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周朝分封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武王克商後,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新興的周朝該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是繼續延續商朝的統治模式,還是另外創造一些符合周朝國情的全新統治模式。

爲此,武王推出了一系列有別於夏商,但卻是借鑑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條就是借鑑夏商的分封,在中原地區大規模施行“封國土建諸侯”制度,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分封制”。

周朝自武王開始,歷成王、康王二王,先後三次實行大規模的分封,《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載:“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王室”,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以姬姓爲主,《荀子》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初武王分封時,71個諸侯國,姬姓諸侯國就獨佔53個。之後分封以開國功臣、先聖後人,及前商貴族爲主,如姜子牙分封在齊國,夏禹的後裔分封在杞國,商湯的後裔被分封在宋國。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西周的分封方式以“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爲準,即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封,封地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的方式賜予。

到這裏,很多人就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爲何周王會放棄直接統治整個天下的機會,轉而是將土地封給諸侯王,讓他們去統治天下呢?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西周所分封的諸侯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周王冊封的諸侯受命統治的地區,他們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爲周天子鎮守疆土的義務,需定期向周王朝覲納貢,同時諸侯國的軍隊還必須隨時聽候周王的調遣,一旦周王徵召就需隨從作戰。因此,儘管諸侯王享有很大的自治權,但他們與周王的關係本質上仍是君臣關係。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第2張

周王之所以會任命諸侯王去幫助自己統治全國各地區,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缺乏統治天下的實力。武王之所以能克商,靠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八百諸侯。當時武王的周國疆域不過百里,人口不過六七萬,所能動員的軍隊只是“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若沒有八百諸侯會兵時所聚集的戎車四千乘,幾乎沒有可能擊潰商朝的七十萬大軍。此後,即使周代商,其常備軍也只有拱衛宗周的“西六師”和駐屯成周的“成周八師”,約十四萬餘人,這等規模的軍隊實難幫助周朝去直接掌控整個天下。

當然,有人會問,既然士兵數量不夠,徵召去不就行了嗎?是的,士兵不夠的確可以徵召,但供養這些士兵的錢哪裏來?要知道西周可是奴隸制時代,其生產力是非常底下,根本就不足以讓西周去供養更多的軍隊。同時,如果西周要想直接統治整個中國,他勢必就得派成千上萬的官員去治理,試問這些官員的俸祿從哪裏來?以當時西周的國力是絕對沒有能力去供養這些官員的。因此,在西周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直接管控天下的情況下,與其放任各地諸侯紛紛自立爲王,倒不如由周王自己挑選出忠於周朝的臣子去各地擔任諸侯王,這樣至少各地諸侯王還能聽從中央的調遣,奉周王爲天子。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第3張

第二、當時的環境不足以讓周朝直接管控天下。首先,我們要知道西周時期,中國還處於奴隸制時代,不但社會發展低下,全國各地的交通更是閉塞,各地的交流根本就不通暢,當時一個信息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最快也要半月的時間。試問就是這樣的傳播速度,西周何以去治理天下?

如果西周真如秦朝那般實行郡縣制,恐怕天下不出半月就會大亂,比如一個地方出現旱災,官府需要朝廷救災,可是這個救災請求傳到周天子的手裏,再周天子把批覆意見傳到地方官員手裏,恐怕那個地方已經受災一月有餘,如此百姓若真是遭災一個月沒人管,試問地方會不出現動盪嗎?因此,以當時的環境,西周仍缺乏統治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國的技術力量。

第三、實行分封制,容易爲大衆所接受,有利於鞏固新興的西周政權。在西周之前,夏商名義上雖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但實際上這大國卻是有着一個個小部落或小國組成的,他們各自爲政,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制度,這些小國只是名義上效忠夏商中央朝廷,但實際上卻是擁有着極大的自主權,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第4張

因此,自西周初立時,無論是諸侯,還是百姓,在歷經夏商近千年的統治下,他們早就習慣了在一個個小國裏生活着的模式,他們根本就不認同自己是商人,而只認爲自己是周國人、共國人、阮國人、黎國人。如此,如果西周初立,就廢除這種已維持了近千年的統治模式,則勢必會讓國家出現動盪,而這對於初立的西周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說實在的,西周是以叛亂立國的,他的起家本來就不光彩,因此是急需穩定民心。

