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貞觀之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帝王,他的政績卓越,一直流傳於後世並被後世所傳頌。公元627年至649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吏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欣欣向榮的盛世局面;當時年號爲“貞觀”(627年-649年) ,所以稱爲“貞觀之治”。

政治與經濟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唐太宗即位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知人善用,留心吏治,選賢任能,使隋末動盪局勢得以很好的穩定下來。

政治層面上開始分權行政,唐太宗繼位後繼續延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還特設一個政事堂利於各位宰相合議政事,三省互相牽制;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朝廷有關施政命令的形成,先是由各位宰相在中書省的政事堂裏舉行會議,會議結果形成後報給唐太宗批准,批准過後再由中書省以其名義發佈詔書。詔書發佈之前,必須送到門下審覈查驗,門下省(魏徵就供職於門下省)認爲不合適的,可以當場拒絕。詔書缺少副署,依據法律便不能頒佈。只有門下省同意後簽署的詔書才能成爲國家正式法令,再交由尚書省執行;這樣一來,有利於皇權與相權之間的互相平衡,民風清正廉潔,爲盛世的到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2張

隋末民變,讓唐太宗知道君主要依靠國家,國家則要依靠百姓。囑託下屬臣民不要害怕他不高興或發怒就停止進獻言論,不要出現像前朝君臣之間互相猜忌而導致失敗的局面,這是貞觀之治下君臣共同謀事,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基本因素。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3張

那麼,讓我們看看唐太宗在貞觀之治時期都推行了哪些政策?

首先,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選賢舉能,任人唯賢,英雄不問出處,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

前有“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後有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他們都是剛正無私、剛直坦率之人;李勣、李靖等人,也可稱之爲一代名將。

此外,唐太宗重新啓用舊部魏徵、王珪,還有尉遲恭、秦瓊等人的棄暗投明,對他們則是既往不咎、前嫌盡釋,正所謂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4張

貞觀之治期間,唐太宗大力實行科舉制度,吸收有才能的庶族士人,用科舉制代替門第制;從此,寒門子弟可以入朝爲官的機會大增,爲政壇帶來新氣息。此外,他還聽從了封德彝的建議,任命宗室出任官吏,斷絕坐享其成的惡習。

唐太宗在整飭吏治方面也是一片祥和之景。他十分重視官吏的清正廉潔,親自指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chù zhì)大使在全國進行巡視檢查,考察官吏的作風和政績;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員,更有甚者將他們功過得失寫在宮內的屏風上,作爲升降、獎勵懲罰官員的依據。並且規定五品以上官員輪流值班中書省,以便可以隨時召見,便於得知百姓之疾苦和政策的得與失,百官之間廉潔奉公,提高政府辦公效率,一時間政治清明。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5張

唐太宗李世民以隋煬帝不聽衆臣規勸改而亡國爲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言勸諫。朝中魏徵不顧冒犯皇上的尊嚴而極力相勸,唐太宗對自己加以剋制接納諫言,畢竟“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在位23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5人,其中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發表的幾十萬言論,都正好切合當時社會的弊端,對朝政的改進有很大幫助。魏徵逝世後,唐太宗非常傷心,因爲魏徵在世時,敢於進言,可以不畏強權指出唐太宗的過失,像一面鏡子,使得他可以隨時知道自己的過失。魏徵逝世後,唐太宗就覺得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他重用不畏權勢、直言若谷的人,在此統治期間出現棟樑之才,一時政治清明,保證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

唐太宗繼位期間,朝堂上繼續延用三省六部制,設立政事堂,方便衆臣合議問政,這樣有利於三省之間互相牽制;地方上也沿用了前朝的郡縣兩級制,把全國分爲十道。此外,行府兵制,給農民一些軍事訓練,國家有需要時他們立即參軍。

他還下令合併州縣,剷除官多百姓少,官僚隊伍龐大的弊端,這樣有利於減輕百姓的負擔。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6張

唐太宗上位後,因爲親眼目睹過隋朝的滅亡,所以他們將其當作反面例子來警示自己以及下屬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經驗,用來避免禍事的發生,在其基礎上調整國策;對於百姓要厲行節約,讓他們調養生息,還要緩和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從而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唐太宗將百姓與帝王比作水與舟,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對於吏治很是上心,選賢任能,從諫如流。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貞觀年間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盛世。

