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蠡湖位於嘉興,相傳是范蠡輔佐越王勾踐雪恥復國,功成名就之時退出越國,攜美人西施離開是非之地,到了此湖,兩人相伴泛舟湖上,後人悼念他們便將此湖命名爲范蠡湖。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且說范蠡是個十分有才華有能力之人,因在故鄉楚國不得用,也不滿楚國政治腐敗風氣,遂投入需要能人的越王勾踐手下,在勾踐欲攻打吳王夫差時,范蠡阻止無果,故勾踐有會稽之辱,此時採納范蠡意見忍辱負重求和。

後在范蠡等臣子的輔佐下洗刷了這會稽之辱,振興越國,范蠡深知勾踐品性,知道他是位可共患難之人,但非同富貴之人,爲避免殺人之禍便攜帶家人離開。

西施是范蠡找到的美人,只爲進獻給吳王夫差,使用美人計迷惑他,使其荒廢朝政。在這之前西施便和才子范蠡產生情愫,但二人礙於國家興亡,便不能再一起,最後吳王被殺,西施方得重返范蠡身邊,兩人攜手而去,隱居湖邊。

傳說西施在湖邊,每日裝扮後會將胭脂水倒入湖中,故湖水顏色爲胭脂色,而湖裏的螺螄吃了胭脂水變成了五彩螺。而關於西施的結局如今依舊不得知,相傳西施在此湖中死去,便墓葬於湖中,范蠡湖也稱爲西施冢。

後人爲了紀念他們,在湖邊搭建起西施妝臺,內有范蠡和西施的雕像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范蠡和文種相識楚國,那時文種前往楚國任職,聽說范蠡頗有才能,便想要相見,而他人說道範蠡爲人瘋癲不值得相見,但文種卻認爲有才能之人方以瘋癲飾之,故不理會,便與之相見。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2張

一開始范蠡與文種相見,蓬頭垢面,十分邋遢,衣着破爛,蹲在狗洞對文種以狗聲吠之,文種毫不在意。次日,范蠡換了一身新衣服在家等待文種的光臨,果然文種登門而來,兩人相談甚歡,相見恨晚,此次事件則被後人稱爲“范蠡狗洞遇文種”。

後來楚國政治腐敗黑暗,范蠡等有才之人皆得不到重用,范蠡和文種眼看自己的抱負實現不了,便相約離開楚國另投賢明,於是兩人投奔越國,後成爲越王的左膀右臂。

范蠡和文種在越國爲越王勾踐出謀劃策,爲輔助勾踐雪恥滅國之辱重振國風,先後獻計於他,文種更是爲勾踐出了復國的七條策略。在他們的輔助下,越王成功洗刷恥辱,滅了吳國,稱霸一方。

而此時范蠡正確的認識到越王勾踐的心思,復國之功乃是他們大臣佔有,便在朝政穩定時必回滅了他們,遂范蠡偷偷逃走,離越國而去。走之前還給好友文種留下信件告誡其擇日而走,避免殺身之禍,但是文種沒有聽取,而是稱病不上朝。

於是勾踐便帶着寶劍來到文種府邸,對他說,他當時進獻的七條策略,如今只用了三條便得以復國,接下來的四條他就前去代替勾踐的先人打敗夫差的先人吧。於是文種無奈自殺而亡,可惜一代賢才卻沒有正確認識到友人范蠡所提出的“鳥盡弓藏”的道理。

 范蠡賣馬經商的故事

范蠡可謂是成功的商人,不僅擁有強大的經濟頭腦,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和貨物流通。他從政治上功成身退,棄官從商,幾度成爲富翁,又散盡錢財支助衆多需要幫助的人。隱退後的范蠡四處經商在山東一帶經商的傳說甚多,其中以范蠡賣馬出名。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3張

范蠡從商之前一直在吳越一帶居住多年,如今退隱便到了齊國,深知吳越戰事不斷,需要好馬,而且南北馬匹價格懸殊,,北方馬匹健碩又便宜,若能將北方馬匹運送到南方,能爲吳越提供很好的作戰馬匹,這不失爲賺錢的生意。