同時,對於西周來說,民心重要,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王的心更重要。西周能克商靠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因此試想如果西周一開國,武王非但不獎賞那些諸侯,反而是將他們的封地剝奪,試問那些諸侯王豈能善罷甘休,而一旦這些諸侯王再反,試問西周擋得住嗎?因此,武王要想新興的周朝政權得到鞏固,他就必須再行分封。

第四、獎賞開國功臣,籠絡天下民心所需。武王克商能成功,除了有那些商朝諸侯王的協助,功勞最大的無疑是姜尚、周公、召公、康叔、丹季、太公、畢公等人。那武王建周後,這些功臣該如何獎賞呢?無疑最好的獎賞就是給他們封國,給予他們爵位,“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這無疑是當時那些功臣最想得到的,也是自認爲可以得到的東西。於是乎,武王爲了籠絡這些功臣的心,他也就“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爲首封。封尚父於營丘(今山東臨淄),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於燕(今北京琉璃河一帶)。封弟叔鮮于管(今鄭州東),弟叔度於蔡(今河南上蔡),餘各以次受封”。

同時在籠絡那些諸侯、功臣們的心後,他還得讓天下臣民認爲他周朝是正統,是天命所歸,是神派來統治他們的王朝。那怎樣才能讓他們覺得周是正統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神農、黃帝、堯、舜、禹等聖人之後來替周朝宣揚周的正統性,那如何讓這些聖人之後答應周朝的要求呢?很簡單,分封他們爲諸侯王。“武王追思先聖,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武王此舉受到聖人之後的讚賞,得到好處的他們自然也就在社會上替周朝樹立起武王崇敬先聖欲行德政的“賢明君主”的形象,從而大大的穩固了周朝的統治。

第五、藩屏王室,維護西周對於天下的統治。剛纔我們也說了,以新興西周的實力,他是沒有能力去統治天下的,那麼西周要想穩固對於天下的統治該當如何呢?顯然實施分封是最有效的方法,將姬姓宗室和忠於自己的功臣分封在各地,然後靠他們來統治天下,同時藩屏周王室。

而在當時西周分封的諸侯國當中,周初七十一封國中,姬姓諸侯國就有五十三個,《左傳》載:“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管、蔡、成阝、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於阝、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蔡,周公之胤也”,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天下,與其說是與公卿共天下,倒不如說是與王族兄弟共天下。武王的分封,究其原因就在於希望同族兄弟去穩固周王室的統治。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後 周朝爲什麼要實施“封國土建諸侯”制度 第5張

第六、實行分封,可使力量有限的周王坐王畿而治全國,坐享大國榮華。分封咋看起來是與周王室的統治無疑,但如果放在那個時代,卻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實施分封制,不但能幫助周王室籠絡人心,讓周王室穩固對於天下的統治,且最爲重要的就是能讓周王穩坐釣魚島,從而坐王畿而治全國,坐享大國榮華。

我們都知道,周王克商靠的就是八百諸侯和那些功臣,這些諸侯能反商,一樣也能反周,因此與其剝奪他們的封地,讓他們再次造反,還不如將他們重新打亂,分封於全國各地,分而治之,將他們的勢力維持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這樣周王室就能以有限的實力去控制全國的各地諸侯王。畢竟,周王分封的大部分諸侯都是姬姓諸侯,有這些諸侯的幫忙,再加上週王室的力量,周朝已足以去控制其他諸侯王。

如此,周王室在能控制這些諸侯王的前提下,讓諸侯王去統治全國地區,是既能穩固天下,又能獲得與委派官員直接統治一樣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實際利益,且還能省去士兵、官員的大筆薪俸開支,這樣的無本生意,我想誰都願意做吧。

因此,正是基於以上的六點原因,西周纔會實行分封制,而不去直接統治天下。說白了,以當時的環境和局勢,分封制是周王朝所能選的唯一的一種統治模式,其他別無選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