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吠舍: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

吠舍: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舊譯“吠舍、吠奢、毗舍、毗奢”,新譯“外夏”,意譯作居士、田家、商賈。是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指從事農業、畜牧、手工業、商業等生產事業之一般平民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的古代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手工業和商業非常發達,促進了城市的繁榮。此時印度的社會財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掌握在從事生產活動的“吠舍”階層手中。

吠舍是印度種姓的一種,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

吠舍: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

古代印度人被分爲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爲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爲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腳製成了首陀羅。

四個等級之間有嚴格的界限,下一等級的人不能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互相通婚。《摩奴法典》還對各個種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煩瑣的規定。比如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個房間裏,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裏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種姓的劃分永久化。

吠舍: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 第2張

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着種姓制度的殘跡。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爲普遍觀念。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爲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爲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爲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吠舍: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屬於普通雅利安人 第3張

因爲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廢除多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只是存在於觀念之中,而觀念這個東西,是會隨着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的。印度在教育和經濟上的發展,正在迅速的摧毀種姓制度在民間的根基。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佈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羣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此舉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然而這項規定卻堅持了下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