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制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制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皇上爲選拔官員而設立的一種人才選拔方式,最初設立是在隋朝時期,隋文帝設立進士科開始的,隨着時間的流逝科舉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源階段,第二個階段的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衰退階段。  

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制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科舉制圖片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科舉制度在隋朝時建立,爲了能夠加強皇權的統治,執政者用科舉制度代替了原來的政治制度,並且開設進士科運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但是當時的體制並不完善,到了唐朝的時候科舉制度逐漸完善,被分爲常科和制科兩種類別,武則天時期還曾經出現過武舉,到了宋朝科舉制度出現改革,這個時期明確了考試時間,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統,在考試內容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明朝時期科舉制度進入鼎盛時期,明朝時期科舉考試被分爲三個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舉辦的時間是每三年一次,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第一名的稱呼叫做會元,這一階段的監考官一般由忠臣擔任,通過會試之後貢士要參加殿試,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落榜與不落榜之分,只有名次之分。科舉制發展到清朝的時候弊端越來越凸顯,八股文取士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僵化,最終科舉制度被統治者廢除。

科舉制度被廢除的原因是什麼

科舉制度從隋朝產生,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是採取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科舉制度在中國存活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終被廢除,那麼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是什麼呢?  

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制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第2張

貢院放榜圖

要想知道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就要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科舉制度自產生以來,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學習狂潮,社會風氣也變得溫文爾雅。因爲參加科舉考試對象不再侷限於世族達官貴人,而是全民參與,沒有條件限制,不論是稚嫩少年還是垂暮老人,不論是寒門苦士還是名門望族,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自從實行科考後,爲國家招攬了大量優秀人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和後人唾棄的秦檜都是進士出身,爲官出仕。可以說科舉制度不僅促進社會風氣良性發展,而且也使得國家安定繁榮。但是科舉制度最終還是廢除了,下面就來說說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雖然每個朝代都是依靠科考來選拔人才,但是每個朝代也都有了自己的發展。最顯著的就是明清科考爲八股文。八股文有着嚴格的格式,不允許考生去創新,去思考,只要熟讀四書五經就行了。而且一些人爲了能夠做官,費盡一生都在參加考試,好比《范進中舉》中主人公因得知中了,大喜導致暈厥並且瘋瘋癲癲了,因此可以說這時的社會風氣是病態的,而且這種閉塞懶惰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學術文化的發展。

因此封建社會後期,科舉制度不僅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創新,而且還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當西方國家進行着工業革命日漸強大起來的時候,中國人依然拿着四書五經搖頭晃腦。當西方國家強迫打開中國大門時,這時的有識之士才知道國民的落後愚蠢。

唐朝科舉制度內容

在唐朝,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首先表現在考試科目的完善,唐朝科舉制度的考查範圍十分廣,不止考查四書五經,考試內容還涉及到軍事、數學計算和法律制度。除此之外,在考試期間,考場也進行了進一步的規範,每位學生的座位都是分開的,在進入考場時還會檢查學生攜帶的考試用品,在考試結束判試卷的時候還會把考生的名字糊上,閱卷時監考老師也會互換考生的試卷,這些做法都是爲了考試更加公平公正。 

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制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第3張

科舉制度圖片

在選官上,唐朝科舉制度沒有那麼複雜,只需要參加一場正式考試,考中了規定範圍內的名次,就稱爲是進士。之後會從中選人員中取兩名英俊瀟灑的進士,參加名園宴會。進士有可以去朝廷做官的資格,可是還需要進一步的選拔,這場選拔是由吏部所管理,只要在吏部這裏審覈通過了,便會有官職可做了。

吏部考查主要分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兩個方面,必須要都通過才行。但唐朝還會爲那些沒有選拔成功的學生提供更多入朝做官的機會,只要考生覺得自己有能力,就可以向朝廷推薦自己,如果朝廷官員覺得考生能力很強,便會破格給考生官位。唐朝科舉制度不僅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增加了考試科目,考場上的制度也十分嚴格,考試步驟十分規範,使得公平達到了當時的最大值。同時,唐朝科舉制度還是秉着人才第一的觀念,即便考試沒有成功,還有其他途徑來獲得官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