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蜀國從興盛走向滅亡的轉折之戰。此戰看似只死了四五萬人,但對於當時蜀國而言,卻已經是傷筋動骨,畢竟《三國演義》裏面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是吹出來的,真正歷史上的蜀國軍隊的總數頂天十萬人。

在打完此戰後,吳國完全有一鼓作氣滅亡蜀國的機會,那孫權以及陸遜爲何不願意全力出擊,反倒是撤兵呢?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首先,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孫權一開始也不是很想跟蜀國一戰,所以在關羽死後,孫權還將其頭顱給曹操,以此來嫁禍。

也正是如此,當劉備意圖大軍壓境的時候,孫權先是求和,在遭到拒絕後才迫於無奈選擇跟劉備決一死戰。而且孫權做了一個很聰明的舉動,那就是對曹魏稱臣,避免了曹魏趁機來偷襲。

在這之後,便是數月的持久戰,吳軍大勝,蜀軍敗退,當時潘璋吳省等人都覺得可以乘勝追擊,爲吳國謀求更大的利益。但孫權跟陸遜卻一致選擇了放棄,因爲蜀漢並不是沒有絲毫的後手。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第2張

他們的後手便是諸葛亮,正史中的諸葛亮雖然沒有演義裏面那樣智而近妖,但也絕對是天下奇才。夷陵之戰諸葛亮沒有參加,一是爲了駐守大本營,二便是爲了預防打敗仗。

《三國演義》裏面寫的是諸葛亮巧布八陣圖,令陸遜碰了一鼻子灰,這才選擇退兵,正史上則跟這差距很大。

在夷陵之戰打敗後,諸葛亮先是令趙雲火速率軍前來支援,應有一萬五千人。劉備也是趁亂將先前被打散的隊伍重新集結在一起,駐紮在了永安這個關卡,永安的守軍當時接近兩萬,陸遜一時之間根本攻不下永安。

陸遜如果執意要攻永安,兩萬人守城,陸遜起碼要調動三萬人左右纔有希望破城。同時蜀漢在諸葛亮的協調下可以源源不斷的調動部隊趕往永安,跟陸遜打起持久戰,他們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完全不怕。反觀吳軍,戰線拉的太長對他們一點好處都沒有,後勤補給很難跟得上,若是再被蜀軍劫糧,那這戰怕是還沒打起來,吳軍就因爲缺糧而內訌了。

夷陵之戰後陸遜爲何撤兵?根本不是因爲八陣圖,這纔是主要原因 第3張

並且當時並不是只有蜀國跟吳國,魏蜀吳三國爭霸,魏國早就坐山觀虎鬥,希望能夠撿便宜了,這也是孫權一開始稱臣的原因。他們打起來,魏國勢必是會插手的,死拼到底對誰都沒有好處。

同年九月,魏國果然突然襲擊吳國,但陸遜有了提前準備,所以魏國最終只能無功而返。可若是此時吳軍在跟蜀軍決戰,那魏國的偷襲便極有可能成功,到時候就不止損兵折將了,甚至都有可能亡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