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關於范蠡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范蠡真的是自願隱居的嗎?

關於范蠡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范蠡真的是自願隱居的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有着“西子風韻,太湖氣魄”之稱的東錢湖湖邊,有一座伸入湖中的小島,三面瀕湖,一面接岸,從遠處眺望,猶如伏在水中的一頭水牛,這就是聞名遠近的陶公山,而山麓下依山傍水的一大片村落,則統稱爲陶公山古村。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話說兩千五百年前,越國上將軍范蠡輔佐越王勾踐。經過十多年的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勾踐終於興越滅吳,昭雪了當年的奇恥大辱。

關於范蠡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范蠡真的是自願隱居的嗎?

然而,此時的越王已經不是當初的越王了,而是一個猜忌乍起的暴君。爲鞏固自己的皇位,他伺機對身邊的重臣下手。當時成就越王霸業的有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一個是文種,一個是范蠡。其實,足智多謀的範磊早已窺測到越王的居心巨測,力勸文種離開,但文種執迷不悟,不聽範暴苦口婆心的勸告,到後來落得個被殺的可悲下場。

此時的范蠡當然也明白自己危在旦夕,於是趁着功成名就之際,辭官歸隱,一邊周遊他國,一邊靠經商度日。由於誠守信用,恪守公道,幾年下來,賺得金銀滿盆,富可敵國,成爲當時商界的巨賈。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幹是,就有小人在越王耳邊煽風點火。聽信讒言的勾踐,既害怕名震四方的范蠡,又覬覦着他的無數財寶,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下令追殺范蠡,以絕後患。

被逼無奈的范蠡,只得偕西施乘一葉扁舟,逃到風光秀麗的東錢湖,最後隱居於伏牛山下,過起了與世無爭、優哉遊哉的生活。平時裏,偕西施輕波泛舟,抑或釣魚自樂,好不逍遙,並且自喻“逃誅公”,掩人耳目。

關於范蠡的軼事典故有哪些?范蠡真的是自願隱居的嗎? 第2張

古時,東錢湖是一個逢雨便成澇,逢晴便成旱的地方,災難不斷。每當此時,樂善好施的范蠡總會出手相幫,還經常把自己賺得的錢財恩澤鄉里,從不計得失,在十里八鄉贏得了好聲名。由於“逃誅公”和“陶朱公”爲諧音,久而久之,這一帶的人們習慣稱這位慷慨善良的範公爲“陶朱公”,而那座伏牛山則改名爲“陶公山”,而山腳下的“陶公村”也由此衍生而來。

到後來,當地人才知道“陶朱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范蠡。人們爲了紀念他,把他時常釣魚的湖改名“萬金湖”,因其在寧波的城東,後人遂叫“東錢湖”。還將他曾經臨湖垂釣的地方,命名爲“陶公釣磯”,並一直保存下來,也成爲如今“錢湖十景”中的一個著名景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