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繼位 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繼位 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當了皇帝,秦朝的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假如扶蘇繼位,大秦帝國也難逃二世而亡的魔咒

公元前210年,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崩逝,遺詔命扶蘇繼位爲帝。然而,宦官趙高爲一己之私勾結丞相李斯等人,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

扶蘇當時正在上郡蒙恬軍中,使者到來後,扶蘇只看了一眼“僞詔”便要自殺。蒙恬勸慰他不應該只憑一封不知真假的詔書就白白死去,應當覈實後再做決定。可一向仁孝恭順的扶蘇卻以“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爲人生準則,毅然赴死。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繼位 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扶蘇死後,胡亥繼位,被稱爲“二世”。結果這傢伙純粹一個沒頭腦的蠢傢伙,只顧享樂,把所有朝政都交給李斯和趙高處理,結果趙高奪權,處死了李斯,緊接着逼死胡亥,成爲秦帝國實際上的掌權者,而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卻僅僅過了十幾年就滅亡了。

後人對秦國滅亡得如此之快感到有些不可思議,更多的是惋惜。有人說,如果素有賢名的扶蘇繼位,秦國定然不會這麼容易就滅亡,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這樣認爲,我認爲即便扶蘇順利繼位,大秦帝國也照樣岌岌可危,爲何這樣說呢?

秦帝國根基不牢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對如今的中華民族而言,可謂是功德無量。可他治下的大秦帝國卻並不是鐵板一塊,穩定和發展是他面臨的重要挑戰。

後世常說秦始皇殘暴,稱秦朝爲“暴秦”,可實際上,秦始皇並不是殘暴不仁之人,他並沒有對六國諸侯斬草除根,反而將其遷到都城咸陽附近,這等氣度和氣魄,確實不是六國之君可以比擬的。只不過,儘管秦始皇掃清六合,一統天下,可對如何管理這個史無前例的龐大國家,他也是門外漢,所以我們看到他做了許多急功近利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思想禁錮。

戰國中晚期,因七雄之間相互征伐頻繁,各國力求快速崛起,於是法家學派大行其道,商鞅、韓非、李斯、李悝、吳起等都是那個時期著名的法學家。秦滅六國後,秦始皇鑑於法家學派支派繁雜,各種思想激烈碰撞,認爲對統治不利,於是在李斯的建議下,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繼位 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第2張

秦始皇的“焚書令”激起原先六國儒生的不滿,四處散播謠言,加上混雜在儒生中的一羣方士爲了討好秦始皇而四下尋求仙藥不得,惹得秦始皇大爲震怒,於是將這些儒生、方士下獄拷問,最後坑殺了四百六十餘人。

焚書對中國先秦史書的毀滅打擊是致命的,導致我們對先秦歷史的解讀沒有充分的史籍參考依據;而坑儒儘管事出有因,卻在一統天下不久後發生,讓本就對秦滅其國有所怨恨的六國人敢怒不敢言。

第二件事是大興土木。

秦朝建立七年後,秦始皇開始在渭河南岸興建阿房宮,氣勢恢宏、規模龐大的宮殿每年需要徵用七十萬民工勞作,而當時全國的人口不過2000萬人。戰國延續兩百多年,百姓早就生靈塗炭,好容易盼來了天下一統,太平日子即將到來,卻想不到仍要去服苦役,因此民間怨聲載道。

如果再加上修了幾十年沒有間斷的秦長城,百姓們更是沒了活路。

這兩件事反映出來的結果就是,秦始皇活着的時候或許人們迫於他的威嚴只能隱忍,可一旦他死了,民間就如同沸騰的開水,再也壓不住火。這也是爲何秦朝十五載就滅亡的原因。這樣嚴重的社會矛盾,不是一個扶蘇就能夠解決的。

扶蘇不具有帝王氣象,難做守成之君

扶蘇之死並不讓人意外,秦二世胡亥對自己這個長兄應該十分了解,因此纔敢派了一個使者去宣讀賜死他的“始皇遺詔”。

秦始皇一代天驕,惋惜將秦朝的氣數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他的幾十個兒子沒一個可以繼承他的遺志。扶蘇既是他的長子,又是他看好的人,惋惜扶蘇終究還是負了他。

秦始皇死後如果是扶蘇繼位 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第3張

扶蘇耿直有餘卻情商不足。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極力反對,才被秦始皇發配到邊疆做督軍,從中可以看出他直言敢諫的性格,可二世“僞詔”一到,連蒙恬一介武夫都瞭解追查一下是否真實,他卻自亂陣腳,一心求死,顯得政治情商過於低下。這樣的人做了大秦帝國的皇帝,說實話秦朝若想延續下去,也真的很難。

扶蘇責任心差,不堪擔當大事。

扶蘇既爲長子,又深得始皇看重,他應當對自己的弟弟們和朝臣的表現有自己的判斷。秦始皇死了,朝中和民間矛盾重重,民怨一觸即發,大秦帝國轉眼間便可能灰飛煙滅,此時他不想挑起大梁,豎起大旗,勇於擔責,反而被一個“僞詔”就擊昏了頭腦,竟然選擇了自殺。這樣的人,還能期望他有多大的能力去解決連秦始皇都沒解決好的問題嗎?

所以我認爲,扶蘇老老實實做一個公子足矣,做繼位的守成之君則未必成功,一旦朝中或民間有變,以他的性格,或不斷讓步,或逃避面對,總之,絕不會如他的祖輩父輩那樣劈開血路,再塑山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