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爲蒙古孛兒只斤氏。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爲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在文化方面,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代宣徽院官員的選拔方式爲宣徽院內部自行選拔,“所轄內外司屬,用人則自爲選”,正如前文所提,宣徽使大多是由蒙古人及怯薛擔任,出身爲“大根腳”,這保證了宣徽使集團皆爲皇帝身邊的近臣,非怯薛集團的官員很少有機會進入宣徽院官僚系統,除少量色目人可以進入內部(多爲怯薛出身的色目人)。

漢人很難進入宣徽院高級官吏羣體,他們充當的大多數品階較低的辦事人員,負責處理具體事宜。因此,宣徽院官員的選拔方式不同於前朝,其選拔的自主性比較大,皇帝可以對宣徽院官員直接任命,還有宿衛直接入仕的方式,還有從其他部分調任至宣徽院的方式。此外,本節對宣徽院官員的升遷及罷黜情況進行分析討論。

一、皇帝親命

宣徽院自世祖設立之初,就開始有自選官員的權力。即使在元朝後期,也遵循的宣徽院用人自選的原則,“凡銓授官,遵世祖舊制,惟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宣徽院得自奏聞,餘悉由中書”,與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的銓選方式相同,凡入選爲宣徽院的官員,不用通過中書省,宣徽院要直接上奏皇帝。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也就是間接說,皇帝對宣徽院官員的任命有決定權,“有根腳的蒙古人每子孫承襲父職、兄職呵,皇帝識也者”。

對於宣徽院人員數量問題,也由皇帝直接負責管理,無需通過其他機構的監管,“中書省具宣徽、大司農、大都、上都留守司存減員數以聞,帝曰:‘在禁近者,朕自沙汰,餘從卿等議之’”由此可見,元朝皇帝是可以控制宣徽院官員的數量以及主宰宣徽院官員的裁汰。

皇帝的直接任命也是高級宣徽院官員的選舉方式之一,如月赤察兒,年齡尚幼,但世祖皇帝認爲不能因爲他年少,就不能擔任宣徽使一職,至元十八年,世祖詔曰:“不可以其年小而遲其官,可代線真爲宣徽使。”

顯然,月赤察兒擔任宣徽使受到世祖皇帝建議的影響,雖說這與他第一怯薛長出身和個人能力有關,但皇帝的建議是月赤察兒擔任宣徽使的重要因素,正如史料的時間所記,“至元十八年,由宿衛官拜宣徽使”,顯然月赤察兒受到世祖皇帝的提拔。

篤憐鐵穆邇,原名因牙納碩理,文宗時期才賜其名,“文宗時賜名篤麟鐵穆爾,襲職環衛虎符宗仁蒙古衛親軍都指揮使”,篤憐鐵穆邇僅有十一歲,但因其獨特的氣質,讓文宗甚是喜愛,“時十有一,上見其朝服,列於班行,神采煥發。甚愛重之”。

隨後,文宗皇帝命其擔任諸多官職,其中就有宣徽使一職,“命受經於奎章閣,歷崇福司太常太禧兩院使,大宗正府也可札魯忽赤,宣徽使,知樞密院事”,由此可知,篤憐鐵穆邇擔任宣徽使僅從皇帝對其喜愛,就可任爲其職,足以見得皇帝的直接任命是宣徽使選拔的重要方式之一。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第2張

禿堅不花,觀其升遷之路,他在宣徽院的仕途與皇帝的喜愛息息相關。在亢海來降時,他向世祖提出建議,勿殺降者,遵循仁義之道,“上深納其說,益信公爲可用矣。升中順大夫、同僉宣徽院事”,世祖時期,將其升爲同僉宣徽院事。

成宗之際,直接表明了對禿堅不花的信任,“宣徽之事,任卿足矣,何待他人乎?升中奉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出於皇帝對他的信任,直接將其升爲同知宣徽院事,在駙馬闊裏吉思有疾時,禿堅不花照顧周到。

“上又悅,超拜宣徽使”,雖說他出于謙虛,辭去宣徽使一職,但後來武宗時期,由於禿堅不花對待漠北諸王較好,名聲溢於北境,得到武宗的賞識,“上深善之,拜宣徽使,命章佩監卿,出兼金之帶於內藏,即其家以賜”。

出於皇帝對禿堅不花的喜愛與信任,其升遷之路較快,而且多受到皇帝的直接提拔,是他晉升的主要方式。

二、宿衛入仕

宿衛入仕是宣徽使主要選舉方式,元代宣徽使以宿衛怯薛出身爲主,任怯薛者不一定是宣徽使,但任宣徽使者大多爲怯薛出身。從宿衛直接當選爲宣徽院官員的情況屢見不鮮,皇帝身邊的宿衛本身與皇帝關係較爲緊密,況且任職皇帝宿衛的多爲功勳、根腳之家,“其出於宿衛、勳臣之家者,待以不次”。

但也不是所有的宿衛都有機會擔任宣徽使,這與他們跟皇帝關係的親疏遠近、任職時間、門第、才能等因素有一定關係。“親近莫若近衛之臣,所謂怯薛者。然而任使有親疏,職事有繁易,歷時有久遠,門第有貴賤,才器有大小,故其得官也,或大而宰輔,或小而冗散,不可齊也”。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第3張

