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他有什麼缺點嗎?

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他有什麼缺點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通鑑,知歷史,本文筆者通過《資治通鑑》來講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兩個缺點。

唐太宗李世民當了23年皇帝,他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唐朝政治強盛,經濟繁榮,更是創造了“貞觀之治”。因此,後人對李世民評價頗高。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極高,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這種盛況連秦始皇、漢武帝時也沒有出現過。因此,《舊唐書》曾評價李世民是 “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他有什麼缺點嗎?

的確,在很多歷史學家眼中,李世民雖然在親情方面有遺憾,但在政治上,他是一個“完人”。筆者不否定李世民之功,只是,從《資治通鑑》的記載中,可以窺探出李世民有兩個缺點。

李世民的第一個缺點,就是喜歡打獵。在封建社會,帝王狩獵不僅僅是騎馬射箭這麼簡單。每逢李世民出門狩獵,都需要專業的皇家儀仗,需要大量兵馬保護,更需要早早準備好獵物和場地,這是一種十分奢靡的舉動,而最終承擔這些的,還是唐朝的百姓。

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他有什麼缺點嗎? 第2張

李世民之所以喜歡打獵,是有原因的,他登基之前,曾帶兵大殺四方,等做了皇帝,卻很少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唯有在馬背上挽弓射獵,李世民方能找回當年的颯爽英姿。

爲了阻止李世民打獵,大臣們可謂想盡辦法,魏徵更是多次勸阻。《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隻特別好的獵鳥,正準備改天帶着這隻獵鳥上“戰場”,這時,魏徵來了。李世民怕魏徵勸自己,趕緊把獵鳥揣在懷裏藏起來,等魏徵奏完事,獵鳥竟然被悶死了,李世民心疼不已。

還有一次,李世民的“獵癮”上來,實在着急,竟然拿起弓箭在後宮裏射宮女養的兔子。這一幕正好被唐朝名將執失思力看到,執失思力說:“天命陛下爲華、夷父母,奈何自輕?”

意思是說,李世民作爲帝王,還玩這種小孩子把戲,是“自我輕賤”的表現。雖然羣臣勸諫,但李世民每個月基本上都會出宮打獵,這給唐朝百姓帶來極大的負擔。長孫皇后去世前,還曾留下遺言曰:省作役,止遊畋,妾雖沒於九泉,誠無所恨。(《資治通鑑》)“ 省作役,止遊畋”就是勸李世民心疼百姓的勞役之苦,停止打獵。只可惜,李世民並未聽進去。

李世民的第二個缺點,便是相信長生不老之術,而這一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也有相同愛好。秦始皇50歲去世,李世民52歲去世,一方面是因爲他們操勞國事,另外一方面是誤信方士之言,經常服用丹砂等“長生不老藥”,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所致。唐朝大臣高季輔在擔任太子右庶子期間,曾向李世民陳述從國外引進丹藥的事情,還有人向李世民推薦一個“有名”的天竺方士。

貞觀二十二年,唐朝將領王玄策俘虜了中天竺國國王和一名叫那羅邇婆婆寐的方士,這位方士稱自己活了200多歲,有長生不老之術。李世民花重金給這位方士,讓他爲自己準備丹藥。

《資治通鑑》中還有個證據,能證明李世民篤信長身不老之術。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唐朝名臣、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去世,李世民非常悲痛,要親自前往高士廉家中參加葬禮。長孫無忌勸阻說:“陛下餌金石,於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爲宗廟蒼生自重!”

這裏的“餌金石”,指的就是在食用長生不老藥。李世民相信長生不老之術,而且花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在此方面,必然在關心民生、珍惜民力方面做出犧牲。說白了,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這不是個人喜好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當然,這個愛好也讓李世民爲之付出了代價,他早年征戰四海,身體強壯,結果52歲便去世,不能說和丹藥沒有關係。

李世民駕崩後,李治登基,是爲唐高宗。唐高宗繼承貞觀年間的政策,曾一度創造“永徽之治”。有意思的是,唐高宗在位期間對李世民的兩個愛好,並不怎麼熱衷。先說打獵的事情,永徽元年,李治登基後第一次去打獵,正逢下雨,李治身上的油衣滲水,渾身發冷,李治嘆息道:“怎麼樣才能讓油衣不漏水呢?”時任諫議大夫的谷那律說:“以瓦爲之,必不漏。”(《資治通鑑》)

這句話表面上的意思是說:如果用瓦片做雨衣,肯定不漏水。 實際上谷那律是在諷刺李治繼承了乃父的打獵習慣,這樣會增加百姓負擔。唐高宗李治聽出了谷那律的意思,從此“罷獵”。

再說長生不老的事情,唐高宗登基後,之前給李世民準備長生不老藥的方士羅邇婆婆寐又來到唐朝,想從李治手中再次騙得黃金,沒想到李治卻說:“自古安有神仙!秦皇、漢武求之,疲弊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有。”

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哪有什麼長生不老之人,秦始皇,漢武帝晚年都追求長生不老,導致政務倦怠,最終沒能成功。若世上真有長生不老的人,應該活到現在,被大家熟知纔是。很明顯,唐高宗李治對長生不老之說,嗤之以鼻。這或許是從他父親那裏得到的教訓。

唐太宗是一位偉大的皇帝,唐高宗卻是一位“活得明白”的皇帝,唐高宗不僅創造“永徽之治”,還相繼滅掉了車鼻、高句麗、西突厥等勁敵,完成了李世民未竟的事業。唐朝疆域最廣闊的時期,便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間。可見,人在高位,最重要的是活得明白,以前人爲鑑,以歷史爲鑑。

若說以史爲鑑,最好的史書當然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本書,讓我們對紛雜古代歷史有了一個清晰的縱向瞭解。 在所有的史書中,《資治通鑑》是一本能讓人多方面素質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1300年。曾國藩曾說: “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資治通鑑》。”梁啓超曾說: “司馬光之《資治通鑑》,乃天地一大文也。”

因爲《資治通鑑》裏面不僅僅記錄着1300多年的歷史,它記載的更是 政治、是滄桑、是人性和權謀。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國學教授,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爲編纂者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

做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爲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之前的1.4萬套已經被哄搶一空,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