊用又大,須是支動天下一十三省錢糧來,方纔夠用”。永樂帝時期,大臣們紛紛上書“外國取寶之非”,建議停止下西洋的活動。

鄭和下西洋值得中國人反思!鄭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麼? 第15張

1421年,由於財政困難,永樂帝一度停止了下西洋。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詔,“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明宣宗在繼位後一度恢復,下令鄭和進行第七次遠航,隨後明朝感到財力已經無法支持遠航活動,於是下西洋最終被停止。據《殊域周咨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但是在成化年間卻找不到了。當時的車駕郎中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即使還在,也當銷燬,怎麼還來追問?”可見下西洋是對於明朝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財政壓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