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墨明末清初畫家;三百年來無此墨的陳洪綬簡介

墨明末清初畫家;三百年來無此墨的陳洪綬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諸暨楓橋人。明末清初畫家。幼年喪父,家境坎坷,天資聰穎,10歲能濡墨作畫,臨摹前人,汲取營養。14歲時“懸其畫市中”能“立致金錢”。中秀才後,受業於劉宗周、黃道周,學業大進,因屢試不第,遂專心於書畫。畫家藍瑛見而奇之,與之相交甚深。19歲時作《屈子行吟圖》,所寫屈原像,表神兼備,廣爲流傳,20歲時書畫聲名已著。此後往返於杭州、蕭山、山陰間,一度北遊至京津,所交多當時名士。42歲時再次去北京,捐國子監生,召爲舍人,受崇禎帝賞識,使臨歷代帝王圖像,因得縱觀內府藏畫,藝事益進,聲名更甚,與崔子忠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公卿大夫以一識其面爲榮,得其片紙張隻字視若圭璧,一時“海內傳模者數千家”。其作品被廣爲收藏,遠播朝鮮、日本,蜚聲海外。

墨明末清初畫家;三百年來無此墨的陳洪綬簡介

能詩工書,尤精繪事,無論人物、花鳥、山水、竹石均富創新精神,獨具風貌。高古奇駭,工而入逸,軀幹偉岸,姿神奇秀,筆法細勁,風神衣袂間能獨寫性情,善於表現人物之內在精神,畫壇評價最高。其版畫更有獨到成就,《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九歌圖》、《鴛鴦冢》、《歸去來圖》及《西廂記》插圖,經雕工刻印,流傳不絕,在中國版畫史上具有卓越貢獻,人稱“三百年來無此筆墨”。後世王樹谷、華晶、羅聘及晚清任熊、任薰、任預,近代任頤,現代程十發等畫家多師承之。

墨明末清初畫家;三百年來無此墨的陳洪綬簡介 第2張

崇禎十七年(1644),洪綬47歲,因其父與徐渭爲忘年交,以此因緣,借居山陰徐渭故居青藤書屋。是年清兵入關,洪綬悲明朝之淪亡,常與祁彪佳等反清志士往還,縱酒使氣,或歌或泣,胸中磊落之慨,託諸詩畫。清順治三年(1646)清兵陷紹興,魯王入海,陳洪綬被清兵所擄,因拒畫險遭殺害。逃出虎口後,避亂會稽山中雲門寺,削髮爲僧,改號悔遲、悔僧、雲門僧,爲僧一年餘,後卜居薄塢。50歲以後,又重寓紹興、杭州,賣畫度日。

一生博學善飲,狂放不羈,喜爲貧賤者作畫,周其睏乏,豪門貴族,雖千金也不爲動筆,權傾朝野的馬士英聞老蓮好酒,特以名貴酒器相贈求見,遭閉門拒絕。寫詩甚工,七絕最佳,卻爲畫名所掩。作品有《寶綸堂集》10卷、《避亂草》1卷、《筮儀象解》4卷等遺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