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鄭和,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殖民地我們都知道,它是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產物,自15世紀初世界上開始出現的殖民地,至今爲止世界上仍然有的國家處在殖民地國家當中,這種最早美其名曰在原始荒地上開墾移民的殖民地,也在16到18世紀裏在世界發展成爲了高峯,當時整個世界85%的陸地面積淪爲列強的殖民地。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技術成熟未殖民,與主流政治外交政策不符

據《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官軍自西洋還,上諭行在禮部臣曰將士涉立海洋逾十數載萬里。”

鄭和曾經七次下過西洋,七次下西洋的時間也是在15世紀初期,海上航行最遠曾經到達過東非,明朝這時候的船隻技術也是處在世界先進水平,船上各種生活設施齊全,無論是從船隻的規模上來說,還是船隻整體承重來說,都完全具備大規模移民或出兵的條件,甚至當時的船上還可以做到種菜、養豬等等。而且這個時候,也正好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開始,那爲什麼當時的明朝不去佔領殖民地,開啓屬於明朝的殖民地時代呢?

首先在政治上來說,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列舉了15個不徵之國,試圖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方式,在世界上建立以明朝爲主體的、有等級的、理想世界秩序,所以在大部分明朝的外交中,大多都是採用了和平模式爲主的外交觀念。而殖民地的誕生,往往伴隨着血腥,暴力,欺壓等等,不符合當時明朝的外交政策。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第2張

故鄉之情重,遠離故土,難於登天

一塊殖民地的誕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武將與士兵的佔領,後期還需要派遣文官去進行管理,以及大批百姓進行大規模移民,並在文化等多種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殖民地當地人羣。在當時的明朝,所有的國人哪怕鄰間的農民都認爲,我們的國家是“天朝上國”,周圍的國家以及世界上的國家都是未開化的蠻夷之地,這時候讓民衆去移民到未開化的蠻夷之地難度不亞於登天。

在古代,哪怕是現代,故鄉這個觀念早已深深刻在了骨子裏,落葉歸根、錦衣還鄉等等成語,都是形容回到故鄉的,哪怕死後都有魂歸故里這一說,對人們來說,哪裏都比不上自己的故鄉,如果要開創殖民地,就要大規模移民,讓百姓等人,離開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去到他們心裏認爲的未開化之地,這應該在當時的明朝。哪怕當時所有人都會認爲這是個匪夷所思的要求,不管是在士大夫階層或者百姓階層阻力都非常大。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第3張

自給自足,重農抑商,多種風險因素影響

就當時的社會經濟來說,明朝的經濟是半農半商,如果進行大規模移民,統治者不能不去思考移民後對國內的衝擊,以及移民後對於本土經濟等的影響。當時明朝國內本土完全夠自給自足,這或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明初人口據《明實錄》等分析,七千萬左右的人口,當時廣袤的土地面積完全夠各地的農民開墾種植,本國的土地大多都沒有消化完畢,根本不需要去進行移民。

殖民地帶來的原材料以及國外市場在當時明朝國內完全不需要,殖民產生的背後都有資本主義商人的影子,主要是爲了資本商業發展,封建社會自古都是重農抑商,商業地位的低下,鄭和下西洋時缺乏商人的介入,封建社會中政府對於商業並不支持。

鄭和下西洋時,爲什麼明朝沒有藉機佔領殖民地? 第4張

假如明朝真的殖民地成立後,這殖民地完全可以充當於古代的諸侯、藩鎮,一旦諸侯或者藩鎮強大起來以後,對明朝自身的統治是具有很大威脅的,當時派遣鄭和下西洋的就是藩王出身的朱棣,統治者不可能不去思考到這個問題。元朝被滅亡後,殘存的力量仍然不小,一直在北方虎視眈眈。國內藩王力量也不安分,統治階層的工作重心主要還是在國內。

對於古人來說,自然現象是可怕的,大海是可怕的,統治者不得不去考慮航海等等帶來的風險,以及殖民地當地人民反抗所帶來的風險。綜合以上原因,私認爲是制約明朝當時沒有開啓殖民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