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因爲國有了百姓才能稱之爲國家,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爲了改變隋末初唐時期的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唐太宗招撫那些被迫逃離家鄉的百姓,給予田地讓他們耕作,這樣可用來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顆粒無收,唐太宗即刻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同時組織他們到有食物的地方,等到關中豐收之後再回來;並且拿出朝廷銀錢爲災民贖回那些被賣的子女,讓其度過荒年。還“去奢省費,輕徭薄賦”,無償勞動不奪農時,使百姓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節省政府開支,用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並通過國與國或不同民族之間通商貿易來換取大批牲畜,讓百姓用以農耕。並且開闢了絲綢之路。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7張

貞觀之治下不但不歧視商業的發展,而且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這說明了唐太宗的眼光長遠,有其獨到之處。在他的倡導下,商業經濟飛快地發展,而且還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新興的商業一個接一個的浮出海面。除了有沿海的膠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

自從漢武帝開闢“絲綢之路”之後,它一直都是維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國土寬闊,因此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給東西方來往的商人旅客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還維護了社會秩序,導致絲稠之路上的商旅往來不斷,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貨物在東西兩個世界來回傳遞,讓絲稠之路成爲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如今也是世界一大文明。

而唐太宗也十分崇尚節儉,遣散宮女三千多人,免去四方珍貢,使得民生和農業繼續發展。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8張

法律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社會,他強調國家的法律是針對所有人的,不是隻針對帝王家的,是要天下人都遵守的,法律出來後,唐太宗更是爲衆人做起了榜樣,以身作則,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維護法律的統一性和穩定性,執法要鐵面無私,不留情面,但是在量刑時他又反覆思考,慎之又慎。他認爲生命只有一條,人是不能復生,執法時要考慮周全,寬大處理;由於唐太宗的用心規劃,寬大處理,貞觀年間,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人就更少了。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被判處死刑的僅有29人。在重視法治的同時,唐太宗讓臣下按寬大、不苛求的原則修訂法律,制定《貞觀律》。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9張

在唐太宗的統治下,貞觀時期的社會秩序非常穩定,到貞觀三年,全國被判死刑的僅僅只有29人;但到貞觀六年,死刑犯突然增加到二百九十人,於是在這一年年末的時候,唐太宗特意准許他們回家料理後事,到次年的秋天再回來行刑。次年九月,這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來,沒有一個逃走。這個措施就是說讓他們歸鄉看到現在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因此犯罪概率則會越來越少。

軍事唐太宗在位期間擴展版圖,接受四方臣服,被稱爲“天下的共主”,又爲其築了一條唐朝與草原各部交通的道路,向唐進貢。

唐太宗在位期間國家強盛,兵多將廣,將唐朝發展成東亞地區最強、文化繁榮的國家。貞觀九年(635年)平定吐谷渾;貞觀十四年(640年)平定南昌;貞觀十八年(644年)平定焉耆;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平定薛延陀;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平定龜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大破高句麗......大漠南北和天山南北得以通行無阻,對外貿易加強,並且設置安西都護府。

唐太宗成爲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文化唐太宗在文化上大力獎勵那些學問大家,組織文人雅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立國子監,鼓勵四方君長派遣子弟到這裏來留學。唐太宗在繼位前就已經設置文學館,有十八學士,繼位後在京城設置弘文館,徵收圖書兩萬多卷;還在各州各縣重建了學校,還擴充了國子監,聘請有名望的儒家先生當做老師,學生多至數萬人,還接收吐蕃、日本等地的學生過來求學,由於師生多元化,爲後世的發展奉獻卓越。撰經修史,讓孔穎達等人修訂《五經正義》,使其南北經學統一起來;又設置國史館,由宰相監管書寫前朝各國曆史,開始官修歷史的風氣。

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又是如何開創出來的 第10張

結論貞觀年間,唐太宗以農業爲基礎,奉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數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穩固邊疆建設,最終取得天下大治。唐太宗的各項善政,使得吏治清廉,人民豐衣足食,解決溫飽,經濟發展迅速,爲唐朝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種制度的沿用;良好的政治風氣;因才用人,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成爲歷代治國者的榜樣;讓當時的唐朝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是在政治、經濟上,還是在文化上都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還奠定了唐代兩百多年的基業,使唐朝成爲古代發展的高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