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自己的諸侯國“僭越稱王”,周王室爲何敢怒不敢言?

自己的諸侯國“僭越稱王”,周王室爲何敢怒不敢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武王姬發擊敗商紂王,建立西周之後,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先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爲了掌握天下,周武王採取了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爵位在公爵到男爵之間,也即由高到低,分爲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個檔次。其中,就楚國來說,則是一個子爵諸侯國。

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爲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爲子爵,建立楚國。雖然楚國一開始受封的疆域比較小,遠遠比不上一些公爵、侯爵諸侯國。但是,通過對周邊小國的兼併,楚國在春秋時期崛起,並認爲子爵已經無法和楚國的實力相匹配了,所以楚國選擇“僭越稱王”,之所以強調是僭越,這是因爲楚武王的王號,沒有獲得周王室的認可。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期,除了楚國,還有哪些諸侯國“僭越稱王”了?

首先,楚武王三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進攻隨國。隨國是西周初在湖北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故地在今湖北省隨州等地區。除了攻打隨國,楚武王還讓隨國的君主到周王室那裏,要求周王室給自己提高爵位。到了楚武王三十七年(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周邊的部落都臣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於是當即自稱王號,稱爲“楚武王”。

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由此,對於楚武王來說,是楚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在楚武王之後,楚國出了楚文王、楚成王、楚莊王、楚威王、楚懷王等比較有名的君主,也即楚武王之後的君主,繼續使用了王號,從而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對於周王室來說,雖然從內心深處是非常想討伐楚國的。但是,非常無奈的是,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周天子的權威和實力都在下降,甚至連鄭國這樣的小國,都敢和周天子相抗衡,所以,周王室面對僭越稱王的楚國,自然是敢怒不敢言了。

自己的諸侯國“僭越稱王”,周王室爲何敢怒不敢言?

吳國

吳國,是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始祖爲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約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吳國的疆域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吳國的都城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對於吳國來說,和楚國一樣,本來也是一個子爵的諸侯國。

不過,在春秋時期,伴隨着實力的強大,吳國也僭越稱王,比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吳國有季札通習中原禮樂。有孫武、伍子胥等名將,誕生《孫子兵法》,開鑿邗溝(今京杭大運河)。在春秋末期,吳國曾在柏舉之戰中攻入楚國都城,又在艾陵之戰中重創齊國。因此,對於吳國來說,其僭越稱王,也是建立在自身強大實力的基礎上,這自然也讓周王室無可奈何。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

自己的諸侯國“僭越稱王”,周王室爲何敢怒不敢言? 第2張

越國

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東南方的諸侯國。越國處在東南揚州之地,始祖爲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是華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後裔中的一支。在周朝時期,越國與杞國、繒國、褒國等皆爲大禹後裔子孫所分封。在歷史上,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爲中心。春秋末期,越國君主允常時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後,越王勾踐即位,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對於越國來說,成爲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強國,只是因爲在戰國中期被楚國消滅,所以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最後,這裏面的蜀國,和三國時期的蜀漢不是一個國家,約公元前11世紀,古蜀國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爲“牧誓八國”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爲帝,號望帝。杜宇在位時期,遷都郫邑,教民耕種,開疆拓土,使蜀國成爲西南地區的大國。約公元前7世紀,杜宇氏禪讓於鱉靈,建立開明王朝,號叢帝。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的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

戰國時期,蜀國向北保有漢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東據有嘉陵江以東地區。漢中地區一直是古蜀王國的北疆,到古蜀杜宇王朝和開明王朝時期依然如此,《華陽國志·漢中志》記載說:“漢中郡,本附庸國,屬蜀”,《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說:“周顯王之世(公元前368-前321年在位),蜀王有褒、漢之地”,還記載:“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均說明了這個事實。對於疆域遼闊的古蜀國,其君主一般被稱之爲蜀王。不過,就蜀國來說,因爲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所以很少參與到中原諸侯國的交鋒中。到了戰國時期,秦國發動了秦滅巴蜀之戰,也即蜀國最終被秦國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