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范蠡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去了哪裏?

范蠡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去了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蠡是越王勾踐的軍事幕僚,是春秋末期着名的謀略家。 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范蠡,也稱爲“陶朱公”,他是越王勾踐滅吳的第一功臣,也是在功成名就時急流勇退,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次又散盡家財的民間“財神爺”。范蠡勸說勾踐並與其一起入吳爲質,動搖夫差起惻隱之心而爲勾踐臥薪嚐膽做好鋪墊;待功成名就時范蠡灑脫離去,而好友卻因鳥盡弓藏被勾踐下令自裁;年事已高的范蠡三次成爲鉅商,著《范蠡》二篇令後人膜拜,故世人譽之:“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那麼,出身貧賤卻能名動天下的范蠡又有哪些不同尋常的傳奇故事呢?

一、離楚入越,隨君爲質

范蠡出身楚國宛地三戶邑,本來有大才的他卻不得楚王的重用,此時的楚王昏庸至極,寵信奸臣,逼迫賢臣良將出逃,楚國國力江河日下,不僅失去了昔日入晉爭霸的實力,還屢屢受到周邊小國的侵犯。而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的限制,出身貧賤的范蠡沒有抱着“愛國情懷”鬱鬱而終,而是拉着同樣頗有才幹的好友文種一同離楚入越,成爲了越王勾踐的座上賓。

魯哀公三年(前494),吳王夫差爲了替死於徵越的父親闔閭報仇,日夜秣馬厲兵,準備攻越。勾踐得知後很是慌張,打算先下手爲強,向吳國發起挑戰,而范蠡則認爲越國還沒有實力與吳國爭霸,勸阻勾踐不要魯莽行事,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大敗,被困於會稽。還是范蠡出面說:“持滿者與天,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勾踐苦於之前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欣然應允,令大夫文種入吳何談,說越王勾踐願意攜妻子入吳爲質,勾踐本想帶着文種一起入吳,讓范蠡留守越國,但范蠡自願相隨,對曰:“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勾踐大爲感動,於是帶着妻子與范蠡一同入吳,勾踐拉馬、妻子餵馬、范蠡爲奴僕,就這樣熬過了三年。

范蠡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去了哪裏?

二、一雪前恥,鳥盡弓藏

在吳期間,一次吳王夫差召越王入見,越王伏於前,范蠡立於後,一時興起的夫差問范蠡曰:“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死世絕,爲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爲奴僕,來歸於吳,豈不鄙乎?”還想拉攏范蠡,“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然而范蠡早已看出夫差並非明君,且吳國大限將至,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吳王夫差知道範蠡不可得,沒有強求。

在吳三年,勾踐與范蠡對夫差畢恭畢敬,還向吳國太宰伯嚭行賄,得到伯嚭美言,終於在三年後被放回越國。爲了麻痹夫差,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穀,先抓經濟,勾踐也無時不忘在吳所受的屈辱,他身着粗布,頓頓糲食,施民所善,去民所惡。爲進一步削弱夫差的志向,范蠡不是送稀世寶玉就是傾國美人,夫差認爲見勾踐如此“識時務”,便不聽伍子胥勸諫,放心逐鹿中原,經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於有實力與吳爭霸,趁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之機,范蠡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夫差委屈求和,勾踐有所動搖,但范蠡一旁及時平復勾踐動搖的心態,不得已,夫差自殺,“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吳既滅,與勾踐共受辱的范蠡已是功成名就,就在越國舉國歡慶時范蠡卻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引退,因爲善識面相的范蠡看出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臨行前,范蠡還勸說好友文種一起離越,文種沒有聽從,范蠡只得留下一封信,上面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便是成語“鳥盡弓藏”的出處,然而文種沒有在意。但在滅吳後,勾踐的野心並未得到滿足,窮兵黷武的他與文種的理念相悖,此時的文種想起范蠡的信來,假意稱病不朝,人或讒文種且作亂,勾踐也信以爲真,賜死了文種。

范蠡的一生有多傳奇?最後去了哪裏? 第2張

三、急流勇退,富又散財

范蠡去意已決,而勾踐苦苦相勸,最終還是放走了范蠡,時人爲范蠡可惜,但范蠡清楚“伴君如伴虎”的危險,勾踐這個人能與之共患難,但絕不能共享福,此時自己若不早早隱退,將來絕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因此謝絕了越王勾踐“共分國土”的建議,離開越國不知所蹤。

范蠡慕伍子胥的忠悃,嘆爲夫差所殺,化名姓爲“鴟夷子皮”,即子胥鴟夷浮江之意。離開越國的范蠡輾轉到了齊國,攜妻子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齊王慕其才,以相國之職向范蠡求富國強兵之術,范蠡感嘆道:“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認爲這不是吉祥之兆因此沒幹多久便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後來范蠡又來到了“天下之中”的陶,再次累積千金,自號“陶朱公”,民間則拜其爲“財神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