出身較好,與皇室關係近且有一定能力的宿衛在元朝受到重用,觀宣徽使官員的入仕情況,他們擔任宣徽使,大多從宿衛中選拔,而且宿衛入仕的宣徽院官員大多世襲,這大大減少了其他非宿衛出身的官員進入宣徽院做官的可能性。

別兒怯不花,“曾祖忙怯禿,以千戶從憲宗南征有功。父阿忽臺,事成宗爲丞相”,其曾祖爲蒙哥汗的千戶,父親侍成宗爲左丞相,其家族與皇室關係密切,他幼年時期爲明宗的府邸藩臣,後成爲仁宗的宿衛,“仁宗召入宿衛”,泰定帝時期,成爲宿衛之長,晉升宣徽使,“特命領宿衛,升榮祿大夫、宣徽使”。

別兒怯不花皇帝宿衛出身,其晉升宣徽使之路如此之快。常氏家族常資,太祖時期就被選入宿衛,負責保護大汗安全及掌內廷玉食,其子兀邇篤以父職事,同爲宿衛掌御膳,太祖與諸王會於驢駒河時,兀邇篤因搶救飲食所用列鼎而得疾,得到太祖重賞。

其子咬住,與董文忠一同爲世祖宿衛,在宮中深受皇室喜愛,侍奉太子,授予“典膳署令”,實爲寶兒赤,成宗時期被提拔爲同知宣徽院事,進入宣徽院繼續扶着皇帝的膳食。其子普蘭奚繼承父職,爲同知宣徽院。觀常氏家族三代,皆爲皇帝宿衛,且與皇帝關係親密,掌皇帝玉食,常氏家族子繼父職,世襲其官,其升遷方式從宿衛提升爲宣徽院官員。

吳鼎,“至元十七年,見裕宗於東宮,命入宿衛”,“後積官至禮部尚書、宣徽副使”;伯答沙,“幼入宿衛,爲寶兒赤。歷事成宗、武宗,由光祿少卿擢同知宣徽院事”,後升至宣徽院使;尹和和,“命宿衛皇太后,積勞爲宣徽院都事”,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如前文所述月赤察兒、禿堅不花等,也都是宿衛出身的宣徽使,在此不一一列舉。

三、其他部門調任

有元一代,也存在從其他機構選調至宣徽院的情況。如劉貞,曾任南臺監察御史,後從監察御史轉爲宣徽院判官,“入拜監察御史,改宣徽院判官”。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第4張

仇濬,“泰定元年,以奉直大夫,拜監察御史”,也是從監察御史調任到宣徽院,爲宣徽院經歷,“久之,起爲宣徽院經歷”。李羽,由戶部掾史轉爲宣徽院掾史,“大德中,從事省曹,擢戶部掾,轉掾宣徽,就除架閣庫管勾,階承務郎”。

答失蠻長子買奴,仁宗時由司農卿轉爲同知宣徽院事,“天曆至順間,由司農卿遷同知宣徽院事”。楊朵兒只,從禮部尚書直接調任到宣徽院,擔任宣徽副史一職,仁宗時期拜爲禮部尚書,後“遷宣徽副使”。賈廷瑞,原在吏部做官,同爲樞密院都事,大德末年,“除兵部郎中尚書省,立除同僉宣徽院”。

郭鬱,受丞相器重,爲都省掾史,“時中書答刺罕丞相甚器重之,留掾都省”,大德九年,“敕授承務郎,宣徽院都事”。王安貞,原爲江浙行省掾史,後入工部,遷入宣徽院,“入爲工部,主事宣徽院都事”。

趙思恭,原爲刑部官吏,後“升大司農掾,又轉宣徽院”,至元十六年,“授承事郎,宣徽院照磨”。同時,也存在一種特殊情況,即在朝中官員的引薦下進入宮中,因其才能入職宣徽院,如吳尚輔,“給事中朵兒只引見上於嘉禧殿,命爲太子說書秀才,闢宣徽院椽史”,吳尚輔有機會得以見宮中皇室成員,以其說書才能得到皇室賞識,入職爲宣徽院椽史,這種情況很少見。

從以上宣徽院官員調任經歷可知,宣徽院官員可從朝中監察御史、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司農卿、以及地方行省掾史進行調任遷升,但這種情況並不十分常見,調入宣徽院往往都是宣徽院品階較低的辦事官員。

當然,買奴和楊朵兒只同爲色目人,考慮到其家世及出身情況,實爲特殊之例,但總體來看,調入宣徽院的官員還是以漢人爲主,他們入職宣徽院往往擔任一些負責處理具體事宜的低品階官吏,如宣徽院判官、經歷、都事、照磨等。

元朝時期,選拔宣徽院文官的方式有哪些? 第5張

宣徽院官員選拔方式以皇帝親命及宿衛入仕爲主,還存在少量其他部門的調任,重要官職仍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其用於宣徽、中政之屬者,重爲內官”,且職位不斷世襲,這保證了元朝的穩定統治。

結語

統治民族蒙古、色目人在選官制度中具有優勢地位,保證了在官僚隊伍中特別是高級官員隊伍中的數量優勢,有利於保持元朝統治的穩定,對於蒙古族這個佔全國人數少的統治民族來說,這一點尤爲重要。

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如一些有才能的漢人官員入仕無途,大多數漢族官員羣體很難進入宣徽院的決策層,他們只能擔任一些無實權且品階低的官吏,大權掌握在部分蒙古人和色目人手裏,極易造成吏治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