但時逢兵荒馬亂,盜賊橫行,加上路途遙遠,運輸費用很高又有被劫風險,實在不好運送馬匹。經過多方調查,范蠡得知齊國有一鉅商爲姜子盾,常運貨至吳越,且早買通沿途強盜,故他的貨物通常很暢通無阻,不會受到盜賊襲擊便到達目的地。

於是范蠡便張貼告示在他家門口說道自己馬隊剛開業可免費幫人運輸貨物至吳越,姜子盾見此,怎會放棄這免費的勞動力呢,便找到范蠡要求合作。

故他們倆便這樣合作,一個免費將貨物送到吳越,一個則將馬匹順利送到吳越,可謂是雙贏的合作。范蠡賣馬這也是他退隱後賺到的第一桶金,也開創了商業發展的另一種模式

春秋商聖范蠡是誰

范蠡是春秋末的一位能人,不僅擅長政治、軍事、道家文化,還對經濟學有着獨特的見解,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後轉至商業,依舊如魚得水,爲後人稱歎,尊其爲“商聖”。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4張

范蠡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在家中排名第二,從小便聰敏機智,而其父母雖是農民但文化素養較好,不然就不會給他取“蠡”爲其名,還給他起了字爲“少伯”,也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父母對范蠡的厚望。范蠡從小在學堂裏上學,受到了良好教育和培養,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德才兼備,年幼時便有鴻鵠之志。可惜他的父母早逝,范蠡便跟着兄嫂生活,不喜農耕,只會讀書,曾一度被鄉里人不恥。

後結識好友文種,兩人均是空有一腹學識卻報國無門便投奔越國,成爲越王的左膀右臂,輔佐勾踐重振越國,爭霸一方。深知“鳥盡弓藏”之理的范蠡明哲保身逃離越國,開始他的經商之路。范蠡先後在齊國、陶做生意,因其非凡的經商之道使其幾度聚集萬貫錢財,且中途因樂善好施幾度散盡錢財,爲百姓所稱道,後人因此拜其爲“文財神”,讚歎他卓越的商業才能和崇高的品德。

最後范蠡定居在陶定,范蠡十分長壽,活到了近九十高齡方壽終正寢,後人爲了紀念他爲其修建范蠡祠和范蠡墓等。而關於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也家戶喻曉,雖無證考察,但范蠡和西施兩人的故事卻被大家廣爲傳頌,編製成各小說和影視作品呈現在大衆視野中。

伍子胥和范蠡誰更厲害

伍子胥和范蠡本均是楚國人,二人皆因爲出國政治昏暗,官府腐敗便另謀高就,伍子胥投靠的是吳國,范蠡投靠的則是越國,從此本無交集的兩人便變成了敵對關係,各伺其主。  

范蠡湖又稱爲西施冢 范蠡文種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5張

伍子胥是一個悲劇人物,從小文武雙全,甚有謀略和膽識,但因楚太子的污衊,他的父親和兄長均被楚王所殺,而一代忠烈伍子胥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報,被迫出逃吳國,得吳國公子相助,不僅收留了伍子胥還爲他報了殺父之仇,於是伍子胥便死心塌地的留在吳國報恩。

范蠡則是因不滿楚國政治腐敗,且一身學識不被重用,灰心之下攜友人文種投奔當時廣納賢士的越國,成爲勾踐手下。勾踐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不聽取范蠡意見情意攻擊吳國,遂落下會稽之辱,只能忍辱成爲吳國奴僕,向吳國求和保國。

而伍子胥預見勾踐的反逆之心,屢勸吳王夫差應斬草除根,不應收勾踐,但夫差不聽取其意見。遂在這段時間內,范蠡一直爲勾踐準備復國之事,出謀劃策,投夫差所好,迷惑他的心理,還獻絕世美人西施動搖他,使其荒廢朝政。而伍子胥深知吳國將滅,遂先將兒子託福給齊國友人,自己則再勸說,後被小人誣陷,被夫差所殺。

一切如伍子胥預料,其死後十年,吳國滅,越國復出,而范蠡也因“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離開越國,後憑藉超羣的理財能力成爲天下聞名的富翁。傳聞范蠡曾在齊國找到伍子胥的兒子,不僅贈其錢財還教其致富之方,使其成爲富甲一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